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时间:2023-11-02 20:5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为开好这次会议,昨天下午X名同志分别带队,对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并形成了观摩点评材料,与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书面)一并印制下发,其中总结了各地很好的经验做法,也找到了问题和不足。希望同志们相互学习、认真借鉴,研究出台具有更强针对性的措施和意见,进一步推动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迅速行动,不等不靠,积极作为,按照全省统一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是在我们即将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着力壮大实体经济,促进城乡繁荣,优化生态环境,巩固脱贫成果,激活内生活力,在新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现阶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乎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关乎着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能否顺利推进乡村振兴,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面协调的发展,是一个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一个城乡融合、整体推进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从土地承包、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到解决温饱的问题,再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一步的发展都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X省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顺势提出并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实现了强县目标,取得了不同层面、不同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县域经济发展到了今天,面对生态环境、资源约束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必须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更好、更高层次的发展。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基石。就我市而言,大量的人口在县域,主要增长动力也在县域。做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做好稳增长与惠民生的一个重要基石。当前,我们能否做好县域工作,能否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重要考验。同时,在新时代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三农”难题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促进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稳增长惠民生的现实需要。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希望所在。我们要在新时代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就必须进一步壮大我市的县域经济,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而未来我市在新时代现代化区域经济建设中,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凸显。总体上,我市和全省一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处在一个关键阶段,也就是通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整体实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做大总体规模的前提下,更加惠及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更加协调推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准确把握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一)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是国家层面,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更加关注县域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视察时作出了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县域治理的目标任务、动力所在和路径选择,为我们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国家不仅从政治上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更从国家政策措施上给予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二是省委省政府层面,X省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出台了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政策导向、改革和要素配置导向,是一个在新时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具有很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性文件。三是国家部委层面,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主要目的是把县城打造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提出了四大领域17项重点支持与扶持的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在上一轮县域经济发展中,我们见识早、行动快,抓住了发展机遇,形成了今天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新时期,只要我们抢抓发展机遇,用好发展经验,用活发展政策,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新成效。

(二)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优势。一是我市主导产业特色突出的优势。目前,人们提到X,印象最深刻的是X各县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产业,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也都有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和遗址遗迹。可以说,X从产业到文化、到农产品、到生态环境,处处彰显着县域经济特色。这就是我们当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稳固、最广泛的基础。二是我市发展均衡的优势。X目前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各县(市、区)均衡发展,自然资源禀赋基本相同,产业培育的基础条件基本相同,形成的产业集聚基本相同,产业集聚发展路径基本相同。我市共有X个贫困县,其中有X个国定贫困县、X个省定贫困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家认真落实“6633”晋位争优目标,下足绣花功夫,一起实现了脱贫摘帽。这对我们整体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整体发展实力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三是我市城乡协调、三次产业比例协调发展的优势。近几年,我市强力推进脱贫攻坚,通过农村改革、农村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带动、拓展就业渠道、培训技术工人带动脱贫,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我市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一产在不断壮大规模、提升质量的前提下,占比实现了逐年下降;
