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组织振兴引领保障乡村振兴”调研报道之二》一文,文章从“乡村振兴,关键靠人”的角度,阐述了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积极发挥作用的生动图景。作为一名基层人才工作者,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进程中人才需求的迫切性,以及乡村一线对人才锻炼的重要性。当前正值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就业季,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发展,不仅可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同时将有利于年轻学子锻炼成才,进而有效促进乡村发展。而如何全方位培育乡村青年人才,进一步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做好乡村青年人才的引育工作。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让人才“有木可栖”。
我们要从政策上强支撑,种好人才“梧桐树”。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着力引进、培养和用好人才,让青年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一是要聚焦“双创”,完善扶持方式。要积极推进乡村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从制度上优化创业环境。二是要多措并举,加大扶持力度。要综合运用好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就业创业服务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工具包”,有效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三是要因地制宜,巩固扶持效果。地方基层高度重视引进外地高学历人才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育和重视,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熟悉当地环境、语言文化相通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乡土情结招才引智、吸纳人才,从政策上引导在外学子积极返乡“筑巢”,以人才返流方式助力家乡发展。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让人才“有枝可依”。
我们要从机制上增动能,养好人才“参天树”。让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上长成堪当时代重任的“参天大树”,从成长根源处着眼,在固本培元上下功夫。一要找准实际需求,寻求“双向选择”最优解。人才引进是双向选择,乡村振兴中青年人才的引进既要立足本地发展需要和客观实际,又要尊重人才自身需求和主观选择,认真开展乡村人才需求摸底,广泛征集基层一线各单位各部门各行业意见建议,对当地实际人才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后再进行精准引才,特别是要充分做好用人需求介绍,不唯学历论人才,看重人才工作实绩和业务水平,促进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实现人才发展与乡村振兴“两不误、双提升”。二要挖掘人才潜力,发挥“人岗匹配”最优值。乡村振兴是个广阔的大舞台,需要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作用。在引才过程中要坚持实用原则,科学规划,正确制定人才引进计划。要深入乡村一线做好人才需求调研,多考虑人才与岗位的适配度,积极引进适合岗位需求的适用人才,让适用的人才到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从而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当然,在做好外来高端人才引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本地“田秀才”“土专家”的使用和培育,要充分挖掘本土人才的潜力,多设置一些乡村振兴人才岗位,给予更多的乡村人才施展才干的舞台,打造一支高层次人才和乡土人才相结合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三要完善考评机制,做好“动态管理”最优化。乡村人才振兴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青年人才下基层镀金的“借口”。因此,我们要深入实施对乡村青年人才的动态考评,把乡村人才的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考核标准,将学历层次、道德品质等基本素质和团结合作、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等纳入考评细则,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通过动态管理实现人才考评最优化。
“种下一棵树,长成一片林”,让人才“有路可循”。
我们要从保障上暖人心,管好人才“生态林”。只有真心换真情、真情留真心,用心做好人才“暖心”服务,才能让人才“流量”转变为人才“留量”,让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乡村。一是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针对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的群体特质,大力推进乡村人才驿站、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咨询辅导、项目孵化、场地支持等服务。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将部分优秀农村创业人才吸纳进入当地国企、村(社区)班子,以增强农村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的政治待遇。二是要“资金助力、以赛引才”。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的资金补助力度,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小微企业,可根据吸纳人数给与相应的就业补贴。同时,要注重发挥优秀青年人才创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举办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创业赛事,对获奖者给予相应的资金奖补。三是要“导师帮带,聚才兴业”。探索在乡镇建立青年人才创业服务站,为返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业务办理等创业服务。对有条件的农村基层,可依托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组建乡村创业导师团,实行“导师帮带”制度,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技术方面的创业技能指导和服务。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多举措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鼓励更多返乡青年选择投身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将会促使乡村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更多的人才之“树”在乡村振兴肥沃的土壤上长成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