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认识四边形公开课(范文推荐)

时间:2022-07-11 15: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四边形公开课(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认识四边形公开课(范文推荐)

 

 课题

 《认识四边形》

 课时

 第 1 课时 读懂教材

 《认识四边形》是人教 2011 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一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表象,在此基础上正式学习几何第二学段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同时也为后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概念做好铺垫。教材的文字和图片分析,由各类图形中圈出四边形引入,在辨析四边形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四边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在举例生活中的四边形,在点子图中动手画四边形中进一步丰富四边形的表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读懂学生

 前置学习单:

 前测结果分析:

 课前大胆尝试对学生进行访谈以及前测,班内 30 名同学,大多数学生都画出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一些四边形,有 13.3%的学生画了三角形,6.7%的学生画了不封闭的图形,3.3%的学生画出不规则四边形。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也就是规范的四边形有清晰的表象,观其背后原因,三年级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停留在直观到抽象过渡的阶段,对于四边形的本质特征还是需要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的,也有部分学生对四边形的顶点位置存在疑惑,会认为连接四个点的图形是四边形,从而忽略了边、角的特点。

 基于以上的教材把握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于“ 夯实四边形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也尝试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力求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通过画一画、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过程中理解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具体操作,如借助点子图,激发学生想象,尝试建构改变

 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四边形四个点的位置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把握知识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观,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及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四边形的特征,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学难点

 理解四边形是本质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 课前大家都画了自己心中的四边形,谁来帮老师判断一下?(课件呈现)

 2.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学生表达想法,生生评价)

 3.揭示课题:今天一起研究四边形。(板书:认识四边形)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前测结果出发,贴近学生,尝试丰富表征,初步感知四边形特征,四条边,四个角。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

 分类比较,小组合作

 1.同学们刚才分析了很多,老师让你们把他们的作品分分类,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分?(生:分两类吧,一类是四边形的,一类不是四边形的)

 2.这个标准可行吗?动手试试看。

 3. 要求:

 (1)独立思考,分好类后,小组交流画法。

 (2)交流时思考:a: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b:圆圈里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3)每人说明你的做法,听的人想一想他说的合理、正确吗? 4.学生动手操作 (二)反馈交流,探究共性

 1.把握 A 框四边形本质。

 出示不同想法的小组整理单 (1)对比:观察小组整理单,有什么想问的?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哪个图形有不同意见?哪些图形是公认的四边形?)

 (2)思考:公认的四边形都有什么特点?谁能具体一边比划一边说吗? (学生展开评价,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3)小结:这些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4 条边,4 个角)

 2.辨析 B 框不是四边形的理由。

 (1)出示 请学生说明这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2)出示 它有四条边,为什么不是四边形?(板书:封闭图形)

 (3)出示

 它们既有 4 条边,又是封闭图形,怎么也不是四边形?(板书:4 条直的边)

 (4)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这里有个图形

 它有四条边,4 个角,肯定是了吧?(板书:平面图形)

 3.小结:由四条直边,四个角围成的平面图形叫做四边形。

 【设计意图 :在公认的四边形中,探索四边形的共同特征,四条直边和四个角。在辨析非四边形的图形的过程中,进行正迁移,感受只有四条直边和四个角都符合外,还应是平面图形,丰富四边形特征时,得出四边形基本概念。】

 (三)变形创造,夯实内涵

 1.如何把 B 框中不是四边形的图形变成四边形呢?(交流并自主尝试)

 生 1:用两个三角形的来拼补成长方形,变成四边形。

 生 2:切一刀,剪出四边形。

 生 3:可以把图形拉直。

 2.学生交流想法后,逐个分析思考。

 (1)课件展示

 ①提问:如果用切割的方法,你能想象切完后的四边形的形状吗? ②呈现追问:和你想的一样吗?别的地方切割可以吗? ③假如这条线从别的地方切(移动直线)能想到四边形的形状吗? ④思考:随便从哪里切开都可以吗?到哪里就不可以了?(学生先想象再呈现)

 ⑤反思:现在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刚才的过程,如何把这个三角形变成四边形的。

 ⑥小结:用一条线分割,只要不要从顶点出发,都可以,切出一个四边形。

 (2)

