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年轻干部 心定基层当淬炼“讲写对办”之能

时间:2024-09-05 13:54:02 来源:网友投稿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文章表示,历时40年之久的“人才九条”为做好新时代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工作提供了许多思路和启发,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既选择了奔赴基层一线、心定基层山海,为了实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基层青年干部应用心学习领会“人才九条”的深刻内涵,从自己出发下好人才“先手棋”,磨好“嘴皮子”、练好“笔杆子”、动好“脑瓜子”、迈好“泥腿子”,不断淬炼“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基层“功夫”。

  磨好一张“说尽千言万语”的“嘴皮子”,练就“开口能讲”的“嘴上功夫”。“一句话能使人笑,也能使人跳”,表明了讲话的重要性。基层工作需要上传下达,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理有据,才能减少无效沟通,提升工作效率;在与群众沟通交流时只有做到“土话土讲”、深入浅出,才有助于群众充分理解政策、巧妙化用方法。“开口能讲”是对基层青年干部表达能力的要求,且讲话水平能折射一名干部的知识积累、工作历练、思想境界、人生感悟等综合素质。时下部分“不会讲话”的基层青年干部在必须讲话的场合或是居高临下、满嘴空话,表现为下基层会群众时“兵马未动,电话先行”,无个性、无血性地要求“一二三”、强调“ABC”,摆着“官架”、打着“官腔”,照本宣科又套话连篇;或是装腔作势、闪烁其辞,表现为练“好台词”鹦鹉学舌,说“漂亮话”装潢门面,讲“推脱话”八面玲珑,道“台面话”避实就虚,聊“偏离话”无关痛痒,说“违心话”支支吾吾,更甚者因“不会讲话”选择对群众避而不见、对群众会不愿出场,关键场合出现“失语”现象。究其原因,或是基层青年干部“讲话”能力缺乏,或是担责压力过大。作为基层领导,即能又领又导,而引领和指导,主要通过“讲话”的方式呈现,只有会“讲话”,才能使领导者的输出物得到传递,才能令群众“听其言观其行”。为避免“关键时候掉链子”“话不投机半句多”,作为领导基层发展的基层青年干部务必练就能讲、会讲、愿讲、敢讲的“嘴上功夫”,做到对争议话题谨言慎言、不言则已、言必中的;对政策宣讲愿讲敢讲、利落干脆、尽知所云;对矛盾调解参之有道、讲之有方、言之有理。

  练好一支“细写千书万卷”的“笔杆子”,训练“提笔能写”的“手下功夫”。邓小平同志曾说,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干部要学会拿笔杆。基层青年干部在单位里每天都要收报大量的文件通知、宣传信息、讲演话稿、汇报材料,因为文字是工作成效的重要载体,其中领导的意图通过文件传达部署,上级的精神依靠材料贯彻落实,群众的意见通过报告向上级汇报反馈,单位的工作成绩依托文字总结呈现,由此可见文笔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提笔能写”是对基层青年干部写作能力的要求。而文字工作,是用文字对工作及成绩进行穿透性研究和概括性提炼的过程,也是锻炼干部个人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过程,如果基层青年干部对于撰写文字材料的认知是“费脑、费时、费力”,打心里“害怕写、不想写、不会写”,那么部分材料可能会出现“重点突不出、亮点看不见、宣传出不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甚至部分工作成绩会因为“看不见”而被轻易抹杀。为避免“提笔不能写”的问题,基层青年干部对待每一个文稿要“先思后动”,准确领悟领导的意图后再确定行文方向,养成立提纲、搭框架、补内容、再精修的写作顺序和习惯。期间面对修改意见,要保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虚心态度认真查摆;面对返工重写,要始终以“文经我手无差错”和“出手就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强烈责任心正面面对;对于已经完成的文稿,也不能不管不问,要多复盘、多总结,确保“低级错误”不再犯。但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积累,为此基层青年干部不论遇到何种写作体裁都不能选择“敬而远之唯恐避之不及”,应始终保持“常修常悟,终身写作”的平常心,从而在不断训练修正后成为写作的一把好手,于“文山会海”中游刃有余。

