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木材加工实施方案

时间:2022-07-02 20:20:1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木材加工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木材加工实施方案

 

 木材加工实施方案

 2025 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 1 万亿元,基本建成以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导向、以先进科学技术运用提高林业科技化为途径、以培育壮大林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推动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为支撑、以增加绿色生态产品有效供给为重点的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体系。全省森林资源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林业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优质林产品显著增加,林业产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加速发展,多主体、多业态、多模式融合发展,有效保障全省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和能源安全。

 发展林业产业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进一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创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一、 香料产业 香料是食品、日化、烟草、医药、饲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天然香料的精加工已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鼓励类的产品目录。重点发展广东特色木本香料和林下草本香料植物,如土沉香、松香、降香黄檀、龙脑型阴香、香樟、互叶白千层、肉桂、檀香、佛手、红葱、薄荷、罗勒、山苍子、广藿香等。在粤东、粤西各建立芳香本草基地 1 个,

 粤北地区建立瑶族百草基地 1 个,肇庆、云浮各建立肉桂八角基地 1个。

 1.扶持沉香产业发展。在博罗、惠东、东莞、中山、电白、信宜等地区重点发展沉香产业,创建沉香精油国家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2.扶持右旋龙脑(梅片)产业发展。提高梅州右旋龙脑(梅片)产业聚集度,创建梅片国家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3.扶持新会小冈香传统产业发展。促进新会小冈香产销对接和初级产品高质化,延长产业链。

 4.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完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出一批有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产品,如香囊、精油、润唇膏等,扩大在食品、日用、轻工、医疗、美容、康养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天然植物香精香料产业优化升级。

 5.培育香料产业新业态。结合健康产业,探索“香业+文化+旅游+养生+互联网”的发展新业态。

 二、 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风险评估 加强食用林产品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含产地环境)的质量安全检测,支持鼓励林下经济经营者申报森林生态标志、地理标志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建立产品溯源机制。

 三、 油茶产业

 编制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油茶产业提质增效。扶持龙头企业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油茶全产业链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区域产业集群,扶持河源、梅州、韶关、清远、茂名等地区油茶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现有种植面积达 10 万亩的龙川、兴宁、高州、东源、平远、和平、连州等县(市)建设省级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

 1.加强油茶林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全省完成油茶新造林面积 94万亩、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 70 万亩。

 2.加强良种选育。加快研制、审(认)定高产、高油、高抗的适宜广东种植的油茶良种,加大良种繁育基地和高产林基地建设。

 3.提升加工水平。培育规模化茶油加工企业,规范小作坊茶油生产,大力发展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日化用品等新型油茶产品,推进油茶加工副产品循环综合利用。

 4.推进市场和品牌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油茶产品营销和宣传力度;加强茶油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推动制定广东茶油质量团体标准,引导企业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控,打造广东茶油区域公共品牌,推动油茶品牌做大做强。

 5.加强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政策联动。加强与农业农村、医疗卫生、文旅、市场监管、发展改革、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协调,争取融合更大政策支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成立

 省林业产业协会油茶分会,推动企业间合作,实现油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形成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到 2025 年,油茶林总面积达到 360 万亩,茶油年产量达 8 万吨,打造 10 个省级油茶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全省完成油茶新造林面积 94万亩、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 70 万亩。

 四、 推动林草碳汇高质量发展 服务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大局,创新发展林草碳汇,编制实施广东林业碳汇能力提升行动方案,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通过大径材培育、国家储备林建设、竹材利用、森林抚育等方式增加森林碳汇。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林草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汇价值市场化多元化补偿途径、金融支持林草碳汇发展模式。

 五、 推动林草中药材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 加强南药种质资源保护和种苗选育、推广。结合广东汤文化、凉茶文化,为药膳汤料行业提供原料,重点发展林下药食同源植物,如石斛、砂仁、益智、巴戟天、广陈皮、灵芝、绞股蓝、金缨子、五指毛桃、牛大力、山栀子、淡竹叶、金花茶、白芨、多花黄精、高良姜、益母草、紫苏、凉粉草、溪黄草等。突出功能性、道地性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如沉香、肉

 桂、化橘红、何首乌、广霍香、天然冰片、粉葛、土茯苓、猴耳环、草珊瑚、金毛狗、穿心莲、莪术、吴茱萸等。推动林草中药材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高品质中药材及其产品的生产应用。在云浮、肇庆、茂名、江门、阳江、潮州、韶关、湛江等地区,建立岭南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岭南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南药种植及初加工;广州重点发展南药制药精深加工。到 2025 年,建设 10 个省级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发展基地。

