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导语】《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老先生的作品。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扮演一只老虎最后失败并遭到同学们哄笑的故事。以下是®大海范文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教学完成了预定目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 了解内容、理清层次,到理解词句和想象揣摩,顺畅地感悟到文章表明的道理,课堂完整而有效。此次课堂教学令我遗憾的是教学时间紧张。这引起我的思考:40分钟内不可能将文本中所有语言训练点呈现出来,要保证教学重点突出,教师就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一)关注学情,做好预设
这篇课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内容比较长,而且学生上课时才拿到课文,没有预习和初读的时间。加上他们也没有划分结构段的经验,这就给设计中的“整体感知”环节的教学造成了难度。因为在此耽误了时间,所以学习“演出时”这一部分时我设计的练笔时间不够,最后改为只让学生把想到的说一说。
由此,我认识到了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要根据学段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备课如果只关注教材和自己的风格而忽视了学生,那样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备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尢其是具有交流意义的公开课。如果授课前教师能跟学生有交流,教师对学生学情有大致的了解,课前可以对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预设,这样交流效果可以更好。
(二)突出重点,彰显特色
每个学段需要完成的训练目标很多,但它是分布在整个学段两年中几十篇课文中完成的。可在上研究课时,往往因怕有所缺失而面面俱到,结果造成重点不突出。
2.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本课篇幅较长,内容较为浅显,但蕴含的道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较难领悟。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思辨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尚不能很好地理解,如: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但这几个问题直接指向文本主旨,因此课上做好必要的预设铺垫,让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加深理解。 文章留给了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原当时的场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当然,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想象,还是想象后的表达都有一定的难度,这正说明了这是学生语言和想象能力的成长点,因此,课堂上要耐心地引导点拨,让学生获得语言和思维的双重丰收。
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读书伊始,指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全文,将“一只大老虎”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两个标题进行对比,使学生既理解了“窝囊”一词的意思,又在“窝囊”这一词的关照下阅读全文。在本文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用蜗牛文摘的方法学习词语,根据提示划分段落,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开合理想象,进入课文情境等方法学习语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同学上台上来表演老虎的动作。
4.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我”童年的一次难忘经历:“我”在一次班级演出中扮演老虎,因不会豁虎跳遭到同学嘲笑,自己却一直不明原因。课文语言平实,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我”成长中的困惑。课文文字兼美,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描写细致、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童年时期执着的向往。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看视频,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引导让学生把本文归纳为三部分即: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参加演出没有成功、寻找失败根源,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循着怎样演老虎这条贯穿始终的矛盾明线和以“我”排演、演出时“窝囊”的暗线,去探究演出失败的原因。
我在教学中,不断地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在课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排练前老师告诉“我”怎样表演―段,写得具体明确,作者仅用“爬”“站”“叫”“扑”“追”“躺”六个动作把老虎怎么演写得具体明确。指导学生圈出动词,品味用词的"准确。再创设情境:老师扮演故事中的老师,学生扮演文中的“我”,进行对话,使得文中的情境再现,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把表演动作写清楚、写具体,并为“我”到底演的如何做了评判。
在教学中,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本文由于课文篇幅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学生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心理活动,所以回答问题偏离了要达到的目标。
在本文的学习中,对于一些学生不明白的词语,为了节省时间,我都是将意思原汁原味味的告诉学生,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对于被动记忆的这些词印象不深刻,效果非常不好。
5.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羡慕同学们在班级文艺演出时能表演节目,并期盼自己也能参加表演,终于有机会进行演出扮演一只老虎,到认为自己演出没成功,最后一直寻找失败原因的心理历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童年时期执着的向往。根据文章的内容、语言特点及本单元(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等几个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多种方法理解词句,边读边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
(一)首先,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代入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其次,分组检查生字词,这里重在引导学生对多音字的理解。这个环节由于读的时间比较多,特别是多音字据义定音教学部分花的时间太长,导致后面教学有些急促,书写指导没有办法进行,多音字教学可能以读带讲会更好。
紧接着的是概括课文内容,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经过结果概括课文,引导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三)然后,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以及课后字体第二题,引导学生重点通过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作者的心情。把阅读方法教给孩子们,并相相机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本环节涉及的描写角度比较多,开展小组讨论的时候,也可以以一个描写角度展开,课文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孩子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心理活动。所以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过程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这样重点可能会更突出。
(四)最后,以小练笔先写在展示的形式,进行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的人物心情。
(五)指导书写环节,因为时间把握的原因没有进行,字词教学可以缩短一些时间会更好。
6.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今天用了接近3个课时才完成教学任务,回忆一下整个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首先出示生活中大老虎图片,请学生用词语形容,再揭题,学生齐读,提示囊字读音,抓住“窝囊”提出疑问。
