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课例展示活动方案【精选推荐】

时间:2022-07-04 08: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课例展示活动方案【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课例展示活动方案【精选推荐】

 

 XX 中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 2.0 课例展示活动方案

 为了切实提升全校教师执教水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决定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课例展示活动。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本次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肓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为目的,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课例展示活动。旨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能力,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 活动时间:

 2023 年 X 月 X 日----2023 年 X 月 X 日

  三 三 、 学校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X 四、活动程序与要求

 1、 课例展示活动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环节:授课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授课的课题,收集相关资料,灵活整理,写出教学方法运用及教学

 设计,制作好课件。

 第二环节: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课件及课堂实录,上传 XX 平台展示给同组教师。

 第三环节:所有教师上 XX 平台上参加同组教师的听评课活动,每人按要求写好听课记录和评课记录,活动结束后由研修组长收集起听评课记录。

 五、管理要求 1 、参加活动教师要求:

  ①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的教师都要参加本次活动。

  ②参加活动的一线上课教师需要提交教学设计、课件及课堂实录。非一线上课教师只需要提交教学设计和课件。

  ③参加活动的所有教师都要登录威海智慧教育云平台参加本学科的听评课活动,每人听 只少听 2 节课,写好听课记录及评课记录。

 2、 研修组长要求

  ①负责通知本组每一位成员参加活动,要求组内成员人人全过程参与。

  ②会同组内成员定好本组活动详细计划带领组内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制定课堂操作策略,定好上课内容、上课人员安排好组内成员进行集体备课。

 ③注意资料收集,组内教师的听课记录、评课记录、活动过程的图片资料等。活动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

  2023 年 8 月 1 日

 课例简介 请简要阐述课例名称、 教学对象、 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策略、 实施效果及推广应用情况。

 课例名称:

 《认识直角》 教学对象:

 小学二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设计理念:

 多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合理使用多种教学 工具, 有目的、 有计划地开展教学。

 教学策略:

 《认识直角》 是我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所设计的一堂创新教学案例, 目的是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①利用 PPT 课件创设问题情景并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 ②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把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 系; ③引导学生利用学具、 PPT 课件、 思维导图进行合作学习 ④应用“问卷星” 对学生进行 诊断性评价。

 ⑤设计评价量规引导学生自评、 互评。

 实施效果及推广应用:

 多技术与数学科的融合, 能把枯燥的知识转变成形象生动的知识,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本课例在本次校本研修中作为案例值得推广。

 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2《认识直角》 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中的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 并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 已经接触过角。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 从生活中感受直角, 从动手操作中学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力求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感受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对象分析 请从学生认识能力、 认识结构、 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 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 学习风格、 学习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并阐明所使用的教学对象分析方法和工具。

 1、 我所任教的学生是二年级学生, 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 发现能力。

 2、 在学习《认识直角》 一课之前,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 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互

 相讨论, 互相学习, 学生 学习兴趣比较浓。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直角, 掌握测量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2、 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 学生在认识直角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生动手操作 的能力。

 (二)、 数学思考:

 经历折一折、 画一画等过程, 丰富学生对直角的直观认识,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 问题解决:

 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折一折、 比一比, 通过观察、 验证、 讨论、 归纳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 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共同创作思维导图将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绘制在思维导图中, 最终归纳出 直角都是一样大小的。

 (四)、 情感态度: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请阐明教学的重点、 难点、 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方

 法及技术工具(含工具、 资源、 平台 等)

 支持 。

 教学的重点:

 认识直角, 掌握测量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解决措施:

 通过让学生观察、 操作分析、 比较, 经历折一折、 画一画等过程, 丰富学生 对直角的直观认识,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的难点: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直角, 使学生感受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在探索角 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解决措施:

 通过观察比较、 动手操作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的动手操作能 力及合作意识。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美。

 3 主要教学策略 《认识直角》 是我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所设计的一堂创新教学案例, 目 的是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①利用 PPT 课件创设问题情景并利用

 实物进行演 示教学; ②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把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③引导学 生利用学具、 PPT 课件、 思维导图进行合作学习④应用“问卷星” 对学 生进行诊断性评价。

 ⑤设计评价量规引导学生自评、 互评。

 技术工具、 平台、 资源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学课件 PPT、 思维导图、 word 软件。

 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思路 1. 选择“多技术融合环境” 的教师, 请阐明技术、 资源(含平台与工具)

 对课堂导入、 课堂 讲授、 课堂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支持。

 2. 选择“智慧教育环境” 的教师, 请阐明技术、 资源(含平台与工具)

 对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数据支持的精准测评及指导等教学环节的支 持。

 我选择的是“多技术融合环境”, 我基本能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合理使用多种教学工具, 有目的、 有计划地开展教学。

 我的设计思路是:

 我的设

 想是:

 ①利用 PPT 课件创设问题情景 并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 ②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把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③引导学生利 用学具、 PPT 课件、 思维导图进行合作学习④应用“问卷星” 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

 ⑤设 计评价量规引导学生自评、 互评。

 学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 20 .0 校本 研修 方案

 一、培训管理团队与指导 团队成员

 管理团队

 成员

 分工

 校长 领导小组组长,首席信息官 CIO 书记 副组长,检查与评价 教学副校长 副组长,常务管理、督促推进、检查评价 德育副校长 副组长,检查与评价 后勤副校长 副组长,检查与评价 指导团队

 成员

 分工

 信息处主任 指导小组组长,2.0 培训首席指导官 制定学校培训规划、实施方案 教务处主任 副组长,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检查管理、记录、数据采集 教科室主任 成员,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校本教研的组织指导、检查管理、记录、数据采集 信息中心主管 成员,2.0 培训技术指导 信息技术老师 成员,2.0 培训技术指导 二、校本研修目标

