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125.找次品,,挺好(523)公开课(精选文档)

时间:2022-07-12 1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25.找次品,,挺好(523)公开课(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125.找次品,,挺好(523)公开课(精选文档)

 

 课题

 找次品

 课时 第 1 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找次品”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五下数学广角的内容。在学习中,要求利用天平在所有待测物品中找出一个外观与正品相同,且事先知道比正品轻(重)的次品,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安排两个例题。例 1 安排从 3 个物品中招次品,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例 2 则先安排了 8 个待测物品开始研究,感受方法多样性,之后再辅以 9、10、11 等逐步归纳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有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植树问题”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对化归思想、优化思想以及通过图示法发现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学生来说,为什么要找次品,为什么要尽量平均分成三份是最优方案,学生有一定的疑惑,这都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 标 与 重难点 【学习目标】

 1. 能够借助天平媒介找次品,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探究、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

 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 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思考,明晰原因,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教学重点】探索“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明晰分类三等分原因。【教学难点】归纳总结“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关键问题: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是什么?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过程设计 一、 游戏引入,初步感知优化思想 师:同学们,我们先玩个游戏好吗? 出示:

 师:我们一起来玩猜数的游戏吧。请看:大屏幕上有 1、2、3、4、5、6、7、这七个数。现在,老师心中想了一个数,让你来猜。你猜一次,我会告诉你:你猜的数比我想的数是大还是小,然后让你接着猜。比一比,看谁猜的次数最少。

  (游戏)

 关键提问:

 1.第一次为什么猜 4,而不猜别的数? 2.只给你一次机会猜,你有把握吗?(没把握),那最少给你猜几次你才有把握一定能猜中?(3 次)。试试看(渗透至少和一定)

 3.你用了什么策略?(你有什么技巧吗?)

 (最佳策略是:第一次猜 4,第二次猜 2 或者 6,根据老师的提示,第三次肯定就猜中)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玩游戏时还在动脑筋。刚才大家在猜数游戏时,就用到了一种策略——“缩小范围”。(板书:缩小范围)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猜数游戏,学生认识到找中间数缩小范围猜数可以提高效率 ,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猜数游戏中感悟快速猜数的方法与策略。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

 二、 猜测引入,初步感知。

 1. 直接出示课题。

 什么是次品?

 次品就是不合格的产品,比如颜色不合格,质量不合格,材料不合格等等。今天我们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一模一样,但是重量不合格的产品。

 先让学生猜一猜要多少次。

 师:到底要多少次呢?这么大的收据我们也不好想,不过数学家华罗庚告诉我们学习数学的妙招——“以退为进”。(课件显示:以退为进就是:遇到复杂的问题,先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再来运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 师:那我们就从小的数据开始,看看小数量能否给我们带来大启示。

 2 个中找 出示:有 2 个零件,其中 1 个是次品(次品轻点)。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1)生独立思考。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2)这几种方法哪种最好?为什么? 课件出示天平图:

 (3)学生演示,课件演示 师根据生汇报相机:我们把 2 分成两个 1,记作 2(1,1),称一次就知道哪个是次品,看得懂吗? 板书:2(1,①)1 次

 。

 小结:天平确实好,一称就知道了两个结果。哪个正品,哪个是次品。

 【设计意图】:1.引出用天平可以找次品。2.天平的模拟演示。3.符号化天平。

 4.用数字记录的方法渗透。

 诊学单 1 :“3 个中找” 出示:

 关键问题:理解“至少”和“一定”

  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 模拟演示,展示报告单

 预设 1:2 次。一边放 1 个,如果平衡,再换 1 个,翘起来的是次品,需要称两次找到次品。

 预设 2:1 次。(指名学生说)一边放 2 个,如果平衡,那没称的那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翘起来的就是次品,一次就可以找到次品。

 板书:如果……那么…… 课件演示:

  关键问题:这几种记录方法,你比较喜欢那种方法? 重点引导:用画图、数字的方法。

 课件演示并小结:他们都是把 3 个零件分成了 3 份,每份是 1 个,然后拿出其中的两份称一次,无论天平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一次找到次品。

