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评课稿周晨红公开课,供大家参考。
中班体育活动《猫捉老鼠》评课
——周晨红 结合新课程理念对陆老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一、幼儿是否快乐的学 (一)情感体验—愉快、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是愉快积极主动的,特别是在游戏环节 (二)认知经验——知识丰富,获得相关的新经验 在开始部分老师提出“怎么样能快速的从椅子、轮胎上跳下来?”,多数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猜想。
(三)各种能力——思维活跃,表现良好的学习能力 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钻、爬、纵跳(从高处往下跳),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四)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多样适宜,体现个体差异 个别示范、集体活动、小组比赛,但在材料提供和路线的创设上没有体现个体差 (五)学习习惯——喜欢与人互动,各种学习习惯良好 积极探索、能与同伴一起游戏,进行比赛之后能够坦然接受比赛结果。
二、教师是否有效的教 (一)教学目标 目标的制定能反映我们的教学理念,体现发展价值 目标表述:统一性(角度不一致,目标一二其实可以合并,都是技能)
目标指向:针对性(针对于中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动作发展)
目标内容:整合性(并没有很明显的看到整合性,可以适当的加一些学习品质)
目标落实:达成度(2、3 目标应该是达到,1 目标其实有待商榷的,是一个从高处往下跳的目标:站在 30 厘米高处往下跳,落地轻。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前倾,落地缓冲,注意身体平衡)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落地轻,需要脚尖落地,脚跟落地对孩子的膝盖和大脑发育都会有影响 (二)教学内容 纲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是否符合年龄特点,符合最近发展区(适宜性)
2.是否源于他生活,回归他生活,超越他生活 3.各领域内容是否自然整合(整合性)
(教学方法、教学提问、教学现场)
以猫捉老鼠的游戏贯穿始终,来源于幼儿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导入部分陆老师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健康活动兴趣很重要,避免了机械练习,让幼儿主动学习),该活动综合了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整个教学活动采取了语言提示、动作示范、难点前置、提问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适切性、灵活性、有效性)。环节清晰,层层递进,使教学目标层层落实,幼儿探索在前教师指导在后,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在活动中也存在那么一些小问题,也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吧!首先在整个活动中陆老师一直在强调“快速”,那么这个活动的重点到底是“快速”跳下来,还是“轻和稳”,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其实捉到老鼠的关键应该是“轻、稳、快”,因为重点不一样,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动作要领的掌握,多数孩子都是后脚跟落地。幼儿探索的时间过短,老师急于指导,也就是出现了“假探索”(孩子探索了吗,探索了,探索什么,不知道)。(第一遍探索可以提问:如果你是小猫,你觉得怎么样能抓到老鼠呢?请你去试一试。这里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探索,第二遍是提升和梳理幼儿的经验,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引出“轻、稳”,情境:是的,老鼠耳朵很灵,听到声就跑了,小猫要注意轻轻的哦!这样孩子们就会带着“轻落地”的目标去探索,在探索中他们就能习得轻落地的技能,教师再进行正确的示范和动作讲解,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孩子的自主性,而且更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看看谁的方法更轻、更稳,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轻稳快)。游戏环节时间过短,次数过少,只体现了一个层次,没有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任何一种活动都应具有层次性,由简单到难,体育活动更应该体现层次性,设置了两条路线,但是路线提供的材料都是一样的,在路线上进行调整,设置难易程度的路线(可以是平衡高度,也可以是跳的高度),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因为体育教学评价中也是要求幼儿能够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做一个判断。这样更能使教学内容有趣呈现、多元呈现,更能体现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里也可以假设一下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第一次游戏我想
让孩子获得什么,第二次在此基础上提升,或者针对于在第一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那么也是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发现,更难的是需要我们去预判(判断在游戏中幼儿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我的材料我的引导怎么样能够有效促进孩子的动作发展。)在游戏时,教师给孩子们准备了小猫的胸饰,能够很好的增强孩子们的角色意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但是图片贴不住,一直掉下来,导致小朋友一直在关注小猫的图片,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解规则,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意外,需要我们老师的教育智慧和随机应变能力。另外健康活动也要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幼儿应该让孩子多说一说,用语言描述自己动作以及经验也很重要,尤其是在评价环节。最后我也存在一个困惑,结合平时的户外中幼儿的运动能力,“这个活动是否有必要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