二产在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由大到强的转变中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三产通过发挥我市的区位、交通、人口优势,实现了持续发展,从而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一优势对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从一组发展数据看,也表明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从经济总量上看,为贯彻市委提出的“四个总”要求,在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确定了“4233”的奋斗目标,到2021年底经济总量达到X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亿元。截至2019年底,我市经济总量为X亿元,X市经济总量超过了X亿元,X区、X县、X县和X县经济总量超过了X亿元,X县X亿元,其他几个县都超过了X亿元,持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X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X亿元,示范区超过X亿元,还有X个县(区)超过X亿元。在产业集聚区发展方面,X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三星级,X等X个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二星级,X等4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表彰的X个优秀产业集聚区行列,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全市服务业“两区”全部实现晋星,其中X商务中心区和X特色商业区晋升为四星级,X特色商业区和睢县商务中心区晋升为三星级,X特色商业区晋升为二星级,走在了全省前列。所有X个县(市)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中均排在前X名,持续保持了县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四是我市区位、交通、教育、人力资源的优势。2016年9月6日X高铁开通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变化比较明显。比如,2017年全市新建X亿元以上项目X个,同比增长X%;
2018年全市新建X亿元以上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大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
2019年全市新建X亿元以上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大项目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2017~2019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分别完成X亿元、X亿元、X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X%、X%。我市是人口大市、教育大市,拥有X所高校和一批职业院校,每年都能向社会输出一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近年来,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持以现代化标准和未来发展为目标要求,坚持干一件成一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显著成效。各产业集聚区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强链补链,引进落地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初露端倪。前几天,通过观摩示范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我们感觉耳目一新。示范区便民服务中心装修装饰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功能完全符合“放管服”改革流程再塑、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要求,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明显。我们要看到这些优势、用好这些优势、发挥好这些优势,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保持跨越发展态势,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清醒认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人均水平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看重均衡发展、人均指标。我市人均水平低最根本的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2019年全市人均GDPX元,居全省第X位,仅为全省(X元)的X%、全国(X元)的X%,比全省低X元,比全国低X元。我市人均财力还比较弱,2019年只有X市人均财政收入(X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X元),其余X县在X~X元之间,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创新能力较弱。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016年X%,到2018年X%,研发经费投入偏低。这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关联的,是与我市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创新意识相关联的。企业研发机构偏少,创新载体不足,全市仅有X%的企业单位有研发机构,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和持续创新能力较弱。我市每万人专利授权数比较少,2018年我市每万人专利授权数为X件,比全省平均水平(X件)少X件,分别比X(X件)、X(X件)、X(X件)少X件、9.1件、X件。每年毕业的X籍大学生有X万多人,但每年接收回商大学生档案不足X万份,回商大学生中约50%的又到外地就业了,同时我市本地培养的大学生留在X就业的也不够多,我们一直在失血。这说明X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不够好。三是投资的效益和质量还不高。目前,全市各产业集聚区亩均投入不足X万元,亩均税收X万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粗放型发展现象较为突出。四是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市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明显短板,对外交通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相对闭塞,省际间交通联系方式单一、通道较少,内部交通也不便捷,制约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五是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能力亟待转变和提升。部分党员干部以开放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还有待提升,抢抓机遇谋划推进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三、抓住关键,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在今年4月份开展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观摩活动中,X同志代表X市作了典型发言,这是全省X个地市唯一一个市级发言;
X县、X县接受了全省观摩,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可以说,我市在前一阶段的县域经济发展中走在了全省前列。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抓住关键、奋发有为,确保在新一轮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务必明确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基本实现“三高四提五突破”,即:县域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二三产业比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集群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县级基本财力、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全面突破,把全市X个县(市)建成产业先进、活力充沛、城乡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富裕的强县。全市生产总值超X亿元的县(市)力争达到X个、超X亿元的达到X个以上;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X亿元的县(市)达到X个,其他县力争全部超X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实施“五大行动”“五大工程”,推动“四项改革”,健全“三大系统”,把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到新的水平。

