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有洁癖幼儿反思和支持(完整),供大家参考。
对于有洁癖的幼儿反思和支持
孩子生活洁癖主要是指孩子太爱干净,形成了一种洁病。生活洁癖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生活洁癖有轻重之分,较轻的洁癖是一种不良习惯,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加以纠正,严重的洁癖属于心理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必须求助于心理医生。生活洁癖并不局限于女孩,一些男孩也会患上这种病,有的甚至更为严重。
孩子生活洁癖主要表现:把正常卫生范围内的事物认为是肮脏的,感到焦虑,强迫性地清洗、检查及排斥“不洁”之物。譬如,反复洗手、反复洗涤衣物、反复洗涤餐具等。在学校,总是感觉周边的同学“脏”,不愿意靠近,对别人摸过的文具物品反复擦洗等。
主要形成原因:
1、遗传因素。洁癖有遗传倾向,调查显示,有洁癖的孩子一般父母有过度爱干净的行为。譬如,打扫好的房间不愿意让人进,清洗过的沙发垫、床单不愿意让人碰,孩子回家要经过反复擦拭才能进屋等。
2、不科学的教育。例如父母严厉地要求孩子反复洗手,最后还要用酒精消毒;怕孩子弄脏衣服,不断的提醒等。此外,父母处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性格习惯,成为孩子生活洁癖的诱因。
3、偶发事件。孩子看到社会上发生的可怕事件,譬如车祸、瘟疫等,过分紧张,总是担心意外发生,担心被传染,处事过于小心等。
潜在危害 1、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交往。在学校,有生活洁癖的孩子往往厌恶其他同学,远离同伴,慢慢地就失去了朋友,没有了群体,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不合群”。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影响听课的效果和学习成绩。
2、强迫症的前兆。严重的洁癖属于心理疾病,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后,当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譬如工作被辞退、亲人亡故、父母或自己离异等,就会诱发强迫症。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甚至出现精神分裂症。
解决办法 1、鼓励孩子多参加群体活动。活动可以改善孩子的人际交往和心态,转移注意力,提高安全感和幸福指数。譬如多参加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
2、加强科学教育,特别是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生长发育中正常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掌握科学的卫生观念,提高科学防范意识。
3、以身作则。如果家长自己有洁癖行为,应该主动承认并逐渐改正,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4、尝试运用专项训练。
厌恶疗法:譬如让孩子在手腕上戴一个橡皮圈,一旦他即将出现强迫动作或行为时,便让橡皮圈弹自己的手腕数十乃至数百下,一直弹到强迫观念消失,有疼痛感为止,从而达到抑制强迫行为的目的。
满灌疗法:让孩子坐于房间内,孩子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父母在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墨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时,家长尽力用言语形容手已很脏了。孩子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再睁开眼睛看看到底有多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