 监控:推理的作用。

 对比追问 :“2 个中找”和“3 个中找” 师:(指 2 和 3 的板书)2 个零件称一次找到次品,很容易理解。3个零件,怎么也只要称一次? 明晰:2 个零件时直接称,3 个零件时还应用了推理,推算出第 3个的结果。在找次品时要考虑即用上称,又用上推理,把天平最大化利用。

 【设计意图】从 2 个零件中找较轻的一个,引导出学生采用天平原理来找较合适。从 3 个球中找较轻的次品,运用天平原理,知道每次都有两种可能,即平衡与不平衡,为思维的严密性提供基础,不管平衡与否,

 运用推理,都只要一次就找到次品。

 三、 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导学单 1 1 :8 8 个中找

 出示:

 先猜一猜,称几次能找到次品。1 次可能吗?(运气)

 关键问题:理解“至少”和“一定” 明确:要考虑最糟糕的情况。板书:全面考虑问题。

 温馨提醒:我们一起来做个约定:这样说:“请大家听我说,我是这样称的……我说的大家听懂了吗?有什么疑问?” 追问:8 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怎么分,缩小的范围最小? 明晰: : 把零件分成 3 3 份,找到次品的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教材把例 2 从 9 变成 8,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方法

 多样性的探索,并在比较中逐步发现找次品的较优策略“分成 3 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让学生展示想法,并在生生相互交流质疑分析中,逐步形成找次品策略,并懂得使用数学化的语言来表示找次品过程。

 导学单 2 2 :9 9 个中找

 1. 出示: :

  有 有 9 9 个零件,其中 1 1 个是次品(次品轻点)。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1)学生自主完成 (2)展示学生作品并相机完成板书 预设 1:(4,④,1)→…

  3 次

  监控:预设 1 次找到情况,再次明确“保证找到” 预设 2:(2,2,⑤) →…

  3 次 预设 3:(3,3,③)→…

  2 次

  (3,③,3) →…

  2 次

 探究 3 3 等分

  古人云:“学起与思,思源于疑”。

 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有时候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得。”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9 个零件板书在黑板上 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明晰:

 平均分成 3 3 份的优点是,称一次后,排除得最多,最大限度的缩小寻找范围。

 【设计意图】有了 8 个中找次品的经验,学生很自然地把 9 个中找分成了 3 份,在让孩子的自主学习中逐步明晰平均分成 3 份,找到次品的次数最快,但孩子不能完全明晰为何均分 3 份为最优策略,教师适时呈现

 课件,以数形结合形式,让学生明确,当均分成 3 份时,第一次称完后,接下来要找的次品的那一堆个数最少。之后在表格中对比,明确不能均分尽量均分。让孩子感受均分(尽量)的原因,从而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之后拓展到 27 个中找,一堆中找,建立找次品的模型及策略。

 课件演示 :

 感受均分 3 3 份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再次建模,感受着次品的最优策略,感受数学之美。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感知概率的大小,让学生明白排除地越多,范围缩得越小,找到次品的速度越快。这样教学使本节课体现更多的数学味,让学生也能更深地感悟。

 四. 练习

 1. 基础练习 2 2 道

 2. 拓学单 :拓展提升

 有 3 袋白糖,其中 2 袋每袋 500g,另 1 袋不是 500g,但不知道比500g 重还是轻。你能用天平找出来吗? 四、课堂总结

 静静地想一想,这节课给你留下了什么? 作业设计 拓 展检 测作业 有 3 袋白糖,其中 2 袋每袋 500g,另 1 袋不是 500g,但不知道比 500g 重还是轻。你能天平找出来吗? 板书设计 找次品

  3(1,1,①)

 1 次

  有序思考

 8(3,③,2)→…

 3(1,1,1)

 2 次

  全面考虑

  9(3,③,3) →…

  2 次

  (尽量)平均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储存”,学会“分 3 份称的方法最好”,而且重视知识提取,重视经历知识的概括,方法的提炼、过程和结论的优化,培养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

 能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提取其中的知识、方法和意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在多次活动中经历提炼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推荐访问: 挺好(523)公开课 次品 挺好 公开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