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3,*,马克思墓前讲话,,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
格
斯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悼词的基本特点。
2.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3.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教学重点
寻找并借助文中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理清文中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不动的浮云》——钱学森同志逝世悼词”导入 2.背景介绍
1818 年 5 月 5 日马克思诞生,1883 年 3 月 14 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介绍马克思辞世时的情景资料。
列宁在评价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于 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 40 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他们两人始终过
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列宁”
3 月 17 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二、解题、简介悼词的特点
1.由题目中的“讲话”可以看出是一篇演讲稿,再由“墓前”这个特殊的地点看出,是一篇“悼词”。
2.悼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三部分:
开头——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悼念(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
(1)根据悼词的特点,划分文章层次、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清文章的结构
述其哀(1)
赞其功(2-7)
颂其德(8-9)
3、文章总体结构把握:
悼念--评价--悼念 4、本文的写作思路: 逝世情况——伟大贡献——巨大影响
5、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
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四、研读第一部分,体会感情
1.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什么心情? 朗读时应如何处理?
▲明确:沉痛悼念。
“两分钟”读得稍重一些,──因为在最后时刻没能留在伟人身边而遗憾、后悔。
把“在安乐椅上睡着了”读慢一些,把最后一个“睡着了”读得更慢一些,── 才能够充分表达悲痛之情。
请 2—3 名学生起来朗读,体会感情。
2.体会本段语言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的心脏停止跳动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病床)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逝世了)” 五、 研读第二部分,划分结构
1、让学生默读第二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文中的中心段。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马克 思的巨大贡献的? 2 中心段:
第 2 段,指出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重大损失。
(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不可估量的损失
(核心句) (3)两个“对于”是总纲。
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的领导。
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的理论创建的贡献。
3、梳理结构 出示结构图 4、分析,理解用马克思的科学观做过渡句“ 在马克思看来, ,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
引用马克思的墓志铭 六、解析课文
1、理解马克思卓越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2、解析“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加“首先”以示强调。这句话与 6 段中“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相照应。
这是承接上文革命理论的成就而说的,意在说明马克思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他创立科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他在革命实践中贡献更为重要。
3、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于“革命实践”的高度重视?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4、如何理解“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
热烈赞扬了他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献出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
5、(1)马克思面对来自敌人憎恨的态度。作者也用形象的描绘,来替代抽象的议论。你认为是哪一句?
(比喻句)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 (2)用比喻句,有怎样表达效果?具有怎样的含义? 很形象、很含蓄、发人深思 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 说明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敌人十分蔑视,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思想境界。
七、练习作业:为杨绛先生写篇悼词。
附:板书设计
述其哀(1)
↗理论 赞其功(2-7)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个“对于”
颂其德(8-9)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