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驻马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0年),供大家参考。
驻马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 (2021—2030 年)
前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认识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河南省委省政府2020 年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利用好“红”“绿”资源,书写好“金色招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驻马店市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重要城市,
有基础、有义务、有责任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争当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振兴发展的排头兵。
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紧紧围绕实现“河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建设目标,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泌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绿色品牌,走出了一条符合驻马店实际、具有驻马店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十城联创”的战略部署,认真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驻马店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编制了《驻马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0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为依据,围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设任务,力争在 2025年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并通过 10 年左右的努力,整体形成以高水平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发展模式,努力争当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地、模范城。
第一章建设基础与面临挑战 第一节
建设基础
一、区域特征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驻马店地处我国南北方、东西部的结合地带,承东启西,贯南通北,因历史上设皇家驿站而得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属淮北平原,位于中原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交汇地带,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郑州、武汉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节点城市。全市下辖9 县 1 区,国土面积 15086 平方公里。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驻马店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春秋为古蔡国,战国属韩楚国,汉朝置汝南郡,唐宋时为蔡州,元朝设汝宁府,孕育出了盘古文化、嫘祖文化、驿站文化、车舆文化、冶铁铸剑文化和梁祝文化、重阳文化等灿烂文化,哺育出了韩非、李斯等一大批历史名人。驻马店是一片红色土地、革命沃土,确山竹沟是原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原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从这里走出了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革命先辈,被誉为革命的“小延安”;这里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著名的雷岗战役决胜之地。
山水秀美、生态宜居。驻马店位于淮河中上游北岸,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西部是丘陵山区,东部是黄淮平原,年均降水量990 毫米。水系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有大中小型水库 186座,流域面积在 30 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 209 条,其中流域面积在 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7 条,总蓄水能力 64 亿
立方米。周围有嵖岈山、铜山、乐山、金顶山等多座山脉,全市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 5 处、国家级湿地公园 1 处、国家级地质公园 1 处,林木覆盖率 34.36%,驻马店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奇山、秀水、大平原,素有“诗意山水、传奇天中、休闲驿站、生态家园”的美誉。
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截至 2020 年,驻马店全市常住人口 704.58 万人,户籍人口 922.76 万人,国民生产总值达 2859.27 亿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依然达到 3.6%的增长,增速排名河南省第一,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新兴工业城市。城市品牌、生产总值双双跻身全国百强,产业结构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服装鞋帽、电子信息为主,形成了十三香等众多全国知名品牌,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不断提升。物产丰富、保障有力,素有“中原粮仓”“中州油库”“芝麻王国”“中国药谷”之称,是国家重要的粮油、蔬菜、优质食用菌、调味品生产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国际农都”新形象跃然中原大地。引领城市发展的“龙头”项目遥相呼应,形成了东有“中国渔都”、南有皇家驿站、西有驻马店国际会展中心、北有市人民公园的浑厚格局,城市面貌华丽嬗变,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二、工作基础 (一)聚焦改革创新,生态制度体系逐步健全
充分发挥制度引领作用,初步建成了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河南省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不断完善市级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核纳入驻马店市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出台《驻马店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驻马店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印发了《驻马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 年工作推进方案》。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全市 8794 条河沟渠、17105座塘堰坝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治水新格局。推行自然资源网格化管理田长制、山长制。建立市级林长会议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颁布实施《驻马店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驻马店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驻马店市山体保护条例》《驻马店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条例。
(二)深入污染治理,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环境质量改善率位居全省前列,污染防治攻坚目标任务超额完成。驻马店市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推进环境风险防范、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能力建设“三大工程”,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2020 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280天,较 2015 年增加 97 天,增加天数排名全省第三。空气质量指数较 2015 年下降率高达 39.98%,降幅排名全省第一,其中 NO2、SO2、PM10 和 PM2.5 下降率分别为 40%、83.72%、43.65%和 40%,降幅排名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二、第四和
第五。全市 I-III 类断面占 88.9%,与 2015 年相比提升 88.9个百分点 。劣Ⅴ类水体比例持续为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 100%。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100%,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量与 2015 年相比实现零增长。