因为课文朗读是在早自习就检查过,我就直接检查生字词的预习,重点提示多音字露、角、哄的区别,轻声字的读法,豁、拙的读音。
接下来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我提示学生按照排练前、排练时、演出时、演出后的顺序为文章分段,再用谁做了什么的模式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最后串联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学生在概括过程中还是太过于细致,不过多次训练还是有些进步。
我借助之前听课时学到的心电图方式进行板书,学生先找出排练时“我”的心情变化的句子,做好批注。在交流结束后老师总结作者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情。在这个部分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只能找到相关句子,不能进行概括。我想,如果还有第二次上课机会,可以提前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回去收集有关心情的词语,能为本课做一个好的铺垫。
由扶到放,学生自主学习,找演出时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的句子,再读一读,悟一悟人物心情,最后写一写批注。
在这部分教学时,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找到相关句子,并概括人物心情。
当然,在谈“我真的搞砸了表演吗”这个问题上,学生能结合课文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最后就是设计活动:如何安慰文中的“我”?学生能够从赞扬“我”的优点、“我”的努力、“我”的勇于挑战自己,鼓励“我”继续努力等角度来进行安慰,还是不错的。因为只是一个小练习,就没有要求学生要注意语音语调、手势等,只要安慰的内容合理即可。
明天打算让孩子们写一个小练笔,回忆让自己羞愧的一件事,把羞愧的那个画面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表现出来。
以上就是本课的教学思路,总的来说,学生因为已经掌握了批注方法,这课教学起来相对轻松一些。
7.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学生经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对于“如何提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个单元的批注练习中,也能自主运用。但是在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后,学生在做批注时,大部分还是以提问为主,很少学生能从其他方面做批注。在借助表格,梳理心情这一环节中,部分学生还是感到困难,尤其是表格第一列的“事情”,学生的提炼信息和概括能力弱,需要依靠老师提示关键词。但是,在梳理完心情之后,“原因”对于学生来说就迎刃而解了,学生速度较快。此处,海需要让学生借助表格连起来说一说“我”参加表演的经过,让学生完整地表述课文主要内容,以训练学生的表达、概括能力。
本班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能力弱,对于批注方法没有很好地掌握,在教学时,即使给学生做了示范,但是在后续的自主批注中,大部分学生还是没能做好批注。很多同学只是圈画了关键词,但是对于批注内容,迟迟没有动笔。在交流批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老师的不断提醒,才说出几个与之相关的简短词语,语言表达能力不佳。这一问题不单单是出现在本堂课上,每一学科每一节课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强,阅读输入少,山老区孩子与外界接触少,口语表达能力欠佳。
在交流课后选做题时,几乎全班学生表示没有演出经验,无从下笔。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为什么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这个问题难倒了大多数学生。由于缺少经验,学生不能感同身受,个别学生说因为“我”很难过,所以记不起来。
经过多次练说,后来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过紧张、尴尬、出糗的事情?还有学生提醒,也可以写一写在黑夜里,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在家时的情景。这时候,大多数学生才开始动笔练写,但是多数学生还是以编造为主,字数较少。
8.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我由老虎引入课题,老虎给人的印象是威武、凶猛,为什么本课是“窝囊”的?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接着由几个串联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能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不足之处:对于分段有争议,有时划分过细,有时有太笼统;对于“人们为什么哄堂大笑?”学生的回答都偏向“嘲笑”,在这里我直接向学生解释:虽然他演的不够好,但是他笨拙的动作,很可爱,很有趣。教育学生不要总是往不好的方面想,虽然演出砸锅了,但这件事情不会让别人对犯错的小朋友不依不饶,要把它当成一件小事处理,重要的是今后不再犯类似错误。我需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困难。
9.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那个小朋友一直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却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贯穿始终。演老虎的“我”一直按老师的指导排练、演出。正式演出时“砸”了。于是“我”寻求原因。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学生留下阅读的空间。一、根据文章的内容、语言特点及四年级的教学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句,边读边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透过对语言的感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关注内容,感悟形式
透过语言形式,把握语言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运用之妙,这是很好的教学经验。据此设计了两个教学过程:1.初读――从语言到内容。按照课文的顺序,指导学生概括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引导学生循着怎样演老虎这条贯穿始终的矛盾明线和以“我”排演、演出时“窝囊”的暗线,去探究演出失败的原因。2.细读、深读一一从内容到语言。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详细、深入的阅读,层层深入地感悟品味语言,既读懂了故事,也学习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三、教给方法,学习语言
在本文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用蜗牛文摘的方法学习词语;根据提示划分段落;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开合理想象,进入课文情境等方法学习语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10.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首先,我从题目入手,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窝囊”一词的理解,总结归纳“窝囊”有两个意思,一是因受到委屈或事情不顺利而心中烦闷、难受。二是形容人无能、怯懦,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窝囊的意思应该取第二种,即一只无能又怯懦的大老虎,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大老虎一般都是凶猛或威风的动物,为什么题目取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通过问题的出示引起学生的阅读下去的兴趣。
其次,让同学们初读课文,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的经过结果概括课文,并梳理出概括一件事的方法:即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并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学习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思相似的词,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最后,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当堂引导学生练写心理活动,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通过问题“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能清楚地回答出“难过、后悔、快乐、激动、兴奋、得意、美滋滋、垂头丧气、兴高采烈”等表示心情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