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强调“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全会不仅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地位,更指明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路径与方向。
走好产业与人才的“平衡木”,形成人聚业兴新格局。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擘画了路线图。要聚焦当前农村发展遇到的问题,细分乡村人才供求缺口,有针对性地出台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引导不同领域的人才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动缓解乡村人才队伍紧缺问题。要注重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充分引导资本投资乡村事业,搭建农业产业与教育合作平台,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提升乡村人才综合素质,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活力。要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在乡村形成爱才、敬才的良好风尚,营造有利于乡村人才发展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长远发展厚植肥沃土壤。
走好发展与生态的“平衡木”,打造绿水青山新环境。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绝不能先污染后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将生态修复与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将生态产品的价值附着于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价值中,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以建设和美乡村为导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提升乡村美丽“颜值”,打造宜居乡村。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发展生态旅游新业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走好政府与市场的“平衡木”,开创活力迸发新局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的永恒话题,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关于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曾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发挥政府在规划、监管、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要发挥市场在产业选择、要素配置、价格形成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与产权制度的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农村带来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