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月经病课程讲义【精选推荐】

时间:2022-07-07 10: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月经病课程讲义【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月经病课程讲义【精选推荐】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月经病课程讲义 中医对月经病的认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闭经

  痛经

  多囊卵巢综合征

  经前期综合征

  绝经综合征 中医对月经病的认识

 要点:

  月经病的概念

  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月经病的概念

  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围绕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体质因素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重在治本调经。治本大法有补肾、健脾、疏肝、调理气血等,常以补肾健脾为要。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月经病的治疗中应注意:

  ①辨经病、他病

  ②辨标本缓急

  ③辨月经周期

  此外,不同年龄的妇女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治疗的侧重点也不同,应予考虑。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要点:

  中医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

 西医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类型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西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

  排卵性功血与中医学“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病证相类似;无排卵性功血与中医学“崩漏”相类似。

  月经先期 是指月经周期提前 1~2 周,经期正常,连续出现 2 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月经过多 是指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

  经期延长 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 7 天以上,甚至淋漓 2 周方净者。

  经间期出血 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即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阴道流血者。

  崩漏 系指妇女在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流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

  西医病因病理

  病因

  各种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变化、营养不良、饮食不节、过度运动、代谢紊乱、环境及气候骤变、酗酒以及某些药物等,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节异常导致月经失调。

  子宫内膜病理改变

  1.无排卵性功血

  1)子宫内膜增生症 包括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后者不属于功血范畴。

  2)增殖期子宫内膜 在月经周期后半期甚至月经期仍表现为正常月经周期中的增生期形态。

  3)萎缩型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萎缩菲薄,腺体少而小,腺上皮细胞为单层立方形或低柱状,腺腔狭小而直,间质少而致密,胶原纤维相对增多。

  2. 排卵性月经失调

  1)排卵性月经过多 子宫内膜于经前呈分泌反应,少数有高度分泌反应。

  2)黄体功能不足 分泌期内膜腺体分泌不良,内膜活检显示分泌反应落后 2 日。

  3)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月经期第 5~6 天,仍能见呈分泌反应的子宫内膜,常表现为混合型子宫内膜。

  4)排卵期出血 子宫内膜呈早期分泌反应,部分可能有晚期增生期变化。

  中医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胞宫蓄溢失常,而引起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崩漏等,若在氤氲期因肾阴虚、脾虚、湿热、血瘀等引起阴阳转化失调,损及冲任胞络,则引起经间期出血。

  常见病因病机有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和湿热。

  临床类型及表现

  1. 症状 本病以子宫出血为主要表现。

  (1 1 )无排卵性功血

  主要是不规则子宫出血。

  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可继发贫血,伴有乏力、头晕等症状,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

  (2 2 )

 排卵性月经失调

  ①黄体功能不足:黄体期缩短,常伴不孕或孕早期流产。

  ②子宫内膜不规规脱落: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可长达 9~10 日,或伴经量增多。

  ③排卵性月经过多:月经量多,周期正常。

  ④排卵期出血:月经中期或在基础体温开始上升时出现少量阴道流血。

 2. 体征 有程度不等的贫血貌,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以下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

  1)诊断性刮宫 其作用是止血和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

  为确定排卵和黄体功能,应在经前期或月经来潮 6 小时内诊刮;

  怀疑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应在月经第 5 天诊刮;

  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大出血者可随时诊刮。

  2)B 型超声检查

 可了解子宫大小、形态、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等。

 3)宫腔镜检查 可直视宫腔内情况,选择病变区域进行活检以诊断宫腔病变。

  4)基础体温测定

 单相型提示无排卵;

  黄体功能不足时虽呈双相型,但升高时间缩短 9~11 天;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呈双相型,但下降缓慢。

  5)激素测定 黄体中期测血孕酮值呈卵泡期水平,为无排卵

  6)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测定 了解贫血程度和排除血液系统病变。

  鉴别诊断 应与异常妊娠或妊娠并发症、生殖器官肿瘤、生殖器官感染及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内分泌失调等引起的阴道流血相鉴别。并注意有无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及服用性激素药物等。

 无排卵性功血

 青春期及生育期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

  绝经过渡期患者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原则。

  排卵性功血 主要是促进黄体功能恢复。对已婚育龄期或绝经过渡期患者,应常规使用诊断性刮宫,止血迅速,并可行内膜病理检查以除外恶性病变。

  药物治疗是功血的一线治疗。常采用性激素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出血期可辅用止血药物。

  中医治疗原则

  崩漏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澄源”、“复旧”

  塞流:即止血。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

  澄源:即辨证求因以治本。血止或病缓时应针对病因施治,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塞流、澄源两法常同步进行。

  复旧:即调理善后。

  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

  临床多采用补肾、扶脾或疏肝之法。

  治崩三法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临床应用不能截然分开,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塞流需澄源,澄源当固本,复旧要求因。

  中医辨证论治

  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

 一般情况特点:多发生在“天癸新至”和“天癸将绝”这些特殊生理时期

  无排卵性功血(崩漏)

  (1 1 )肾虚证

  1)肾阳虚证

  证候: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面色晦黯或有黯斑,小便清长;舌淡黯,苔白润,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右归丸去肉桂,加艾叶炭、补骨脂、黄芪。

