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百姓家》一书出版发行,32篇采访文章,生动讲述了考察调研期间,推开一扇扇百姓家门,问生计冷暖、察民情民愿、讲惠民政策的感人故事。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书中来,到实践中去,努力学会扣响“百姓门”,走进百姓心的“小巧招”,不断厚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砥砺“基层即吾家,百姓即吾亲”的坚定初心。
准备足,叩得准,把党的惠民政策“带下去”,此乃巧招之一。“走进百姓家”作为传递党的声音、情系人民群众的关键,来不得半点敷衍,只有多做一点准备,少按一点“快门”,真心入户来,精准把门叩,才能赢得老百姓热情开门相迎。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将一切便民、利民、惠民的政策“嚼烂咽细”,将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各项帮扶政策“零距离”“零误差”送到老百姓身边,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真正让老百姓体会到政策的初衷,坚定对党的信任;要提前熟悉已掌握的走访对象基本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直切要害”,做到谈话有话题、交流有深度;要找准“进门时机”,提前联系,主动方便老百姓时间,切勿说走就走,打乱老百姓生活安排,避免给其带来时间负担,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尊重,感受到用心,才能欢喜把门开,高兴把话听。
姿态低,叩得巧,把村情民声民意“带回来”,此乃巧招之二。在过去的10年里,到基层考察不下百次,他曾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拉着村民石拔三的手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也曾在山东东营的大田里,俯身摘豆,察看成色……每次都会到群众中拉家常,问冷暖。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到深处,访到细节,在抬头看屋檐,低头抚被褥中细察民生,在移步田间埂,齐干农家活中拉近距离,用脚下有限的泥土积淀心中无限的感情,用“真情实感”这个“必杀技”“敲门砖”叩开老百姓的心门;要学会接地气,不要做“家有几口人”“收入怎么样”的问题“复读机”,要做竖起耳朵听“弦外音”,活用方言问“真心话”的真心人,以共情互动、知心交心打破干群关系的疏离感,让老百姓真愿讲问题,愿讲真问题,真正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盼“一吐为快”。
回应响,叩得勤,把百姓急难愁盼“解决掉”,此乃巧招之三。“进百姓家”归根结底是为了察百姓情,解百姓忧,千万不能让“进门”成为新闻稿里一张张“摆拍式”的合影、变成落灰表上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广大党员干部不光要善于“进门问计”,还要学会“出门复盘”,从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望中抽丝剥茧,找准“病灶”,直击“痛处”,开出“好处方”,抓好“特效药”;要落实专人送专“药”,让“轻症”能一剂见效,对“重症”定期把脉,替老百姓诊清楚病因,治好“忧心病”;要及时给老百姓回应“疗程”,说话算数、言而有信,将老百姓说的话句句放心上,答应老百姓的事儿件件有回音,为老百姓办的事儿事事有着落,不让老百姓热心期盼却杳无音信;要成为百姓家的常熟客,不做老百姓口中的大稀客,勤上门问,问有无新忧,勤上门聊,聊家长里短,确保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发现一个解决一个,真正架好党民“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