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2

时间:2022-07-04 16: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2,供大家参考。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资源 、 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1)主要表现:

 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2)典例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1)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不高,如孟加拉国。

 (2)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却发展得很好,如日本。

 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1)原则: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2)案例 案例 评价 水利工程都江堰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 破坏了草原植被,土壤遭受风蚀,出现“黑风暴” 4.地理位置与区域发展

 5.自然要素与区域发展

 6.人类活动对区域自然条件的改造及对区域的影响 自然条件 改造方式 对区的域影响 气候条件 发展温室大棚,改造热量条件 提高区域耕地利用效率 人工降雨 缓解区域旱情 地形条件 山区发展梯田,进行立体种植 发展农业、保护生态 水文条件 建设水利工程 防洪、排涝、灌溉 过度开发 导致湖泊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 生物条件 过度捕捞、引进外来物种 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入侵 破坏植被 区域生态问题严重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①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②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1)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3.常见资源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自然资源 分析内容 土地资源 面积大小、土壤类型及肥力高低、可开垦土地、区位条件等 气候资源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特点及组合状况等 矿产资源 主要矿产资源的类型、富集程度、埋藏条件等 生物资源 主要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特色及分布等 水资源 水资源的储量、时空分布、水质状况等 4.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合理利用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水资源 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 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土地资源 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地区多草地,东北、西南地区多林地 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森林资源 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洲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

 效益 矿产资源 煤炭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地区;石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四川等地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不浪费;针对地区分布不均,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50.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利用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时,要对其进行保护和促进再生,使后续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至少达到目前的水平;

 二是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在实现合理开发的同时,要找到能够代替它们的新资源。具体途径和要求如下表:

 途径 要求 适度开发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利益兼顾 人类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环境保护 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的生存环境的目标 公众参与 应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

 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主要分布:

 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4.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典型地区

 ①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

  ②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

  21 世纪初,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5.正确认识生态脆弱区 (1)从成因看: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往往是气候变异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其脆弱的生态产生强烈干扰。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2)从分布看:

 生态脆弱区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从表现看:

 生态脆弱区的土地易退化,呈现出荒漠化景观,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

 土地退化表现 土地沙化 土壤侵蚀 石漠化 土壤盐碱化 土壤肥力下降 我国的分布 “三北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 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东北平原黑土分布区 6.正确理解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 具体表现 自然原因 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本带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 300~400 毫米,降水变率大,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比较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 多大风 本带多大风,且集中于冬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 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 为了维持生计,人们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这样,年复一年,垦殖区面积越来越大,并向西、向北扩展。这些地区本身生态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 过度放牧 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但过度放牧的后果是草场

 退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壤侵蚀 7. 判断不同地区土地退化人为因素的技巧

 不同的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土地退化发生、发展的主要人为因素有所不同。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到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的进程 过度开垦 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 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 水资源利用不当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古城遗址 上游用水过多,下游因缺水而使绿洲退化、沙化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概况 (1)位置特征:

 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现象变化:

 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1)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年均降水量大多在 300~400 毫米,夏季暴雨集中。

 (2)多大风——大风多集中于冬春季节,地表易遭受大风侵蚀。

 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治理原则 (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2)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综合治理措施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构筑防护体系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6)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3. 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在西部地区,不同的区域合理用水的措施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资源型城市 (1)含义:

 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2)生命周期

 2.资源枯竭型城市 (1)形成:

 资源型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转型发展 转型措施 具体表现 典型城市举例 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资源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大庆 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阜新 3.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思路 (1)资源条件:

 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

 (2)开采条件:

 是否能进行露天开采;若不能露天开采,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评价。

 (3)市场条件:

 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4)交通条件:

 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评价。

 2.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 问题 成因 影响 经济结构单一,多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 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矿产、能源,但也存在过分依赖现象 受技术革命和资源枯竭影响,经济衰退;产生资源、环境问题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主要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经济结构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 传统产业衰退;新兴产业不愿入驻 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工业高度集聚,达到过饱和状态 企业效益下降,出现外迁转移

 二、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地理位置:

 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

 2.产业发展

 三、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措施 表现 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化工及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措施 表现 大力发展旅游业 打造“焦作山水”等旅游品牌,利用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重点培育优质粮食、怀药等农产品品牌,并发展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

 正确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1)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原因

 ①资源本身的不可再生性;

 ②矿业城市主导产业单一,社会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市的竞争力不足;

 ③管理体制落后、僵化;

 ④大中型企业技术、设备落后,效率低下,冗员多,社会负担重。

 (2)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战略

 ①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移支付力度;

 ②发展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③因地制宜,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

 ⑤理顺体制机制,实施大小企业、公私企业集约整合战略;

 ⑥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

 ⑦促进就业,多途径转移剩余劳动力,改善民生。

推荐访问: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选择性 高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