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打通基层堵点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抓好“实际、实地、实干”,用心用力确保调查研究调到关键点、干到关键处,真正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结合“实际”,用心谋划“精选题”,找准调查研究“切入点”。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开展调查研究,首先要思考选什么题、调研什么。在选题过程中,若盲目跟风“走老路”“随大流”,写“命题作文”,会使调研“偏离主线”,无法与决策服务之需“同频共振”。调研“选题宝库”往往深埋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细枝末节的小事里,广大党员干部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做好战略性、对策性研究思考,在本地区本行业“难念的经”中精准捕捉问题,将调查研究之“靶”立在工作难点、政策堵点、民生热点上。切勿好高骛远,在选题上盲目追求“大而全”,要顺藤摸瓜、追根溯源,弄清现象本质,抽丝剥茧找准找实各类问题的“通病”,通过“小切口”以点扩面解决“大问题”,以“点穴”之功打准调研“着力点”,真正让调研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成效。
调研“实地”,深入基层“访群众”,获取调查研究“真材料”。调查研究不是“想当然”随意编撰,也不是“等靠要”坐享其成,“光打雷不下雨”的“坐堂调研”难以“站得住脚”。在浙江调研基层问题时指出:“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眼皮贴近地皮,才能看见草根,调查研究不仅要“打雷”,更要“下雨”。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走出“舒适区”“安逸圈”,与群众坐一条板凳,同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在拉家常、聊家事中拉近同群众距离,作为“知心人”调出群众实实在在的“急难愁盼”,切实做到知民情、听民声、懂民意。要端正心态,求真务实,不畏“开刀”,不怕“红脸”,敢于听“不同声音”,哪里群众不满多、批评多,哪里矛盾突出、问题集中就到哪里去调研,不用“美化修饰”,不作“轻描淡写”,原原本本将“基层声音”在调研报告中“真实反映”。
整改“实干”,精准施策“破难点”,确保调查研究“见实效”。一切调研工作都是为“问题整改”服务,若是“只调不研、研而不用”,便是“本末倒置”,偏离了调研的初衷。广大党员干部要做深做实调研“后半篇文章”,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数据“解剖麻雀”,抓住主要矛盾、关键问题,结合当下形势和最新政策,拿出切实有效的方案和举措,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钻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将“整改任务”件件落实到位,确保调研成果“落地生根”。要拓展思路、提高站位,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对于整改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对于整改过程中的偏差错误,及时纠偏修正,将所获得的整改思路和方法体系举一反三用在“相似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上,在触类旁通解难题的过程中让调研成果转化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