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对于困难群体救助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08 09: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困难群体救助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对于困难群体救助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困难群体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

 ?

 近期,XX 区民政局对全区困难群体生活状况以及社会救助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了城乡社区(村)低保家庭、三无人员、五保对象,听取了基层民政工作者、困难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分析了民政部门保民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了改进思路和建议。

 一、XX 区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 ?

 (一)困难群体的含义及特征 ?

 困难群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凭借自身力量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政府提供救助和社会给予帮扶的社会群体。从其整体特征上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低职化或无职化。他们没有稳定的职业或根本没有职业,大部分人是因为年龄原因(老、幼)和身体原因(重残、重病),另一部分人则是缺少就业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缺乏竞争能力,难以就业或再就业。二是贫困化。正是由于低职或无职化,他们的收入很少,一般只能维持甚至难以维持生存和生活必需,生活质量不高,生活方式简单。三是脆弱化。生活的贫困,导致他们的承受能力十分脆弱。经济上社会上稍有风吹草动,他们首先陷入困境。如物价上涨,他们首当其冲;发生自然灾害,他们受灾最重;还有部分家庭陷入因贫致病、因病致贫返贫的恶性循环。四是边缘化。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弱者,在经济上、文化上、心理

 上都处于社会边缘,除了经济困难外,普遍有自卑感、有依赖性,如果没有党委、政府扶助以及全社会的关爱,他们或许永远无法摆脱困境。

 (二)困难群体的构成 ?

 XX 区的困难群体,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对象、城镇“三无”对象(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农村五保对象、城乡孤儿、特困优抚对象以及低保边缘户等人群,其中,前五类人群已纳入定期社会救助范围。

 截至 20xx 年 8 月,全区定期救助困难群体达 5851 人。其中,城乡低保对象 3355 户,5647 人;农村五保对象 87 人,城镇“三无”人员 20 人,城乡孤儿 17 人;困难优抚对象 80 人。就救助金额比重而言,城乡低保群体占份量最大,是社会救助的主体;其他群体占比虽然不高,但因自身生存、抗风险能力脆弱,也是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

 (三)困难群体的成因 ?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不仅是指缺少维持家庭成员生存和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最起码的物质条件,而且还包括缺少获得这些条件的机会。从 XX 区情况看,困难群体普遍存在就业难、医疗难、住房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收入来源。就一般家庭而言,收入来源的多少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调查显示,在城乡低保对象中,有一定的劳动力数量,但由于他们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培训,缺少就业所需的知

 识和技能,下岗失业后难以再就业,困难群体家庭的收入来源和形式都很单一,一旦劳动力丧失,家庭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二是大病致贫。由于医疗费用高,保障水平低,困难群体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调查表明,XX 区城乡低保家庭中,患重病、慢性病、精神病的比例达 26%;在家庭总支出中,看病吃药的平均支出超过 1/3(往往是一个重病患者拖垮一个家庭),许多低保家庭的消费结构是一种典型的维持生存型消费结构――除了吃饭,就是吃药。不仅如此,在负债的低保家庭中,因治病而借贷者的比例也非常高,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和压力十分沉重。

 三是年老体弱和重残等生理原因致贫。城镇“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乡孤儿、重残等困难群体,因生理原因丧失或不具备劳动力,难以自食其力,需要政府和社会予以救助。

 此外,城乡困难群众大多为老弱病残,许多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需要家人或者亲属照料。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生活不能自理,不仅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会拖累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有收入的劳动,这也是困难群体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

 二、XX 区困难群体救助的基本情况 ?

 (一)城乡低保情况 ?

 20xx 年 XX 区民政局共发放城乡低保金 1638 万元,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 76 万元、临时救助资金 71 万元。慈善救助困难 67 户,慈善助学 12 人,助学金 24.7 万元。20xx 年城镇低保标准由 450 元/月/人提高到 470 元/月/人,农村低保标准由 2900 元/年/人提高到

 3150 元/年/人。为了有针对性地分类救助,XX 区民政局按困难等级对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进行了分类统计,将困难家庭分为:极度困难家庭、重度困难家庭、比较困难家庭和困难家庭。截止 8 月份,全区急需大额资金进行重特大疾病治疗,并已影响到家庭基本生活的极度困难家庭有 21 户;平日主要依靠低保金维持生活,但还需要长期进行疾病治疗的重度困难家庭有 1773 户;生活水平在低保标准上下的比较困难家庭有 2239 户;其余家庭月人均生活水平在千元以下的困难家庭 1665 户。城镇低保户最多的是缸窑街道,农村低保户最多的的是韩城镇。

 (二)医疗救助情况 ?

 20xx 年 XX 区民政局对 564 人次进行了医疗救助,救助金额76.2 万元,缓解了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20xx 年 XX 区民政局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善了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办法,提高救助比例和救助标准,上半年已为 324 人次发放医疗救助款 47.6 万元。

 (三)三无五保对象及高龄老人情况 ?

