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四年级重阳节手抄报文字内容大全

时间:2022-05-30 20:15:02 来源:网友投稿

【#四年级# 导语】“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重阳,孝亲敬老,最美夕阳红,人间重晚晴。九九重阳节,祝愿人间所愿所爱皆“长长久久”!以下是©[无忧★]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四年级重阳节手抄报文字内容:诗词

  1.《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1.《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2.《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13.《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4.《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

  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

  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

  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

  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15.《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16.《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17.《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18.《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偷�桶追⒄婵靶Γ�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19.《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20.《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 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篇二】四年级重阳节手抄报文字内容:节名

  重阳节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祭祖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敬老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篇三】四年级重阳节手抄报文字内容:习俗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在传统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推荐访问:重阳节 四年级 文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