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火灾、机械伤害、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供大家参考。
火灾、机械伤害、触电事故 专项应急预案
校
对:
审
核:
批
准:
版
本:
2018 8 年版
编制单位:
修订时间:2018 年 1 月 16 日
实施时间:2018 年 1 月 16 日
目
录
1 1 事故类型
................................ ........................
1 1
1.1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 1 1.2 可能发生的季节 ....................................................... 1 1.3 事故严重程度 ......................................................... 1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 ................
1 1
2.1 应急工作原则 ......................................................... 1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 ..................
1 1
3.1 应急组织体系 ......................................................... 1 4 预防与预警
................................ ......................
2 2
4.1 预防措施 ............................................................. 5 4.2 预警行动 ............................................................. 6 5 信息报告程序
................................ ....................
6 6
5.1 报警系统及程序(见下图)
............................................. 6 5.2 现场报警方式 ......................................................... 7 5.3 报警形式、内容 ....................................................... 8 5.4 向外求援方式 ......................................................... 9 6 6 应急处置
................................ ........................
9 9
6.1 响应分级 ............................................................. 9 6.2 响应程序 ............................................................ 10 6.3 处置措施 ............................................................ 11
安全生产事故专项预案
1 1 1 事故类型
1 1.1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主要事故:火灾、机械伤害、触电事故; 次要事故: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事故和职业危害。
2 1.2 可能发生的季节
任何时候如管理机制缺失、违章作业等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机械设备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或其它原因均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发生,高温季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更大。
3 1.3 事故严重程度
可能导致本公司一定范围内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 应急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依靠科技、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整合资源、平战结合”的原则,做到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责任到人。
3)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预警工作机制;开展教育培训,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3. 组织机构 及职责
1 3.1 应急组织体系
为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有力,职责明了,处理得当,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和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组。
2 3.2 指挥机构
总指挥:张俊
安全生产事故专项预案
2 副总指挥:
成 员:
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四个组(指挥机构详见下图):
3 3.3 指挥部人员和职责
1 1 )总指挥职责
(1)负责制定和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统一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2)负责预案的启动与终止,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提出处置决策。
(3)分析紧急状态,确定事件级别和处置方案。
(4)负责应急救援人员、装备、经费保障,并落实职能部门进行应急培训、演练工作。
(5)与外部应急力量、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系。
(6)保证现场和企业外人员安全。
(7)负责事件危害调查、后勤保障及善后处理等工作。
2 2 )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处置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总指挥不在岗位时,履行总指挥职责。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警 戒 保卫 组
善后处理组 抢险救援组
后勤保障组
安全生产事故专项预案
3 (2)提出采取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对策和建议。
(3)保持与现场的直接联络,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设施以及现场的应急操作。
(5)现场事故评估。
(6)保证企业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
(7)负责事故的调查和善后及生产的恢复。
2.4 各工作组及职责
1 1 )事故抢险组
组长:
组员:由生产部班组员工组成。
职责:
(1)熟悉本公司危险源的种类、性质、分布和重点目标的情况,熟悉本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2)参加指挥部组织的训练和演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防护能力。
(3)做好应急救援和防护器材的维护管理,使其经常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4)发生突发事件时,迅速赶赴现场,实施救人和事故处置。
(5)负责查明并排除危险源,降低险情,控制险情的扩大。
(6)负责故障设备、设施的抢修处置工作。
(7)负责对事故现场的清理,消除事故后果。
(8)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后,协助外部救援力量处置。
(9)参与事故的调查。
2 2 )后勤保障组
组长:
组员:由公司财务部有关人员组成。
职责:
(1)做好救护急救器材、药品的准备,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安全生产事故专项预案
4 (2)负责突发事件的信息接收、核实、处理、通报、报告;及时了解突发事件情况,按总指挥的指示,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政府或上级有关部门。
(3)做好上传下达工作,负责与外界沟通、联络;保证现场行动人员与指挥部及外部通讯联络畅通。
(4)负责抢救工作和恢复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和调运,保证所需物资及时送到现场。
(5)做好参加应急救援的人数、车辆、器材、设备及其它物资等数据的统计。
(6)负责参与事故救援人员的后勤保障。
(7)负责伤病员进行临时救护和转送工作。
3 3 )警戒保卫组
组长:
组员:由公司包覆车间有关人员组成。
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和保卫工作,划定警戒范围,维护现场的秩序,阻止闲杂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干扰抢救工作。
(2)保证企业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