 1.每个老师至少要完成 5 25 学时的校本实践(通过三个微能力点来证明这些实践)和 2 25 5 学时的在线学习,并且在学校层面提交至少 2 个教研活动简报。

 2.面向教师:打造开放式现代型名师团队,让全体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和养成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应用理念、应用习惯,促进教师信息思维、文化等方面有所提升。

 3.面向学生: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课堂自信心在前后测试中,表现出明显差异。标准化测试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4.面向学校:一年以后,学校统考成绩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技能大赛、优质课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

 三、校本研修实施

 1. 学校集中培训安排

 理念与模式学习:定位学校对全体教师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期望,提出技术无痕,让技术常态化应用、简单技术熟练化、改变教师资源观、让信息技术从教师的“教的工具”向“学的工具”转变。

 时间 专题 学时 培训方式 授课者 第一次 1.能力提升工程 2.0 文件系列解读。

 2.微能力点选择与学习应用策略。

 3 线上讲座 /线下讲座 专家/研修团队 第二次 1.专家讲座:混合式校本研修如何有效开展? 现场展示:围绕主题某教研组开展研修过程+小讲座:如何有效开展混合式校本研修。

 2.校本应用考核的实施细则。

 3 线上讲座 /线下讲座 专家/研修团队 第三次 1.微能力点解读及应用策略。

 (结合学校选择典型微能力)

 2.微能力点应用案例分享。

 3 线上讲座 /线下讲座 专家/研修团队 1.现场展示课:微能力点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2.小讲座:微能力点的选用及应用策略。

  线下讲座 专家/研修团队 第四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应用。

 3 线下讲座 + 操作应用 研修团队/专家 第五次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如何促进教育教学变革。

 3 线上讲座 /线下讲座 专家/研修团队 微能力点选学

 微能力点名称 选择理由 适合群体/学科 ……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适合多媒体环境操作 主要针对老教师和刚入职教师。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12.评价数据的伴随式采集。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

 B2 微课设计与制作。

 B3 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B4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B5 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

 B10 档案袋评价。

 …… 常态化课堂走向教与学方式转变 多数中青年教师 C 2.创造真实学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 前沿应用与研究个性化教学 部分骨干教师和信息达人。

 2. 教研组研修活动安排

 活动形式:A.集体备课 B.示范观摩 C.听课评课 D.同课异构 E.微格教学 F.案例分析与点评 G.专题讲座 H.交流研讨 I.结对互助 J.专题沙龙 K.小组学习 L.实践反思 M.教学竞赛 N.专题研究 O.论文撰写 P.课程学习 Q.能力认证 R.展示分享 S.其它 时间 主题 内容 / 流程 活动形式 主持人 第一次 学习研讨 1.结合微能选择线上信息技术融合教研资源。

 2.结合案例学习研讨。

 学科工作坊 线上+线下

  第二次 集体备课 1.围绕自选微能备课,形成初步融合教学设计。

 2.协作文档上,在线编辑修改。

 3.现场说课,进一步研讨教学设计。

 个人+学科工作坊 线上+线下 (现场观摩/网上直播)

  第三次 微能支撑 1.根据内容和微能,选用媒体资源及平台。

 2.互动教学课件修改完善。

 个人+组本 线下

  第四次 上课议课 1.根据以上设计,现场上课。注意与班班通结合。

 2.观课,议课。(组内教师轮流上,可上短课)

 个人+学科工作坊 线下(现场观摩/网上直播)

  第五次 成果打磨 1.成果展示。

 2.教研组或校培训团队提出修改建议。

 3.成果上传平台/参加评选。

 个人+学科工作坊 线下

 第六次 模式研讨 1.了解常见教学模式。

 2.归纳总结学科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模式。

 学科工作坊研修 线上+线下

  四、校本应用考核

 (一)考核 总体要求

 1.课程学习:25 学时。

 2.校本应用实践:25 学时,其中每个微能力点为 5 学时,每次教研活动为 5学时,学校需要至少组织两次教研活动。

 3.全员教师参加培训,100%合格,20%优秀。每位教师需要考核三个微能力点。能理解趋向混合学习和智慧学习,测评通过率争取达到 100%。

 (二)学科教师校本应用考核评价表

 研修 环节 考核任务内容 评分细则 分数

 五、机制建设

 1. 组织保障

 成立信息化 2.0 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CIO),全面负责本轮培训的统筹与管理工作,并结合我校发展规划,持续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

 学校集 中培训 15 分 1.按时参加学校集中培训。

 全勤 5 分;迟到 2 次以下 3 分;2 次以上 0 分。

 2.培训后收获或感想 1 篇。

 优秀 5 分;良好 3 分 合格 1 分。

 3.个人培训计划

 优秀 5 分;良好 3 分 合格 1 分。

 线上自 主学习 30 分 完成线上培训任务,达到规划学时数。(30 分)。

 完成任务要求得 30 分; 未完成线上学习得 0 分,整个培训一票否决不合格。

 校本研 修活动 30 分 1.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案。(5 分)

 优秀 5 分;良好 3 分;合格 1 分。

 2.互动式课件/微课。(5 分)

 优秀 5 分;良好 3 分;合格 1 分。

 3.课堂实录片段,3∽10 分钟,可用手机录制。(10 分)

 优秀 10 分;良好 8 分; 合格 5 分;不合格 3 分。

 4.与微能力点“提交指南”对应的任务及评价标准。(10 分)

 优秀 10 分;合格 8 ...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活动方案 提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