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审计》逐章逐节复习---第六章(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 2022 年《审计》逐章逐节复习 --- 第六章 (4)
留意几个概念:
1.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
审计结论是针对某一个认定检查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审计意见是针对财务报表总体所发表的意见。
2.审计意见的种类
(1)无保存意见
(2)否认意见
(3)保存意见
(4)无法发表意见
一、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认定
认定是指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确实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认定与审计目标亲密相关,注册会计师的根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由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认定和审计目标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将认定和目标相结合进展讲解。
认定分为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三方面。
详细内容如下: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以下类别: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全部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精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至: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账户。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以下类别: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全部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掌握,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归还义务;
3.完整性:全部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全部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全部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列报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以下类别: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状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全部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晰;
4.精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请依据下表复述其相应的内涵,对考试会有较大帮忙)
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发生
(1)存在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
(2)完整性
(2)权利和义务
(2)完整性
(3)精确性
(3)完整性
(3)分类和可理解性
(4)截止
(4)计价和分摊
(4)精确性和计价
(5)分类
二、详细审计目标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2.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的确已经记录;
3.精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4.截止: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5.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确认记录的金额的确存在;
2.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全部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2.完整性:假如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晰;
4.精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