  动好一颗“想尽千方百计”的“脑瓜子”,淬炼“问策能对”的“脑里功夫”。“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青年干部身在纷繁复杂的基层,充当着党和政府的“代言人”、国情的“调研员”、政策的“推销员”、问题的“检察官”、任务的“执行者”等角色,只有勤于学习、懂得思考、善于分析,才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问策能对”作为对基层青年干部解析能力的要求,其中的“策”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包括各种政策、信息、数据、方案;“对”以回答的方式呈现,要做到对于问题和困难发现得了、分析得准、建言得妙、解决得清、回答得好。基层青年干部如何做到“问策能对”?一要善于领悟。向基层青年干部“问策”的对象主要有领导和群众,因此干部必须站在领导和群众的角度把握领导意图、了解群众意愿,从而形成策略性回答。二要勤于学习。基层青年干部应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学习态度吃透业务与政策,成为基层“百事通”,做到面对“问策”对象时政策清、一口通、问不倒。三要精于调研。调查研究是了解情况、服务决策的基本功,为避免“浅尝辄止”,基层青年干部以应以“实”为本、以“问”为先,对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刨根问底、一抓到底。四要勤于思考。只有脑子里始终装着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思、善思、勤思,追本溯源,不当“思想懒汉”,干部们才能做到凡事比群众多想一分、遇事比他人多想一步、处事比以往多想一招。“思路决定出路”,为了减少“问策不能对”的情况,基层青年干部在领悟、学习、调研及思考方面务必争当“勤快人”,不断地为“脑瓜子”补充“钙质”,以保在他人“问策”时能“对”出全局之策,纵观大体;前瞻之策,提前预判;针对之策,有的放矢;操作之策,落到实处。

  迈好一双“走遍千山万水”的“泥腿子”,锻炼“遇事能办”的“脚下功夫”。基层青年干部是为民办事的微窗口、微平台,“遇事能办”是对基层青年干部实干能力的要求。基层青年干部为民办事如果吃不透“吃透上头、把握下头”的方法,不懂得用“土办法”解决“土问题”,不愿意将“泥腿子”走入“最里子”,就会出现“不会‘办’事、‘办’不成事、‘办’砸了事,群众不领情;讲得头头是道,落实不见成效,群众不认可;面对任务‘撂挑子’,面对责任‘卸担子’,群众不信任”等一系列干群问题。“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年轻干部深入基层锻炼,为了避免出现“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认知偏差和“见事儿就躲、扛事儿就软”“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务必主动适应基层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始终牢记“大事作于细,难事作于易”,明确站位,肩负责任,将个人才干与基层工作结合起来,投身实践“大课堂”,将“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要求作为个人追求;躬身一线“练兵场”,不畏各路“拦路虎”的“围追堵截”,用心、用情、用力地“想事、管事、做事”;深耕为民“责任田”,以沾满基层“泥土香”的“泥腿子”破解基层“责任无限大、事情无限多、休息无限少”的难题。“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处万件事”,基层青年干部可在具备“讲”“写”“对”的理论后,再将“讲”“写”“对”融合起来“办”,做到“大事细办、急事缓办、难事易办、熟事生办、轻事重办、有事快办、特事特办”,同时将自己锻炼成“能文能武、能高能低、能屈能伸、能方能圆、能前能后”的全能型人才,以保在关键时刻用得上、顶得住、靠得牢、豁得出。

  作为在基层主场上干事创业的排头兵和生力军,基层青年干部“在岗在位在状态”时,定将灵活化用同志引才育才用才“十二字真经”中的“内用”,以“久久为功”的信念将“讲”“写”“对”“办”揉为一体,常教学相长,常知行合一,常温故知新,逐步成长为用“嘴上功夫”“手下功夫”“脑里功夫”“脚下功夫”为基层一线“亮高招、打基础、利长远”的人才。

推荐访问:之能 基层 干部 年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