 六、 推动种苗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实施国家种子安全战略,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良种选育、规范品种审定,加大示范推广,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 75%以上,培育一批林业种苗龙头企业。充分挖掘广东野生植物资源优势,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巩固和发展全国盆景与观花、观叶植物优势地位。着力打造岭南特色园林绿化植物,粤北珍贵珍稀绿色生态苗木、珍贵珍稀开花及彩叶品种花卉,粤西沿海防护、红树林苗木及观叶植物,粤东盆景、盆花,珠三角城市绿化、家庭美化苗木、盆花和园艺小盆栽等特色品类。以珠三角为核心,辐射周边地方产业,推动种苗花卉产业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做优做大中山、顺德、湛江麻章、广州花都、韶关翁源等地区花木产业。到 2025 年,我省种苗花卉种植面积稳定在 15 万亩以上。

 七、 推动木材加工高质量发展 加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木材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速淘汰落后工艺和落后产能,实现木材加工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升级。开展新型环保胶黏剂开发、应用和推广,逐步提高低醛和无醛木材加工产品的比例。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环保设备,严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引导木竹林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种创新,推进产品质量与国际领先标准接轨,满足消费升级和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木材加工剩余物废弃物综合利用,探索建立废旧家具、木质包装等废弃木质材料回收利用体系。广州、佛山、中山、东莞、江门等地区为核心,形成国内领先、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家具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与集成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家具配套产业发展。

 1.筑牢资源基础。加强珍贵树种、大径材林定向培育,积极拓展本土杉木、桉木、松木等速生材在家具业的应用。

 2.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发挥广东红木文化和人才聚集优势,做大做强红木家具产业,巩固提升木地板、木门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定制家居、木竹结构和木竹建材、高性能木质重组材等新兴产业。

 3.推动技术创新。支持高性能木竹重组材料、高强度结构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等科研攻关和规模化生产。加强木竹材产品开发创新。

 4.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数字赋能和产业重塑,积极与新技术、新材料、文化、创意、时尚等融合,发展智能、健康、绿色、个性化等中高端产品。以“广作”为抓手,创建“广东家具”国家集体商标,培育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着力发挥“区位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产品设计创新水平和售后服务水平,保持广东家具竞争优势。

 八、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产业管理职责,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服务。加强对财政、金融、科技、土地、税收、流通、贸易等各方面调查研究,梳理相关政策措施,用足现有政策,积极争取新政策,强化稳定制度性政策供给,推动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全面推行林长制过程中,争取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纳入林长制监督检查、考核奖惩中。

 (二)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经营权,提升林权价值预期和保障,激活林农、经营主体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严格林地林木流转资格

 条件,落实流转合同备案制,完善林地流转管理制度。加快推进镇村林场改革发展,促进集体林地适度规模经营。

 (三)完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木本油料营造、林木良种培育、油料产业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国土绿化示范等项目资金,积极争取省级涉农统筹资金和乡村振兴专项,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用好林业贷款贴息、税费优惠等财税支持政策,用好林业产品抵押、质押融资、森林保险等金融服务。加快产权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完善林业投融资服务,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投资林业产业。完善林业资源资产评估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四)优化资源管理完善林草湿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探索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机制,在符合公益林生态区位保护要求和不影响公益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经科学论证后,允许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落实国家关于支持乡村振兴的有关用地政策,在不破坏生态和严格履行程序的前提下,保障林业产业用地。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土空间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 1%-3%的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等产业开发。在

 林地上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符合《森林法》有关规定的,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五)推进示范建设鼓励各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和园区,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申报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引导发展以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林农和基地为基础的“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新型经营模式。

 (六)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种质资源挖掘和基础研究,强化良种选育、用材林培育、林业新材料、林业生物质能源、林业智能装备制造等方面的科研攻关,突破一批产业化前景良好的关键核心技术。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鼓励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

 九、 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近年来,新技术、新理念在林业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林业产业不断涌现出新产品、新业态。但整体来看,林业产业的科技支撑依然十分薄弱。由于缺乏科技创新,我国林业产业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经济效益还比较低,科技创新成为制约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良种普及率低导致一些经济林产业低产低效,林草机械装备落后制约产能的优化和产品的升级,科技推广面临“最后一公里”

 难题,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更是基本尚未应用到林业产业领域。

 林业产业发展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林业产业的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聚焦制约产业和产品创新的关键卡脖子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积极开展林业科技服务,完善林业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林业智能化技术研发,健全林业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体系。以高水平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品创新、产业升级,提升林业产业链各环节科技含量,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