  证候分析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肾阳虚闭藏失职,血失封藏

  色淡质稀- -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

  腰痛如折,畏寒肢冷- -外府失养

  小便清冷- -膀胱失于温化

  大便溏薄- -不能上温脾土

  面色晦暗- -肾水上泛

  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2)肾阴虚证

  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或多,淋沥不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调经止血。

  方药: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

  证候分析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

  - -阴虚内热,热伏冲 任,迫血妄行

  血色鲜红,质稠 - - 阴虚内热

  头晕耳鸣 - - 髓海失养

  腰酸膝软 - - 外府失养

  手足心热 - - 阴虚内热

  颧红唇赤 - - 虚热上浮

  舌红,苔少,脉细数- -肾阴虚之征

  (2 2 )脾虚证

  证候: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倦懒言,面色(白光)白,不思饮食,或面浮

 肢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固本止崩汤合举元煎。

  证候分析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

  - -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血失统摄

  经色淡质稀 - - 脾虚气血化源不足

  神疲体倦,气短懒言 - - 脾虚中气不足

  不思饮食 - - 中阳不振运化失职

  四肢不温 - - 脾虚四肢失于温养

  面浮肢肿 - - 水湿泛溢肌肤

  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3 3 )血热证

  1)虚热证

  证候:经乱无期,量少淋沥不净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而质稠,口燥咽干,心烦潮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保阴煎合生脉散加阿胶。

  2)实热证

  证候: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断,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沙参、麦冬。

  证候分析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

  --热伤冲任,迫血妄行

  血色深红--血为热灼

  心烦少寐--热扰心神

  渴喜冷饮--热邪伤津

  舌红,苔黄,脉滑数--血热之象

  (4 4 )血瘀证

  证候:经乱无期,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或经闭数月又忽然暴下继而淋漓,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逐瘀止血汤。

  证候分析: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

 - -瘀阻冲任,血不循经

  血色紫黯有块 - -冲任阻滞,经血运行不畅

  小腹疼痛拒按 - -不通则痛

  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排卵性月经失调

 (1)排卵性月经过多(月经过多)

  (2)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先期)

  (3)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经期延长)

  (4)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

  (1)排卵性月经过多(月经过多)

  1)气虚证

  证候:经行量多,色淡红,质稀,肢倦神疲,气短懒言,面色(白光)白,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方药:安冲汤加升麻。

  2)血热证

  证候:经行量多,色深红或鲜红,质黏稠,口渴心烦,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保阴煎加炒地榆、槐花。

  3)血瘀证

  证候:经行量多,色紫黯,质稠,有血块,经行腹痛,块下痛减,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三七、茜草、蒲黄。

  (2)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先期)

  1)脾气虚弱证

  证候:月经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面色萎黄,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食少纳差;舌淡,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固冲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

  2)肾气不固证

  证候:月经周期提前,量少,色淡黯,质稀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方药:固阴煎。

  3)阳盛血热证

  证候:月经提前,量多,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面红颧赤,心烦口渴,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方药:清经散。

  4)肝郁血热证

  证候: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有块,经行不畅,乳房或少腹胀痛,胸胁胀满,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方药:丹栀逍遥散。

  5)阴虚血热证

  证候:月经先期,量少,色鲜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潮热盗汗,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固冲调经。

  方药:两地汤。

  (3)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经期延长)

  1)气虚证

  证候: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淡质稀,神倦嗜卧,气短懒言,肢软无力,小腹空坠,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举元煎。

  2)虚热证

  证候:行经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质稍稠,口燥咽干,手足心热,两颧潮红,大便燥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两地汤合二至丸。

  3)湿热蕴结证

  证候:行经时间延长,量少,色深红,混杂黏液,质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腹胀痛,小便短赤,大便黏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调经。

  方药:固经丸。

  4)血瘀证

  证候:经来淋漓延期不净,经量时多时少,经行不畅,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面色晦黯或有黯斑;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4)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证

  证候:经间期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加减一阴煎。

  2)湿热证

  证候:经间期少量阴道流血,色深红,质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带下,质黏腻,或有臭气,小腹时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凉血止血。

  方药: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茯苓、炒地榆。

  3)脾气虚证

  证候:经间期少量出血,色淡,质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食少腹胀;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固冲摄血。

  方药:归脾汤。

  4)血瘀证

  证候:经间期少量出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

  治法: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方药:逐瘀止血汤。

 闭经

  要点:

  概念

 病因及分类

 中医病因病机

  诊断

  西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概念

  闭经有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

  原发性闭经指年逾 16 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尚未来潮,或年龄超过 14 岁,第二性征未发育者。

  继发性闭经指已建立月经周期后,停经时间超过 6 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 3 个周期以上者。

 病因及分类

  1)子宫性闭经

  因先天性子宫缺陷、子宫内膜损伤、产后或流产后过度刮宫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和粘连、子宫内膜炎、子宫切除后或子宫腔内放射治疗后等。

  2)卵巢性闭经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或缺如、卵巢早衰、卵巢切除或组织被破坏、卵巢功能性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3)垂体性闭经

  垂体肿瘤、空蝶鞍综合征、希恩综合征等,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或垂体功能低下。

  4)下丘脑性闭经

  以功能性原因为主。多由精神应激、营养不良或全身消耗性疾病、过量运动、节食、长期应用甾体激素避孕药、颅咽管瘤等。

  5)其他

 如先天...

推荐访问: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月经病课程讲义 讲义 月经 妇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