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时间:2022-07-06 11:4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供大家参考。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专题二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本专题主要知识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3.海峡两岸的交往。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万隆会议。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6.全方位外交。

 1.它不但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有力维护了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是我国在国家建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制度,在理论上至少具备“大一统”“民族自治”和“地方自治”三个源流。它是(

  B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改革开放国策 2.下列是小明准备的板报素材,由此可知,他准备的这期板报主题应该是(

  A

  )

 A.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B.朋友遍天下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3.“一国两制”构想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下面关于此构想表述错误的是(

  B

  ) A.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B.“两制”是指分封制、郡县制 C.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

 D.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开辟了途径 4.[长沙中考]1997 年6 月30 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D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人民的殷切期盼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5.下图是新闻漫画《游子身上衣》,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漫画反映的事件(

  B

  )

 A.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B.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C.促使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D.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以来的隔绝状态 6.周恩来说:“中国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C.战略合作的外交政策 D.实行孤立的外交政策 7.[安庆模拟]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60 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纷纷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是由于(

  B

  ) A.中国冲破西方孤立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8.对于 1971 年 10 月 25 日发生的一件大事,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这个“转折点”是(

  C

  ) A.尼克松总统访华 B.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万隆会议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他们学习畜牧经验。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13 年和 2019 年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2013 年

 2019 年

 国民生产总值 35 389.3 亿元

 57 493.0 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 150.2 元

 24 179.8 元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 保险参保人数 3 307.8 万人

 3 846.7 万人

 (2)根据材料二,2013—2019 年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

 材料三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摘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中国声音”有哪些?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工作出现的新局面具体有哪些表现?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表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等。

 材料二 1990—2006 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 14 项维和行动;2000 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1 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 年 9 月 4 日—5 日,在中国杭州成功召开 G20 峰会。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并说明根据这一宗旨我国展开的主要外交活动。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活动: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维护和促进区域和平、稳定和发展;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外交政策、外交关系的因素。

 国家利益,综合国力,意识形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