(三)强化空间管控,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擘画青山绿水大美生态,形成了一张“绿网”覆盖全域的空间格局。近年来,驻马店市不断强化生态空间管控,修编《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统筹“一核三级、一环三带、两区多廊”的组团式空间布局,促进全市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融合。开展了驻马店市“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划定了综合管控单元(优先保护单元面积 2657 平方公里,占比17.6%),逐步建立健全环境分区管控机制,确保自然保护地性质不转换、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以“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大幅提高国土绿化水平,森林驻马店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完成造林 264.13 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 34.36%。在全省率先出台《驻马店市山体保护条例》、推行“山长制”,生态修复 2.35 万亩。对全市流域面积在5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管理范围进行了划定,并编制了小洪河、汝河、北汝河、泌阳河、臻头河、黑河、练江河等七条主要河流岸线保护利用规划,驻马店市域内主要河流的水域岸线得到了有效管制。推行林长制,开展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加快建设森林驻马店,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市
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中国特有鱼类 12 种,稀有鸟类 105 种,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据重要地位。
(四)推动产业转型,绿色发展模式初步实现
着力打造产业发达之城,创新“领舞”绿色发展模式。全市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打造绿色产业体系、引进新能源汽车、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新材料、环保装备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产业不断向清洁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占规上工业的 24%、30%,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 1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家、省级智能工厂 3 家,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初见雏形,初步形成特色百亿产业集群7 个。积极推进化工、医药、造纸、食品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引导企业加快对照先进水平,实施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基础工艺绿色化改造。2019 年对 25 家企业开展绿色诊断,清洁生产审核率接近 100%。全市单位 GDP 能耗、水耗、建设用地面积以及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初步实现以更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更低污染排放支撑更高效益、更高质量的可持续绿色经济模式。
(五)提升人居环境,生态生活品质绿色优质
驻马店市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设绿色美丽家园。“十三五”期间,驻马店市市容卫生水平不断提升,全市 454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上升明显,达到 27%,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20 年,市中
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 99%,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 92%。已完成中心城区 3 万户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城区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截至 2021 年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 100%,农村生活垃圾村庄有效治理率达到 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深入开展园林城市创建,并持续推动园林绿化向乡镇延伸,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5.63 平方米。实施城市河湖水面环境集中整治,在练江河、小清河等 12 条河湖水面开展漂浮物打捞、沿岸垃圾清理、市政排污设施封堵截留等工作,目前建成区内无黑臭水体。此外,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再生利用项目、中心城区道路雨污分流项目、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直饮水工程等民生项目蓬勃发展,城乡居民宜居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六)厚植生态根脉,生态文化宣传不断深入
积极探索现代生态文化创新和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模式,打造驻马店天中文化名片。“十三五”以来,结合驻马店市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做大了“六山四湖”,做精了“两馆一站”,打造了驻马店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新品牌,不断丰富了公众生态文化生活。豫剧《陈蕃》、广播剧《我的父老乡亲》、歌曲《互联网+》等荣获河南省文学艺术成果奖;电影《农家妹子》、豫剧《皇家驿站》等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积极参与国家长征、长城文化公园项目谋划,成功申报了正阳县闰楼遗址、汝南县汝宁石桥等 2 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取得实效。创新生态
文化宣教形式,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以环保主题日宣传活动为推手,广泛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建设,以环境教育基地为依托,积极推动线上线下“四类设施”开放,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全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社会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全市 200 个乡镇(街道)文化中心、2895 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基础扎实。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十城联创”的战略部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驻马店认真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紧紧围绕实现“河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建设目标,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复审,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省“公交优先”示范市,入选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泌阳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9 个县城全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平舆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泌阳、西平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上蔡、汝南、新蔡、确山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遂平、正阳获省级文明城市提名。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生态文明改革思想亟需全面贯彻落实,相关责任主体内生动力尚未有效激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需进一步压实。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需加快推进。生态补偿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环保机构改革及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需重点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