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春电大:理论联系实际,请分析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 2022 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目:理论联系实际,请分析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述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重大判断,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请分析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0 分)
答:党的十七大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写入了党章,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和谐,及乎天、地、人,关乎你、我、他。音律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盛世。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
和谐是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现实需求。社会和谐,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明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写入党章,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可见,社会和谐是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们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并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时代奏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最强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新世纪新阶段,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我国己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将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多种多样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实现了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飞跃。和谐是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发展的战略使命。《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由此可见,社会能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高低。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说,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我国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地位的同时,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和根本途径。当今,我国利益关系、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 我认为和谐社会是我国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全体社会成员应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以主人翁的意识放远眼光、胸怀世界、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形态。
2 2022 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目: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论述题: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30 分)
答: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毛泽东指出: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中国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这种特殊的发展规律根源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村包
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准确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但是,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各国用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应当由各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决定。马克思曾经指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以便建立一个新的劳动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革命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过程。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乡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中国农村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取得成功的。最近通过的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的决定,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揭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为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的解決”提供了理论指导。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绝大多数,只有重视农民问题,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二毛泽东同志在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具体实际后,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在当代中国,从社会层面来讲,这一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引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地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更好地加快"三农问
题"的解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深刻揭示了立足于中国国情,一切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思想。"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之所以在人民民主革命过程中起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并领导人民革命走向成功,其基本原因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
农村包国城市道路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是农民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解決这个问题,主要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就业岗位通过实现现代化,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
农村包国城市道路理论启发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处理问题。对于当时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因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其中还有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作为红色政权存在的一个客观条件。所以,该理论的成功和其正确分析并利用局势的勇敢尝试是分不开的。由此,在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时,我们应该在现今高速经济发展,国际环境相对和平,国际上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的历史背景下,集中一部分人力物力,抓住历史机遇,力争彻底解决国家重点问题。
推荐访问:2022春电大:理论联系实际,请分析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电大 主要内容 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