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一起向未来-2022年高考作文热门话题暨“两会”素材解读

时间:2022-06-22 16: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起向未来-2022年高考作文热门话题暨“两会”素材解读,供大家参考。

一起向未来-2022年高考作文热门话题暨“两会”素材解读

 

 专题 11

 一起向未来 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习近平

 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近 14 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

 【话题诠释】

  “一起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口号,它启迪我们只要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就能冲破眼前的阴霾,抵达光明的彼岸。“一起向未来”,有着对团结的期待,对未来的憧憬,更显示了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以及我国开放包容的气度。“一起向未来”,表现在各个领域,对象可以是不同人群、不同国度,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并努力践行的这一理念。

 【情境、角度】

 豪情满怀一起向未来 推开春天的大门,2022 年的“两会时间”开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纷纷畅言心声、表达期待。

 时间刻写奋斗的辉煌,记录勇毅前行的脚步。过去的一年,我们办成了一系列大事要事,战胜了一系列风险挑战,展现了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

 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2022 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乘势而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稳定经济大盘如何发力?改革开放怎样再上层楼?民生保障怎么持续加力?……回答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履职尽责,把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带入国家的议事日程,群策群力,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共同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让我们携起手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万众一心的伟力, 豪情满怀一起向未来。

  (一)凝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了让孩子们直观形象理解‘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道理,有的小学老师到市场上买来石榴,在课堂上现场剥开给孩子们去看、去感悟。”

  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近 14 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从春天再出发,中国人民豪情满怀!

  团结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社论)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党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

 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党百年奋斗历史还告诉我们,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只要 14 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只要 9500 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凝聚万众一心的伟力,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努力争取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

  2021 年,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面对世纪疫情,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团结奋斗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

 过去一百年,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代表委员表示,只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只要 14 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只要9500 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即在相同条件下结成的命运攸关的集体,源自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全人类都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同处于一个利益攸关的集体中,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怀。在人类生命安全受到共同威胁之时,需要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慷慨大义,需要的是超越肤色、种族、国别、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大爱情怀。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怀着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以整个人类为关注视域,谋求人类

 当下的幸福存在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它超越了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展现的是人类情怀和担当精神。

 中华文明政治共同体根植于中华悠久传统。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从不断流的文明形态,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没有分崩离析,根子在于政治共同体。它通过建立集中的政制结构,确保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完整;通过确立稳定的政治中心,保障了行政体系的执政效率和施政效果;通过强化民本思想,塑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伦理,形成了强大的协商共治传统;通过完善科举制度,选贤任能,促进阶层流动,确保了政权体系的开放性和先进性;通过大一统政治共同体的制度实践,塑造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政治底线。即便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最弱的时刻,大一统仍是中国人恪守的基本共识,亦是中国总能够从分裂中走向统一的历史逻辑。

 自 1840 年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政治分裂的苦难。辛亥革命之后,一味效仿西方的民主试验导致了中国更大的政治分裂与混乱局面。此后,正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先锋队,把人民组织起来,扭转了“一盘散沙”的涣散局面,承担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重建了政治共同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动员组织起了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成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变革。从革命到建设,从改革到复兴,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够成为统揽各方力量的政治中坚,才能够实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才能够不断巩固壮大中华文明政治共同体。

 中华文明文化共同体的包容开放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融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随着盛衰兴亡而断流中止,之所以能够遇强则强与时俱进,始终得益于中华文明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海纳百川,包容开放。

 一方面,中华文明以文化认同塑造文化共同体。判定一个民族是否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标志,不是种族,不是血缘,不是地缘,而主要是文化。正所谓“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自秦汉以降,“夷”不断通过接受中华文化而变为“夏”;反过来,“夏”也可以放弃自己原来的文化传统而变为“夷”。历史上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军事上打败了中原王朝,却在文化上主动遵奉中华文化。这些少数民族往往并非出于被统治地位而被迫接受中华文明,而是在处于统治者强势地位时主动选择中华文明。无论是作为“多元”的源头,还是作为“一体”的支撑,大多数少数民族在制度文明、语言文字、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接受者,更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

 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兼收并蓄会通外来文明。历史上,先有印度佛教的传入,后有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华文明均对其接纳吸收,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华文化主干,变外来宗教为中国化宗教。近代以来,面对西方重大冲击和挑战,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拓展】

  01 天下为公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02 安全世界

 人类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之上,别国面临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面对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

 03 共同繁荣

 如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如果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结果必然是封上了别人的门,也堵上了自己的路,侵蚀的是自己发展的根基,损害的是全人类的未来。

 04 开放包容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05 人与自然

 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

 0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07 建设道路

 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08 人民情怀

 我们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

 09

 文明互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

 10 广交朋友

 2000 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就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中国愿广交天下朋友

 名言精粹

 0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02.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0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古今贤文》 04.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全世界各种文明如果能相互尊重、和谐相处,那么人类社会就能和平有序、共同繁荣。)

 05.汉字“人”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梦想,始终是中国人心中不灭的灯火。

 06. 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加缪 《西西弗的神话》 07.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约翰·多恩[英国诗人] 08.隔阂或许会让我们感到安全,获得了不必相认的自由,但同时也终将陷入孤独与无力。

 09.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10.在全球紧密相连的世界里,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和合则两利、抗争则两败,和则兴、斗则亡,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全球命运休戚相关,兴衰与共。

 【考场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

 材料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更团结”的含义,让极少数西方政客鼓噪的“不派官员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杂音成为国际笑话。正如巴赫所说,此次一些国家系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冬奥会,这充分表明北京冬奥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央视网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启发?请选好角度,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

推荐访问:一起向未来-2022年高考作文热门话题暨“两会”素材解读 年高 作文 热门话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