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躬身实践中,增进群众感情、把准群众脉搏、精准服务群众,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置顶“民重千钧”,坚定人民至上的立场,在实践中“扑下身子”“收集民需”“主动担当”,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实干作风和实际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感”,迈入百姓“心门”,让人民满意“成色”更足。
敢涉“深水区”,做到“扑下身子”。只停留在“浅水区”,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深层的问题,党员干部只有“涉深水”“到前沿”,真正扎根基层、走进现场,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研判问题,以“马上下沉”“迅速去做”的高效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在民生最前沿为人民群众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敢捅“矛盾窝”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勇气和能力。党员干部要多到矛盾汇聚、问题集中的地方去,多到“大熔炉”里练本领,以扎扎实实的作风开展调查研究,以冲锋在前的姿态迎难而上,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完成每一项任务,让“双脚”直插大地,让“双手”勤勉不怠,让“双眼”直连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到心中有责、肩上有担、眼里有活、手里有招。
常敲“百姓门”,收集“群众之需”。群众的心要能“感同身受”才能贴近,群众的事要“俯身向下”才能知晓,群众的愿要“同坐倾听”才能了解,距离越近,和群众聊得越多,才能和群众成为畅聊交心的好友。因此,党员干部要常常敲响百姓“门”、常常记挂群众事,和群众同坐一张凳子、共喝一壶茶水,聊天说事出主意,帮群众解开“心结”,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梳理好“问题清单”,把每件事都梳理好更解决好,既沉下身也沉下心,把问题的“锁”解开。群众安则基层安,群众“幸福感”的提升连接着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因此,党员干部要切实扛起使命,在落实各项工作中要找准“民生需求”,做到落得准、落得实、落得细,以实干担当的作风有力扛起使命。
切准“问题脉”,展现“有我担当”。破开“厚的冰层”,攀登“陡的山峰”,渡过“急的河流”,一往无前的决心和愈战愈勇的气魄一样都不能少。党员干部要把为民服务作为一辈子的事业和始终如一的志向,以真挚奉献的情感、执着坚守的行动、无私忘我的奋斗为群众的“幸福画卷”上色。办公室的凳子坐不出“业绩”,办公室的空调吹不来“民意”。党员干部要起而行之、走到基层,让步子向乡间田野迈进,让步子向环境治理一线迈进,群众在哪里,“脚步”就朝向哪里,群众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始终校准“初心航向”,“切”准问题的脉搏,以向难闯关、无惧难题的勇气“破题”,在攻坚克难中练就过硬的本领才干,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展现“有我”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