(一)加快实施“五大行动”,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一是加快实施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行动。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工委)+公司”“政区合一+公司”、纯公司化等多种形式的管理运营模式,用改革适应发展,以灵活的体制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社会化服务的效率和效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要完善以亩均论英雄的工作推进机制,以考核的指挥棒倒逼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工业用地新上项目亩均税收达到X万元以上,现有项目通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亩均税收也要达到X万元以上,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新上项目按照全省颁布的新标准来核定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要高水平做好新一轮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发展方向、阶段性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成链集群打造特色经济版块。依法清理无效和低效利用土地,通过“腾笼换鸟”引进新项目、赋予新动能。加快落后产能和低效企业“腾笼换鸟”,为先进产能腾出环境容量和市场空间。要探索实施“飞地经济”。借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先进制造业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先进经验,在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打破各县(市、区)、经济功能区等限制,利用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调节机制,实现共享、共赢发展。二是加快实施产业集群提速行动。以现有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链式布局为方向,突出龙头企业带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到2025年,X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主营业务收入全部超过X亿元,不断壮大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鞋X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除了宁陵产业集群总量相对较小外,已有X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过X亿元,通过未来5年的快速发展,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目前,除X产业集聚区税收达到X亿元,X产业集聚区达到X亿元,其他都在X亿元左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X市要充分发挥好全省重要的化工产业园区的优势,坚定不移推进年产X万吨乙二醇、年产X万吨聚甲醛、X万吨醋酸酯等项目,以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煤化工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向价值链更高、生产安全更可靠、产业产品的价值链方向发展。同时要紧紧盯住粮食核心竞争力,矢志不渝地坚持引进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市场网络的大型知名企业,推动面粉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X县要以印染产业园为载体,加快纺织服装向附加值更高、价值链更高的成品发展方向迈进,力争实现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超X亿元目标。持续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强化与X集团的合作,引进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发展。X县要进一步发挥环保电镀产业园平台作用,吸引更多的高端产品、高端用户和创新型电镀企业落户,形成以生态电镀为引领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集群。同时要加快生态食品产业园发展,围绕豆制品以及副食品加工方向,推进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要促进工量具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推动更多制造业企业在X落户。X县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改善农资化工的产品结构,推动农资化工产业的整体提升和集群发展。同时,要依托X集团,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业,注重上下游产业链式布局,尽快形成集群效应,充分发挥带贫致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要抓住电子信息终端产品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注重培养、强化引领,力争形成新的产业集群。X县要在金刚石制品、工业产品转化,大颗粒人工钻石的创新研发、生产,人工合成金刚石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延伸金刚石及微粉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巩固提升生产地位。同时要不断壮大生物制药产业集群。X县制鞋产业要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以及设计研发机构的引入和鞋材市场的导入,引领制鞋产业从设计、到材料供应、到制作到包装、销售集聚发展。同时,依托X电子,努力在制造业精深加工走特精专之路上创造出新业绩。X县要坚持在制冷制造方面持续发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X制造、X产业园,推动制冷产业零配件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同时,推动冷链运输制造业企业加快落户。X区要紧紧抓住光电玻璃电子产业园即将投产的机遇,围绕光电玻璃,积极引进以玻璃为原料的产品加工企业,推动玻璃产品产业化集群发展。X区要紧紧围绕健康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医药制造、医药物流、医药包材和体育运动、健身器材等企业,推动产业集群上规模、上水平。同时要加大对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培育支持力度,加强与北航合作,利用地理空间和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力争在新经济发展中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示范区要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城发展,坚定不移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园建设,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零部件配套生产的目标。同时要加快电子信息等新产业的培育发展。三是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坚持以枢纽经济为引领,以现代物流业和电商业为先导,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在今年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我市邮政周转量增长X%,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电商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各县(市、区)要依托“三环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完善集疏运网络和物流体系,推动物流业链式布局、集群发展。要紧紧围绕服务业“两区”构建新产业,发挥县城的引领作用,促进现代金融、中介服务等业态集聚发展,形成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生态链,推动产业产品向中高端发展。目前,我们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都与中介服务不到位等紧密相关。要以县为单位制定未来五年的文旅发展规划,发挥各自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优质景点,塑造一批优质线路,创建一批国家(省)级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四是加快实施优势农业发展行动。要紧紧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通过“四专”不断调整优质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扩大“四专”的范围,增强粮食就地转化能力,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要持续在延长粮食产业链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粮食价值链,使粮食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重要支撑。要加快高效种养业发展,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要在精深加工方面持续发力。