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目标感》读书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目标感》读书报告
《目标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专家,名叫威廉·戴蒙。戴蒙是斯坦福大学教育系的教授,也是斯坦福大学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主任。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生涯里,戴蒙最关心的,同时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个课题,就是青少年目标感的培养。
在寻找目标的过程中,都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我们先从戴蒙的研究中目标感最弱的那一类人,也就是疏离者说起。疏离者指的是那些在戴蒙的调查和访谈中没有陈述任何目标的人。在戴蒙的研究中,比疏离者目标感稍强的一类人叫做“空想者”。空想者能够表达出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但他们几乎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去把目标付诸实践。戴蒙想要提醒我们的是,在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和从业者对事业的热情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比空想者目标感更强的一类人,“浅尝辄止者”。和空想者比起来,浅尝辄止者对目标的认识更加明确,但他们仅仅是认识到了自己能从目标中获得哪些表层的利益这类的浅尝辄止者和空想者们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已经在实践中向着目标迈进了。为什么这样的人还被叫做“浅尝辄止者”呢?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自己的目标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
目标对于世界的意义为什么重要呢?戴蒙在书里打了个比方,他说:一个掉进水里的人,要想不沉下去,最好的方法一定是向着一个固定的方向游泳。因为只有在方向明确的运动中,人才能保持镇定, 戴蒙研究中的第四类人,目标明确者。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戴蒙所
说的目标明确者呢?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清晰、长远的目标呢?戴蒙认为,我们可以在瑞恩的故事里找到答案。瑞恩的故事里有两个最关键的启示性时刻。在第一个启示性时刻,瑞恩发现,世界上有一些重要的东西可以被改正或改进。在第二个启示性的时刻,瑞恩认识到,他可以为此做出一些贡献,让情况有所改变。这两个启示性的时刻,就是一个人找到清晰、长远的目标的关键点。
戴蒙特别提醒为人父母的人们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我们可能确实很累,也积累了一些怨气,但是总在孩子面前抱怨工作,很可能让孩子对工作形成负面的印象。他们可能会觉得,除了带来物质上的利益,工作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这种认识会滋生冷漠和愤世嫉俗的情绪,让孩子对社会漠不关心。但事实上,任何一种工作都是我们帮助他人和实现自我的方式。在目标感方面,父母亲能给孩子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指导,就是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选择手上的这份工作,这份工作能帮到哪些人,能发挥自己的哪些专长。戴蒙认为,正向地谈论自己的工作,这应该成为父母亲和孩子交流时的一项黄金准则。
如果把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我想应该是:目标感就是把你和世界连接在一起的真问题。如果你还没找到那个你真正关心的问题,那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去寻找它?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你又为解决这个问题付出了哪些努力?你是否在向着你选择的方向,坚定地前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