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立德树人,引领语文改革,供大家参考。
坚持立德树人,引领语文改革 ————2015 年语文高考试题综述 作
者:
顾之川
作者简介:
顾之川,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库成员。
原发信息:
《中小学教材教学》(京)2015 年第 201511 期 第 16-18 页
内容提要:
为了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2015 年语文高考试题坚持立德树人,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对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和依法治国等内容的考查,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传统与现代融合,本土与国际接轨,创新题型设计,引领语文改革方向。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高考试题/语文改革/2015
期刊名称:
《高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6 年 02 期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2015 年语文高考试题坚持立德树人,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对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和依法治国等内容的考查,注重对考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助推素质教育,引领语文改革方向。作为基础性、工具性学科,语文高考坚持考查阅读、写作等学科核心素养,守正创新,蹄疾步稳,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履行为国选材使命,语文高考改革进入“新常态”。那么,2015 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具体有哪些改革亮点?
一、坚持立德树人导向
语文是与社会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高考学科。2015 年语文高考试题,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具体体现在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创新精神和依法治国等方面。
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总目标,也是语文高考的自觉追求。如全国Ⅱ卷作文题“当代风采人物”,反映了科技创新、“中国制造”、美丽中国等时代主题。不论是创造力惊人的科学家大李,变普通为神奇的大国工匠老王,还是率性潇洒的自由职业者小刘,都是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采人物。北京卷作文题“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聚焦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等中华英雄,要求考生展开想象,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无疑能正确引导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高考服务立德树人的作用。
1.渗透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语文高考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拔热爱语文、学养
扎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试题材料注重选取渗透核心价值观的人物事迹、新闻事件和文学作品,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2015 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国难当头,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全国Ⅱ卷《将军赋采薇》,以中国远征军第 200 师师长戴安澜的传记材料为阅读文本,不仅适合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传承民族精神。其他如来护儿的重义轻财,孙傅的舍生取义,马兰花的诚信友善,以及“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福建卷)等材料,无不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强调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文经典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2015 年语文高考试题加大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查力度。全国卷在古诗文阅读中,既有分析概括、翻译、古诗词鉴赏等传统题型,又有断句、文化素养以及在具体情景中默写名篇名句等新题型。现代文阅读也注意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如全国Ⅱ卷《塾师老汪》(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对“有朋自远方来”的解释,《将军赋采薇》中戴安澜的两首《远征》诗,借诸葛亮远征蛮夷、秦始皇开拓疆土的事迹,表达了荡平敌寇、弘扬国威的壮志。四川卷《两汉经学》、安徽卷《中国经典》、湖北卷《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山东卷《四堡雕版》、重庆卷《传统技艺》等,这些现代文阅读文本,都显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激
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进而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凸现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在高考命题中凸现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不仅符合高校对人才选拔的核心要求,也是语文时代性、工具性的应有之意。以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为原型的科学家大李,朱东润在传记文学上不愿“穿新鞋走老路”(全国Ⅱ卷)、屈原《离骚》和《九章算术》“割圆术”的教益和启示(湖南卷)、汪曾祺刻画“捡烂纸的老头”的用意(浙江卷)等,都有助于引导考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传递创业创新正能量。
4.蕴含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也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语文虽然不同于政治课,但在试题中蕴含依法治国理念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全国Ⅰ卷作文题“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时接电话”,语用题涉及《食品安全法》,重庆卷涉及《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中法律问题进行思考、感悟和生发,有助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高度统一。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知识文化的工具,掌握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重要工具,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方式手段。语文高考无疑应突出语文学科阅读与表达核心素养,创设具体情景,借助语言与思维工具,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语文能力。
2015 年语文高考试题,在内容选择上,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关注现实生活,理论联系实践,力求沟通书本、课堂和校内外的联系。如四川卷作文“学会做人”,安徽卷作文“中学生观察蝴蝶翅膀”,天津卷作文“范儿”,要求考生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思考人生,运用已有知识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引导考生独立思考
2015 年全国语文试题拓宽了命题视野,注重引导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深度探究。尤其是作文,如上海卷的“坚硬、柔软与和谐”,江苏的“智慧与经验、能力、素养”,广东的“人与自然”,浙江的“人与文”,都着眼于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避免宿构套作,引导深度观察、深入思考、深刻思辨。全国Ⅱ卷《艺术是什么》,就原文中“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考查能否推演出“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的结论,塾师老汪与鲁迅笔下孔乙己
的相似与不同,都需要考生独立思考,重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索创新试题设计
创新试题设计是实现考试内容改革的必要手段。为了更好地体现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2015 年高考语文守正创新,积极调整,探索试题创新设计,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拓宽试题材料范围
语文高考虽以语言和文学的本体内容为主,但又不能局限于语言和文学,而应树立“大语文”考试观,这也是语文学科基础性、综合性、工具性的体现。2015 年语文试题,拓宽试题材料范围,注意考查学生在多学科、多领域的阅读材料中,进行筛选判别、分类排序、分析挖掘相关信息的能力。涉及的材料既有语言、文学等语文学科本体内容,也有艺术(《艺术是什么》)、历史(《宋代信用的特点和影响》)、军事(《将军赋采薇》)(全国Ⅱ卷),科学(北京卷《电子激光技术》,湖南卷《生物电池》,广东卷《种子的故事》)等方面的内容。这不仅给语文试卷增加了丰富、精彩的内容,也为使用语文工具解决多学科多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素材。
2.增加文化素养题
即在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取若干个具有古代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的文化意义,要求考生选择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这一题型 2014 年仅在全国大纲卷(广西)作过尝试,测试效果
较好,只是没有引起注意。2015 年全国卷正式推出,涉及的如“古代男子名字”“谥号”“登进士第”“兵部”“太子”等词语,古今意义不同,又带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特征,通过考生的熟悉和理解程度,考查其古代文化素养以及综合运用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3.默写更加注重应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现实转化,用活古代经典名句,全国卷名篇名句默写题从 2014 年开始,改为基于理解的命题设计,不再只是简单地给出上句或下句要考生去默写,而是给出一定的语境,要求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补写,让考生在理解基础上背诵,突出对名篇名句的实际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更加综合地考查考生的文化素质。
4.语用题注重创新
我们已进入大数据、多媒体和自媒体时代,除传统的文字阅读外,从图片、表格、数据等材料中获取、加工信息成为人们阅读的“新常态”。读图题、图文转换题以及信息加工题,成为语言应用新题型。如“联合我们的力量”“保护水资源”邮票(全国卷),比较浙江与全国阅读图表(浙江卷),亚投行示意图(安徽卷),“南水北调”路线图(湖北卷),“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江苏卷),“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示意图(重庆卷)等,都在多种阅读文本的选择上做了积极探索。
总之,2015 年高考语文试题,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注重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传统与现代融合,本土与国际接轨,创新题型设计,引领语文改革方向,助推高考内容改革,较好地履行了为国选材的使命。
推荐访问:坚持立德树人,引领语文改革 树人 引领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