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比较低。各县要按照市里的统筹安排和统一布局,以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1+6+3”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制定好县域优势农业高效发展的工作方案,在市里统筹推进花生、辣椒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一批重点培育的优势农产品,以优势农产品的规模种植和精深加工,不断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各县要依托自己的优势农产品招大引强,争取引进一批像X等有影响力和市场整合力、具有国际国内营销网络、研发创新能力强的食品精深加工企业落户,发挥市场培育、技术创新、装备投入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优势农产品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加快发展,增强农产品转化率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到2022年,各县至少建成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到2025年,X个以上的县争创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每个县争创X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X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同时,各县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五是加快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要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力争2025年X高新区、经开区以“一区多园”形式创建成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双创”综合体建设和运营,X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要率先建成与主导产业相匹配的“双创”综合体并投入运营,积极引进“双创”团队,建立柔性人才队伍,在产品研发、技术升级、新产品孵化上创造条件,真正实现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要加快引导企业创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力争用5年时间使设立各类研发机构的企业达到企业总量的20%左右。要加快异地孵化器建设,充分鼓励各县依托主导产业和科学院所建立异地创新孵化基地,多措并举加快发展。要积极鼓励X各职业院校,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产业,设立专业和教研机构,继续走好企业用工、学生培养、教学研一体发展之路。要大力扶持X农林科学院,力争创办成在国内有影响、在区域能够发挥重大作用的一流农业科研院所。

(二)加快实施“五大工程”,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是实施宜居宜业县城优化工程。持续强化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建设美丽县城为目标,统筹推进新区开发与旧城更新,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为载体,不断优化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继续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优化县城的精细化管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产城一体的新型城区。要用好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的机遇,强化县城的龙头带动作用,真正把县城打造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打造成城乡要素融合的枢纽。到2025年,X市常住人口超50万,各县城常住人口全部超30万。二是实施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发展工程。各县(市、区)都要充分发挥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坚持规划引领,抓住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的机遇,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规合一”发展规划。要立足资源和发展实际,统筹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特色小镇是具有一定资源禀赋或产业基础的综合体,是利用产业新培育起来,以产学研和生产为一体的新的小镇,区别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不具备行政区划功能,比如梨园小镇、工量具小镇。特色小城镇是具有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产业特点的建制镇,具备行政区划功能。到2025年,各县都要建成像X龙港湾田园小镇、X康养小镇等2~3个现代服务类、农业田园类特色小镇,建成像X芒山小镇、X会亭镇、X庄子镇等1~2个特定功能型、工业发达型、城乡融合型特色小城镇,努力把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打造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吸纳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三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切实抓好96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继续实施“厕所革命”,真正把农村改厕打造成转变农民生活习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民心工程。农村垃圾、污水要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建立循环利用示范点,推动实现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加强自然历史文化特色村和自然风貌特色村保护,各县都要明确一批自然历史文化特色村和自然资源特色村。持续推进“四美乡村”建设,全市每年创建1个“四美乡村”示范县(市),各县每年创建2个“四美乡村”示范乡镇、30个“四美乡村”。四是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工程。依托“三环九放射”,各县要完善以县域为单位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四级路网,进一步畅通县城到乡镇、乡镇到农村、城镇与城镇之间的道路联系,实现交通网络互联互通。配套建设物流和客运场站,按照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要求,打造多式联运场站。各县要持续争创国家和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要强力推动城乡客运发展,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营,将客运网络深入到每个自然村,以县为单位形成网络,同时在全市形成纵向联系紧密、城乡一体化的客运网络。要深入推进“引水入商”工程,打造县域水源“四水同治”的网络体系。要坚持电力先行,依托全市智能坚强电网总体布局,用好“引电入商”主供电网络,构建起支撑未来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电网体系。要深入推进“引金入商”工程,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业在县域的聚集和发展。同时,要抓住未来的发展机遇,加快5G网络建设。五是实施城乡公共服务补短板工程。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教育一体化布局,优质资源向农村下沉延伸覆盖。推广X、X教育体制改革和整合资源的经验,在县城建有2~3所寄宿制高中,所有乡镇建有1~2所寄宿制中学、2~3所寄宿制小学的基础上,增加乡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每个乡镇办好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中心村办好1所幼儿园和教学点。统筹推进城乡师资队伍,全面实施“县管校聘”。要强化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医疗服务体系,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持续向全部行政村推广。要积极推进农村民政事业发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保护,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公共事业短板。