(3)指挥危害区域内人员的撤离,指引外部应急救援力量进入现场。
(4)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
(5)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
4 4 )善后处置组 组长:
组员:由公司行政部有关人员组成。
职责:
(1)负责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
(2)熟悉有关政策和赔偿标准,做好有关政策和标准的宣传解释工作。
(3)负责做好对事故受害者及家属的安抚。
安全生产事故专项预案
5 (4)负责做好有关接待工作。
(5)配合个有关部门做好事故情况和善后工作的信息发布工作。
(6)配合做好生产的恢复工作。
4 预防与预警
4.1 预防措施
1 1 )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1)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2)控制与消除火源,严禁将火种带入遇明火易引起火灾的危险场所。
(3))严格对库房和车间的巡查,定期清理粉尘,定期更新和维护防火灭火设备设施。
(4)按规范要求安装敷设电气设备线路;电气线路及设备必须采取可靠接地、接零措施,防雷防静电措施应齐全有效。
(5)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防范事故的能力。
(6)做好现场管理,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2 2 )机械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按技术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正确使用机械设备。
(2)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培训和安全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杜绝“三违”行为。
(3)对有可能造成缠绕、卷入等危险的运动部件和传动装置等应封闭。
(4)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
(5)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保证设备具有可靠的安全、卫生装置。
(6)对有可能发生事故的设备设施均要有安全防护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7)厂区道路要设置明显的限速警示标志和其它标志标线,防止车辆伤害事故发生。
(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 3 )触电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定期做好电气设备设施的检查保养,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专项预案
6 严禁“三违”。
(2)做好对员工电气安全操作和急救方法的教育、培训。
(3)严禁非电工接拆电气线路、电气设备设施。
(4)一切线路敷设必须按技术规程进行,按规范保持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5)电机、电器等电气设备要按标准要求做好保护接地和接零。
(6)移动式电气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7)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
(9)对防雷措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保持完好、可靠状态。
2 4.2 预警行动
生产设施设备出现异常或发生其他事故苗头,有可能或已发生人员伤害等事故预警条件时,现场发现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并报告上一级领导。
5 信息报告程序
1 5.1 报警系统及程序(见下图)
安全生产事故专项预案
7
2 5.2 现场报警方式
1)公司设立 24 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一旦发现事故,立即报警。
2)公司值班电话:
3)联系方式 1)公司内部人员联系电话 职位 姓名 手机号 办公室电话 厂长
生产部经理
安全员
财务部
行政部
挤出车间
包覆车间
事故第一发现人 公司领导
公司安全员 通知相关人员组织救援 通知公司救援队救援
外援单位 1、市急救中心
2、当地卫生院 上级部门 1、消防大队
2、安监部门
3、公安部门
4、环保部门
5、当地政府
附近支援单位
安全生产事故专项预案
8
2)外部单位联系电话 序号
单位
联系电话
1 长沙县消防大队 119 2 长沙县公安局 110 3 长沙县急救中心 120 4 长沙县环保局 84011381 5 长沙县供电局 95598 6 长沙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7 星沙八医院
8 江背安监站
9 五美卫生院
10 江背镇政府
11 长沙市安监局(危化科)
12 长沙市民防局化救办
13
3 5.3 报警形式、内容
1)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安全生产主管人员和公司负责人报告;公司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并应于 1 小时之内将事故概况报当地政府和上级安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2)事故报告应简明扼要,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公司概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安全生产事故专项预案
9 (4)事故现场情况; (5)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6)已经采取的措施; (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5 54 .4 向外求援方式
外部联络由后勤保障组负责,值班员接警后先报告指挥部,同时根据事故情况及时电话报告相关部门及救援机构。需要向周围企业或居民疏散时由警戒保卫组负责,必要时请当地公安派出所或公安局协助。应急指挥部及时将险情报告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6 6 应急处置
1 6.1 响应分级
本公司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预警和响应级别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其中Ⅰ-Ⅲ级为公司级、Ⅳ级为公司所属车间级。
1)Ⅰ级响应。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Ⅰ级响应:
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死亡,5 人以下轻伤;或设备损坏,或经济损失超过 6万。出现或可能出现此类情况时,公司所有人员(包括休息在家)除重要岗位不能脱岗外,要立即赶赴现场,按预案和总指挥命令行动。
2)Ⅱ级响应。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Ⅱ级响应:
可能或已经造成人员死亡,4 人以下轻伤;或设备损失严重,或经济损失超过 4 万。出现或可能出现此类情况时,公司应急处置指挥部人员和企业在岗人员除重要岗位不能脱岗外,要立即赶赴现场,按预案和总指挥命令行动。
3)Ⅲ级响应。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
安全生产事故专项预案
10 可能或已经造成 3 人以下轻伤;或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经济损失超过 2万元。出现或可能出现此类情况时,所在车间和公司应急处置指挥部人员、公司行政人员及主要技术骨干除到场,其余人员原岗待命,按预案和总指挥命令行动。
4)Ⅳ级响应。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Ⅳ级响应:
造成或可能造成 1 人轻伤;或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经济损失超过 1000 元。出现或可能出现此类情况时,启用现场处置预案,由公司所属包装、冷镦车间及相关负责人(应急自救指挥长)组织现场人员处置,并及时报告公司总指挥部总指挥,公司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态,视情是否确定启动Ⅲ级或以上应急响应。
2 6.2 响应程序
(1)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要立即召集在场有关人员进行处置,并同时向公司负责人报告。
(2)公司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接到报告,应立即通知指挥部人员赶赴现场,并立即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尽最大努力降低危害程度 (3)当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事故已超出本单位处置能力时,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安监和消防等部门报告,由当地政府和安监、消防等部门研究应对方案,采取预警行动。
事态严重时,事故现场负责人在报告公司的同时可直接向消防、安监、医疗等外援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事故专项预案
11
响应程序图
6.3 处置措施
1 1 )火灾事故处置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