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40年后的当下,河北日报再次在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重温当年发展开局破路的故事。
重温“人才九条”的同时,不免会引发我们的深思,“不拘一格”的“格”是什么?曾说过:“在选拔人才时,讲文凭也要讲水平,不拘一格包括不拘文凭,无论是大、中、小学学历,还是‘千里马’‘百里马’‘一里马’,还是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各种年龄的人,都使用起来、跑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人才济济、兴旺发达。”“格”表面看可能是学历、是身份、是年龄,但实质上都是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常格不破,大才难得,只有不拘一格去引才、育才、用才,方能凸显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日益壮大的人才大军才能进一步支撑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不拘束于单一的引才模式,要广开贤路“引人才”。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人才的聚集和人才积极性的调动,靠什么?靠政策,一个个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动力的政策,所以要以开放包容的政策、礼贤下士的态度、柔性引进的办法,主动拆除引才“围墙”,降低引进“门槛”,开辟“绿色通道”,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从而形成“磁场效应”“虹吸效应”,吸引人才加速聚集。说:“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引才路上不能过分苛刻,不能片面追求高学历、高学位人才,忽视专业技术人才,要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魄。但广开贤路并不意味着盲目,盲目选人会造成人才的闲置和浪费,要结合当地乡村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实际,突出需求导向,进而“量身定制”引才战略、人才需求方案;围绕本地人才需求,合理选出“需求人才”,精准引进人才,做到按需引才,坚决杜绝“为引而引、盲目攀比”“比数量不比质量”等现象发生。
不拘束于刻板的育才手段,要有的放矢“育人才”。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因此,做好人才的培育工作同样至关重要。人才培养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而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行“精准滴灌”式培养,才能更好地增强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要坚持精准培养,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务实管用的培养举措,分期分批组织各类人才开展培训,切实做到把脉问诊、对症开方,让培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通过梯进式培养、多岗位历练,让人才们在不同层级、不同职务的锻炼中担重任、挑大梁,在基层磨练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
不拘束于老派的用人思维,要人尽其才“用人才”。对用人的重要性,有深刻而长远的认识:“贤才者,国之大宝也,县亦然。古人云,国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贤,此其一也;虽知用贤,求不能得,此其二也;虽得贤,不能尽,此其三也。”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无可弃之人。要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的用人理念,从事业发展、岗位需要出发,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水深则鱼知聚,林茂则鸟有归”,要想人才纷至沓来,还要建立长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让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长效激励和短期激励、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相结合,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规范薪资待遇、搭建发展平台,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要摈弃任人唯亲、求全责备以及各种裙带关系,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各种人才,并建立健全竞争机制,为优秀的人才们搭建成长平台,努力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良性竞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