(三)推动“四项改革”,持续增强县域发展新动能。一是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要素市场的体制机制改革重在土地流转。要加快探索以乡镇为单位的集体建设用地上市工作,激活农村土地市场,解决好未来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村产业发展钱和地的问题。建立金融向农村流动体系,用好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金融政策,积极发展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发展壮大。搭建工商资本向农村流动的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农业综合体和租赁等形式,建立人才和资本向农村流动机制。二是推动扩权强县和行政区划改革。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把省市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到县一级,进一步落实好X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措施和要求,探索下放以X为主的部分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要适时推进区划调整,稳妥推进撤乡设镇、乡镇撤并、合村并镇,优化乡镇规模结构,对于常住人口5万人到10万人的重点镇,探索赋予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加快发展。据统计,全市5万人以上的乡镇X个,除了X的X达到X万人之外,其他乡镇都不到10万人。要积极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赋予经济发达镇同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权。三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利用综合改革、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放活经营权,释放发展潜能,发挥最大效益。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促进城镇资本向农村聚集。探索建立教育、医疗、科技、农业等领域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推进城市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争创国家、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更大范围内释放带动效应。四是推动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放管服”改革,实行外资企业准入清单制,抓好投资审批平台与市、县、乡政务服务网对接,实现一单规范、一网通办,提高项目落地和建设的便利性。同时开展县域营商环境评价,以更科学的方法、更务实的措施、更深入的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抓住中央支持中西部地区申报综合保税区的政策机遇,创造条件,加快综合保税区申报,推动具有X特色的保税贸易发展,同步开展保税加工招商。鼓励我市优势企业借“一带一路”走出去发展,支持和鼓励国外先进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制造业落户我市发展。创新举办“中国·X国际华商节”,使华商节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品牌。

(四)健全“三大系统”,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新体系。一是健全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系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打造山水湖田林草生命共同体,统筹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努力构建良好的生态屏障。以“一河七湖三湿地”为主脉,实施黄河故道生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建设贯通全境的生态景观廊道。以“一带一网两环五区多廊道”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森林X建设,巩固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建设具有平原特色、豫东风貌的生态系统。推进绿色生产,深化产业集聚区循环化改造、企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积极推进县域静脉产业园建设,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倡导绿色生活,减少垃圾总量,生活绿色化,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尽量减少机动车出行,构建步行生活圈。全面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建筑及绿色出行城市。二是健全生态治理系统。生态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大力开展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以实施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环境治理提效“四大行动”为抓手,着力抓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抓好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市县内河水系治理,建设线性开放式绿道绿廊。开展产业集聚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推广工业污染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全面实施农村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绿色美好家园。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暗访督察工作,不断提升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三是健全绿色发展的保障系统。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强化指标约束和指标引导,建立一整套有利于县域生态环保的价格、财税、投资和土地政策,确保绿色发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保护环境的受益,损害环境的受罚。构建覆盖广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健全区域间污染联防联控和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四、坚持统筹推进,确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见实见效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将工作措施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努力推动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市级成立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每个县(市)明确一名市领导负责联系和指导。市有关部门要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指导、服务。各县(市)要发挥主体作用,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

(二)完善配套政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支持县(市)稳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落实“三保”责任。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完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积极盘活土地存量,充分发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势,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间有序流动。紧跟上级政策,结合X实际,随时对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并适时调整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三)优化推进机制。持续践行“马上办抓落实”9+1工作机制,用好“三·五”基层工作日、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周例会、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服务企业五项工作制度等制度,发挥“12345”马上办便民服务热线体系作用,用务实管用的办法解决发展问题、凝聚发展合力。

(四)强化评价考核。完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对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县(市)实施分类考核、综合评价,增强考核针对性和激励导向。定期开展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督导,确保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同志们,通过今天的会议,希望各县(市)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围绕新目标奋发有为,继续发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