 ①想象:延长后的四边形的形状。

 ②呈现动态过程与学生想法比较 ③小结:不封闭的看看变封闭后是否符合四边形的特点。

 (3)

  学生想象、对比、辨析后可发现只要把边改直,就可以变成四边形。

 (4)老师刚才给的这个立体图形中能找到四边形吗? ①先请同学们在脑海里想一想,在哪里? ②呈现后追问:与你想的一样吗?还有哪里也有四边形? ③看不到的地方有吗?再想一想。呈现、激发想象。

 ④如果它也想变成四边形,可以怎么变?(压扁)

 (5)思考:不管是如何得到的四边形,都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6)小结:我们不仅会判断四边形,还会把不是四边形的图形变成四边形,真了不起!不管什么方法,只要最后的平面图形符合四条直边,四个角就是四边形。

 【设计意图 :在图形变化中直观让学生进行判断,打开学生思路,有多种方法,只要抓住四边形的特征合理变化即可。同时从想象到验证再到反思,将立体与平面的想象做足,层层深入,在夯实四边形本质属性的内涵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分层练习,拓展外延

 1.初级挑战:

  (1)它是四边形吗?说明理由。

 (2)跟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 :在之前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之后,学生判断凹四边形的经验少、有困难,通过正向迁移,突破难点,凹四边形也是四边形,正面迁移,帮助学生理解。】

 2.中级挑战:躲着一个怎样的四边形?

 (1)分别对左边三个图形,提问:可以想到四边形的形状吗?呈现并验证。

 (2)同桌交流:左边后两个四边形形状一样吗? (3)思考:为什么不一样?四边形确定几个角,形状就唯一了? (4)想象:右边三个四边形的形状,呈现并反思:为什么大家想的又都一样了? (5)小结:确定三个角就可以确定四边形的形状,另一个角可以通过边的延长想象出来。

 【设计意图 :从漏出角的个数的层次变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确定图形,再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感受四边形角的作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高级挑战(找点)

 (1)探究:能在点子图中找到一个顶点与这三个顶点围成四边形吗?

 (2)先确定点,让全班想象四边形形状,再电子白板直接呈现验证学生想法。

 (3)思考:是否点子图上所有的点都可以与这三个顶点围成四边形? (4)

 学生描述,全班想象图形,验证,观察并思考:哪些点不行?

 (5)发现:第 4 个点不能在其中任意 2 个点所连的直线上,也就是四边形任意3 个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6)判断:四个点连起来的图形的就是四边形。

 (7)反思:课前学生作品错误原因。

 【设计意图 :高级挑战初看难度不大,实际更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借助点子图,层层推进,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发现第 4 个点的秘密,从而丰富四边形知识的外延,让学生更理性的认识四边形知识的本质】

 四、 全课回顾,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四边形有什么样的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对知识和方法的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 基于学情,以生为本

 本堂课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前测问题的精心设计,分析学情,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四边形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认识四边形学生有经验,但是对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把握有限,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时并没有抽象到一般化,对四边形的特征认识还有欠缺。由学生的认识出发,把各类图形按照是否为四边形分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思考四边形的共同特征,在全班交流中辨析非四边形中,加强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得出四边形是由四条直边,四个角围成的平面图形。在分类,比较,质疑中抽象出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二、关注差异,分层练习

 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习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同时出现,让学生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在习题的设计上也是精心设计,不仅对四边形本质内涵做到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在想象、操作、验证、反思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的外延,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三、想象验证,落实素养。

 让学生在辨析中理解四边形的内涵和外延后,通过对非四边形的变成四边形的过程,学生经历想象的拉直、拼补、分割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变化,在随着教师补充的方法,打开学生的想象,可以斜着切,从立体到平面的剥离,加强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从三维到二维,丰富表征;在习题中学生猜图形,经历想象,延长边,知道四边形明确三个角,就可以确定形状,逐步从四条线段,抽象到只剩下四个点的时候通过想象也可以确定图形的形状,并且在一个平面中了解,如果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时,无法形成四边形,根据点的位置就能想象出四边形。在经历多次想象,落实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