 XX 区的鳏寡孤独人员主要是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全区共有 168 人,其中:农村“五保”对象 90 人,集中供养 80 人,分别在韩城镇敬老院和果园乡敬老院集中供养,其余10 人分散供养;城镇“三无”人员 78 人,从供养方式上看,区社会福利院主要负责“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目前集中供养 19 人,其中5人患精神病“三无”人员已将其安置于XX区任各庄精神托养所;分散居住的 59 人,散居的“三无”人员除翔云道外其他各街道均有

 分布,其中以龙东街道人数为最多。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按参照城镇低保,为 470 元/人/月;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为 555 元/人/月(含吃、穿、住、医、葬)。20xx 年 XX 区 80 岁以上老年人口为 18951 人,其中 1428 名困难老人及 28 名百岁老人享受到生活补贴,占全区高龄老人的 7.7%,共发放生活补贴 145.28 万元。

 (四)临时救助情况 ?

 20xx 年 1-6 月 XX 区民政局为“因人为不可抗拒因素致贫致困”的 71 户、187 人进行了临时救助,救助金额 34.8 万元; “慈善一日捐”活动截止 8 月底共收到来自全区 94 家单位慈善捐款 14.9万元;8 月份为全区 25 名专科以上困难家庭学生发放助学款 6.8 万元。

 三、困难群体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救助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包含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方面,目前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部门“各自为战”,导致重复救助和救助缺失的现象同时存在。基层救助组织力量薄弱,乡镇、街道低保服务机构缺少人手和经费,面对越来越重的任务、越来越大的责任、越来越多的款物,越来越难以适应。

 (二)救助资金额度有待增加。目前每年的社会救助资金主要是城乡低保对象、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对象、城乡孤儿、特困优抚对象的基本救助,在对低保边缘户、特困群体的救助上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致使一些困难家庭得不到及时的救助,有的就是得到了救助,

 救助金额与实际家庭负担相比也是杯水车薪。

 (三)救助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实行的社会救助,主要是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问题,侧重在“最低”,大多数人在得到救助后的收入水平依然很低,生活依然很苦。困难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很难依靠个人力量脱困。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由于受用人需求、社会偏见及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就业和再就业困难,陷入无奈境地,在一定程度上也滋长了“养懒汉”的现象。

 (四)供养政策和标准有待统一。对于分散居住的城镇“三无”人员,各级均没有统一的供养政策和标准,只能按普通的低保对象对待,但是他们和其他低保对象相比:一是具有困难的独特性。孤寡一人,来自其他亲属的援助少,又无生活能力,许多人疾病缠身,医疗康复周期长且费用高;二是救助的长期性。“三无”人员基本是一无所有,需终身供养和养老送终。而“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尚高于“三无”人员。

 四、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

 (一)完善救助管理运行体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作,健全社会救助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基本保证。建议政府应成立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其职责主要是统一政策,协调步伐,搞好民政与人社、住房、医疗等政策的衔接,全面管理与监督社会救助工作。建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多边救助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单位之间及其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定期交流信息,协商救助行动,逐步形成信息

 共享、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的长效工作机制,以有效整合各种社会救助资源,形成强大的整体推进合力。

 (二)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提高就业能力。民政部门救助工作只限于基本生活保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困难群体的现状,若要彻底摆脱贫困,需多部门及困难家庭自身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民政、人社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民政部门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分类管理,强化动态管理;人社部门要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以新增就业岗位为目标,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支持和鼓励困难群体就业。残联、教育、妇联等部门加强对有劳动能力家庭困难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和各乡(镇)街要把这些人员的推荐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也可多安排保洁、市场管理、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同时强化困难家庭成员自主和自救意识,变被动的受助为主动的脱贫

 (三)完善多元化资金救助机制。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根本保障。首先是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社会救助工作是政府应尽之责,是民生中的民生,这决定了其经费的主渠道必须是政府投入。重点是建立与财政投入同步增长的社会救助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对于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这些无法预先估计数额的救助款项,应保证每年预拨款金额高于上一年度,从而保障社会救助事业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发挥区慈善基金的作用,加大筹资力度,广泛募捐,同时建立特困救助和临时救助的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对突

 发性因病因难致贫致困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快捷审批,使困难家庭能够及时得到救助。搭建救助平台,建立社会爱心人士和困难家庭的联系桥梁,使爱心企业和人士能够对困难家庭进行点对点的帮扶。

 (四)各项救助工作突出重点。城市低保重点抓完善制度,即在巩固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完善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家庭收入核查等制度,尽快建立低保标准、补助水平与经济发展、物价波动相衔接的动态调整机制;农村低保重点抓规范有序,即在适度扩面、按标施保过程中,规范保障标准、规范操作程序、规范信息监控、规范监督检查,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医疗救助重点抓政策调整,即降低门槛、提高限额、取消病种限制,资助和指导困难群众采取多种医疗保障手段,最大限度缓解他们的看病难问题。

 (五)加强对集中供养人员的生活保障。制定加强 XX 区城镇“三无”人员保障工作的意见,确定供养标准,建立保障机制。确保“三无”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目前,XX 区福利院的“三无”人员的生活费主要依靠本人享受的低保金,护理人员的工资来源于收住的社会老人的入住费用,而且工资还需逐年提高,可是即使这样,由于工资相对较低,人员还难以招录。若集中供养人数增多,福利院的收支难以平衡,势必造成运营困难。建议按集中供养的“三无”人员数,匹配供养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