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课论文,结课论文,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诚信不仅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与人交流、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建设的基石。然而,当前社会,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就连高等校园也已受到严重的影响,大学生是社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中流砥柱,是国家繁荣与富强的建设者。因此,准确的把握大学生诚信的真实情况,提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诚信的对策,对丰富高校德育内容,也为研究大学生诚信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对策
一 :诚信的重要 性
在中国的传统诚信挂念中,诚信是具有基础性地位的重要道德范畴之一,同时,“诚”与“信”又是两个分别有着不同含义、相对对立的范畴。诚信的本意是真实无妄、重信守诺。它作为一个统一的道德范畴,要求一个人不仅具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而且要求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敢于承担责任,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以下是一份引用的于 2009 年10 月展开的一份关于诚信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大一至大四在校生,涵盖了农、工、理、经、管、文 6 大学科。所参加调查的学生由各学院随机抽样产生,辐射面广,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诚信评价、交往诚信、考试诚信、贷款诚信、诚信档案建立等方面。
二 :
大学生 诚信状况
诚信观调查:经调查,在回答“您认为自己是否诚信?”这个问题时,73.8%的同学选择了“是,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25.4%的同学选择了“基本是,视具体情况而定”,且年级越高,对诚信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加,就各学科而言,文科、农科学生对自己的诚信状况满意度较高,工科、理科相对较低,认为诚信“与我无关”的被调查者大多来自理科。在对他人诚信的要求方面,71%的被调查者认为和他人交往时十分看重他人的诚信状况,这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37.9%的被调查者对朋友诚信要求的底线是“言必信,行必果”,50.1%的同学“允许其在特殊情况下有失信行为”。
自身诚信行为状况:在日常生活中, 46.3%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做到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49.3%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视具体情况而定;其中 17.2%的参与调查的理科生选择了“没有特别注意,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67.8%的被调查者在申请大学生补助时选择按实际情况说明家庭情况,其中大一学生为 73.5%,大四学生仅为 59.1%;86.7%的学生对于校园无人售货能够主动交款。大学生对待诚信教育出现知行不一致现象,实用主义、趋利现象明显。
影响诚信的因素分析:在回答“你觉得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时,32.4%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风气”影响,19.3%的认为是“缺乏宣传教育”,30.9%的认为是“自我意识低”。
大学生诚信教育建设:诚信教育管理方式上,37.5%的学生支持采取“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等 自律方式”,41.5%的认为“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重在教育”,少数同学觉得“要充分尊重个人自由,不要过多约束”。75.6%的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建立诚信档案,7.9%反对建立诚信档案。82%的认为诚信档案应在学生毕业时放入本人档案,17.4%的认为“尽量不放,以免影响就业”。
三 :
现状 分析
从孩童时代起的家庭教育对于任何一个人性格与品质的建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诚信教育方面,家长以及亲人的教育对处于孩童时期的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父母从小就给予孩子为人诚信的观念,并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其作用与影响甚至可以伴随孩子一生。此外,大学阶段作为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独立生活阶段,对于一个人的自我管理、为人处世方式,以及道德品质的建成和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在这一阶段,舍友,同学乃至于老师和其他充斥于校园内的任何事物的影响都是及其重要的,因此,在学校的“文化环境”管理以及诚信教育上尤为重要。
四 :建议 对策
( 一)
)
:净化 诚信校园
净化诚信社会环境,在营造诚信文化氛围、大力宣传诚信理念的同时,还应该采取各种措施规范社会经济、政治、网络等生活,使诚信在社会活动中成为自发自觉的道德品质。在经济生活中,大力宣传诚信经营理念,严厉打击欺诈行为。在政治生活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打造诚信政府形象。
( 二)
)
:
深化诚信 教育的环境
老师和学生是校园的主要群体,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是巨大的,很多时候老师不仅仅是扮演着授课答疑的角色、更是很多学生心目中的崇拜的对象。因此,诚信教育对于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让每一位老师都树立起诚信的旗帜,对于学校诚信教育的贡献将是巨大的。此外,在校园内推送,举办诚信教育的讲座,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促进了推动了诚信教育的车轮。
( 三)
)
:
强化大学生自我诚信教育的自觉意识
强化大学生自我诚信教育的自觉性,最根本的就是要让大学生增强对诚信的认知能力。只有对诚信道德原则产生正确的认知,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将诚信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从而真正做到在思想上能够明辨是非,认清社会主流价值观,在行动上能够重视诚信原则,自觉运用精神的力量进行自我约束。
(四 )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模式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以学校为主体,同时引入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模式。首先,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以高校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杜绝校园内的不诚信现象,营造浓厚的诚信教育环境。其次,高校必须强化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共同促进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家长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家长必
须以身示范,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最后,要尽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经济诚信法规体系,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度,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婕. 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2. [2]葛玉丽.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蔡秀磊,周顺. 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诚信教育研究[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5):60-62. [4]苏畅. 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