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感悟3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4-04-01 17:36: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感悟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感悟3篇(完整文档)

(一)

“千万工程”二十年久久为功,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二十年实践探索,二十年跨越发展,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形成了引领发展经验,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坚持育才引才,实干导向,发挥群众主动性,共建共治共享,建设海淀和美乡村。

一是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浙江有“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即不同地区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理和发展模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岱山东沙镇采用“四治融合模式”,东沙镇成立网格理事会,组建村级调解员队伍,开发“平安通”APP客户端,逐步凝聚起基层治理合力,让乡村环境越来越美,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瑞安曹村镇采用“产村融合模式”,深挖文化基因,把居住环境变为旅游网红打卡点。德清五四村的“数字赋能模式”探索“一图全面感知”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建成数字乡村底图,村庄装了智慧大脑,乡村旅游和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升级。海淀要挖掘现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结合不同镇、村特点,走合适自己的道路。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引入第三方或者说建立公司市场化运营和专业化管理,比如上庄镇西马坊村可以走“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文创”的道路,打造京西稻网红打卡点,苏家坨车耳营村可以挖掘历史文化基因,走红色旅游模式。

二是坚持育才引才,实干导向。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基层,尤其是农村,人才短缺是普遍问题。浙江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一系列改革创新,如提出“河长制”“田长制”等项目责任制,累计培育超过4.7万名农创客。农创客是指大学毕业后投身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乡村人才,这一概念由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在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创客发挥着生力军作用。要素跟着市场转,这反映出浙江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千万工程”打下的基础,发展要素加速流向乡村——2019年,浙江省提出实施“两进两回”行动计划,即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2021年,浙江省正式启动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着力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乡村振兴的蓬勃局面加速形成。海淀要通过制定实施优越政策,通过亲情、友情、乡情等措施吸引人才,让人才能够在海淀农村找到归属感,提高人才回归农村、留在农村、建设乡村的比例。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发挥海淀农业专家库、未来农业人才联盟的作用,有效提升现有人才的综合能力水平,为农村发展激发新动力。

三是激发内生驱动,共治共享。

浙江鼓励基层探索,建设“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创设“河小二池大爷”等岗位,形成幸福积分制,逐步健全乡村治理机制,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陈文胜说“基层组织建设要从领导群众到发动群众转变。”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在进行决策、推进改革时,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不搞强迫命令,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推动实现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对海淀来说,要提高群众的认同感,首先要让群众转变思想,注重发挥基层群众主体作用,结合农村家园意识强烈的特点,集合群众智慧,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强化落实执行。特别是把参与基层治理与村民福利待遇、公益岗位、激励奖励“挂钩”,发挥党员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治理工作,由为群众服务到自己服务自己,自己治理自己,有效调动基层群众参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发展起点,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探索出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之路,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非凡魄力、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

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初心。

“千万工程”源于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始终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一个强农、美村、富民的民心工程,把人民至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直面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应最强烈的生活环境问题。对照浙江20年工作成果,近五年海淀区建立了明确的政策机制,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千方百计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不断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农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持久战,仅靠一时的整治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我们需要具备顽强的“浙江精神”,坚定整治决心和恒心,坚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逐渐将环境整治工作形成肌肉记忆和常规动作。

二、谱写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海淀区坚持“绘蓝图、聚民心、谋发展”的发展理念,在尊重农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工程建设,为夯实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村内街坊路、污水管网、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层层递进,逐步深化“千万工程”的实践内涵。但建设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管理和养护,我们仍要继续对停车场、口袋公园、健身娱乐等各类公共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合理规划村内公共区域,将美丽乡村工程建设与城市化建设同思考、同谋划、同推进,将准物业化管理从1.0版本向标准化管护2.0版本延伸升级,通过政策保障,引进专业物业公司,形成一套系统的管理方式,真正实现农村地区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管护模式。

三、开创融入海淀创新发展新格局。

“千万工程”不仅仅是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而是从生态环境蝶变到营商环境,从城乡差距缩小到城乡融合,要坚持系统思维,以“城乡一盘棋”的理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海淀城乡居民紧密联系起来,结合各镇村实际,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大力推进各镇“一镇一园”集体产业建设,利用好各村自然资源、自然风光,坚持“一村一策”开发村内独有产业。

例如1:苏家坨镇车耳营村、七王坟村,坐落于凤凰岭山脚下,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具备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产业优势,要保护现有的历史文化、农业采摘、农家乐等内容,坚持贯穿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逐步招商引资开发城市旅游产业,建设网红娱乐打卡地,打造出京西海淀独有的“网红村”。

例如2:上庄镇李家坟村坐拥优美的滨水田园风光,故宫北院项目的落地将为周边提供借势发展的充足空间,未来交通条件也十分便捷,通过盘活村庄现有的宅基地资源,打造集文化、研学和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文博小镇”,引领带动文化创意区整体发展。

所以说,“千万工程”蕴含的时代价值和宝贵经验是历久弥新、颠扑不破和弥足珍贵的,作为“三农”工作者,更要加倍珍惜、深刻领悟,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牢牢把握“千万工程”这一鲜活教材,以奋斗之姿砥砺前行,为建设海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添砖加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脉。

 

(三)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20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

“千万工程”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我认为学习“千万工程”就是要学习蕴含其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十几年,前尘土到处飞,污水随意流,屋内收拾的像花园,屋外环境脏乱差是我印象中农村的写照。但是,这不是真正的现代农村,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共同富裕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和经济发展的统一,是一本账。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把这些重要理念和要求贯穿实施“千万工程”全过程各阶段,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生活环境好了,农民的生活幸福感提升了,就是真正为农民群众办了实事。海淀区18年以来按照市、区工作部署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村庄环境面貌显著提升,过去农村的乱堆乱放、侵街占道私搭乱建、生活污水溢流等“脏、乱、差”得到解决。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垃圾实现日产日清;
厕所革命成效显著,完成137座公共旱厕升级改造,开展181座水冲式公厕提升,农村地区公厕达到三类及以上标准,“一户一厕”全部无害化卫生达标。生活污水处理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水域生态得到净化。大力推进侵街占道私搭乱建拆除,累计拆除25万余平方米,农村地区几十年以来形成的违建“冰山”得到融解。

从浙江经验来看,从整洁有序到美丽宜居,再到朝向共富共美的乡村振兴新目标,浙江“千万工程”的内涵实现了“三级跳”。如何做好海淀乡村振兴,实现美丽乡村“三级跳”,我认为是我们三农人关注的重点。海淀山前和山后地区仍然存在着发展的差距,要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使老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成果。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造血强体,弥合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地区确实存在医疗资源的短板,我们在市、区工作指导下,按照“一村一室”要求,建设16个村卫生室(站),补齐农村医疗卫生短板,让广大村民看病更加方便,对于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对于广大村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想这是一个缩影,在养老、教育、社保等方面农村地区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差距。随着城乡发展和老龄化的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将会更加重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公共资源真下沉。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环境品质的提升是先导,促进农村共同富裕,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也是有机统一的,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推荐访问: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感悟3篇 浙江 感悟 经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