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研究性学习设计【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所教年级
研究学科 化学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的居住环境受到广泛的关注,环境污染的治理也就成了人们改善生活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重要课题。而如何让中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是中学教师的一个基本任务。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呼吸系统有严重危害。在学习了SO 2 的性质以后,结合平时了解的空气质量日报,很多同学对SO 2
的污染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鼓励学生关注、了解、参与环境保护,我们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对市内空气中SO 2
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影响含量大小的因素做了分析。
3、课题介绍 了解市内空气质量状况,调查SO 2
污染的源头,分析影响空气中SO 2 含量的因素,为减轻空气中SO 2 含量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设想。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
1.知识与技能 掌握SO 2 ,的性质;掌握滴定、溶液的配制、pH计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化工生产方案设计基本流程,从而培养学生建立假说、假说、检证等探究能力,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优化、评价和反思实验方案的能力,定量实验研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严谨治学、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三、参与 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以学生为本”作基础,以环保意识提高、个性特长发展为目标,以青少年科学爱好者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关心身边环境,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回报社会,以探索提高中学活动课教学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化学兴趣小组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我们将这次研究定位为半定量实验,从而使我们避开了利用精密仪器进行研究,让这次研究更适合中学生进行。
初中学习了 S0 2 作为酸性氧化物的基本性质;其有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力。具有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具有通过网络搜索信息的能力;能熟练使用学校研究性学习的网络平台。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
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收集资料阶段 (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模拟测试 包括:
①人员分工; ②设计实验方案; ③实验室中通过定量实验,建立SO 2
含量标准; ④实地试测定,估计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方案,包括所用吸收剂的种类、浓度以及实验装置。
(3)人员分工、实地测定 对同一地点按照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多次测定,从而得到多组数据。
(4)结果讨论 (5)发表建议书 提供晨练人群几个典型路线的污染物含量的定量数据,建议人们走一条合理化路线。并分析污染物产生的主要途径,呼吁人们注意环境保护。本课时是选取“SO 2 含量的测定”单元中“收集资料阶段”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模拟测试”的讨论课。
五、研究的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数据整合好,以图表形式结合表现,结合相应的结论成论文综述 六 、资源 准备 1、一日中不同时段中的空气质量监测。
2、城市规划局、环保局的联系电话以及联系人。
3、学校图书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4、参考测量 SO 2 简易方法。
5、评价量规。
七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 :
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 接触、讨论问题。
2 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3 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1 呈现一日中不同时段中的空气质量监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提问题。
3 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阶段 段 课题准备阶段 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1 组织学生讨论。
2 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成立课题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
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内分工可以为收集资料小队、实地考察小队、科学实验对等。
1 在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到工作。
2 制订合作学习规则(或者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
3 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作调查表,预定成果等。
1 设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 设计“调查记录表”为学生调查记录提供指引。
3 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第三阶段 :
课题实施阶段 1.收集资料阶段 (1)学生活动 ①定义研究的区域范围。
②调查到公园晨练的人群 行走路线,对路线进行分析,选定测试地点。
(2)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访谈、如何建立访谈记录表;通过访谈表和学生一起讨论,选择测试地点。
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模拟测试 (1)人员分工 (5)指导策略 ①针对学生特长和特点进行人员的合理分工。
② 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SO 2 :知识的归纳小结;和学生一起讨论实地测定过程中干扰SO 2
的各 种因素及排除方案;和学生一起利用实验室和家用物品进行实验装置的
将本组的人员进行分工:按方案设计、实验准备和实验、数据记录、资料积累等进行分工。
(2)设计实验方案 ①原理设计:学生在自学、教师点拨基础上,从物质分类、氧化还原、特性角度找到能够吸收SO 2 :的试剂以及吸收前后现象的变化作为可能的吸收剂。选定测试试剂:可采用饱和 Ba(OH)
2
作为吸收液,吸收后滴加稀HNO 则排除CO 2 干扰。
②实验装置设计:改装洗气瓶作为吸收装置。
③在实验室采用不同的吸收剂,进行SO 2
的吸收效果比较,确定吸收剂的种类及浓度。
(3)通过定量实验,建立SO 2
含量的标准 ①讨论并确立建立SO 2
含量的标准的方案(利用浊度计)。
②实验。准确浓度为0.01mol/L、0.02mo!/L、0.04mol/L、0.06mol/L、0.08mol/L、0.10mol/L的Na 2 SO 4
溶液;0.01mol/L的BaC1 2溶液。向10.0mL的上述Na2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0.01mol/L的BaC1 2 溶液,得到不同浊度的BaSO 4
浊液。用浊度计测量。
③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SO 2 :含量与BaSO 4
含量间的关系,从而得 到SO 2 浊度曲线。
(4)实地测试 ①选取试测地点:根据早改进和设计。
③和学生一起讨论建立SO 2 ,含量标准的方案;指导学生规范实验,得到SO 2 :浊度曲线。
④倾听学生对典型地点选取的意见和理由,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学生实地测试提供建议,如安全问题、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记录图片和图像资料等。
期调查数据,选取待测地点中中等污染程度的地点进行初步测试。
②实验:通过气筒向实验装置中鼓入空气100次,再滴加稀HNO 3
。用浊度计测量其浊度数据。
③数据处理:在SO 2 :浊度曲线上找到浊度数据所对应的SO 2 :的量,通过鼓入的次数计算本地点空气中 SO 2 ,的含量。
3.实地测定 4.结果讨论 5.发表建议书 第四阶段 :
评价 (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将近一学期的研究成果,可以把成果制作成PPT,也可以是一些照片、手抄报、调查报告等。
1.参与程度评价(评价人: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评价对象:小组 成员),如表l。
2.研究方法和程序规范性评价 (评价人:教师;评价对象:课题 小组),如表2。
3.研究结果的价值评价(评价人:教师、课题组成员; 评价对 象:课题小组及小组成员),如表3。
4.综合评定,如表4。
八 、总结 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通过经历自主发现问题、与教师一起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增强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