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专题16,自然环境整体性(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精选推荐】

时间:2022-07-16 09:1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题16,自然环境整体性(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专题16,自然环境整体性(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精选推荐】

 

 专题 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一、课程标准深解读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对于给定的地理事实,能够独立辨析其与多个自然要素的关系,并能确定主导的相关性因素。

 区域认知:在具体区域环境中,能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关系。

 。

 地理实践力:能够独立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

 点 考点 1. 自然环境的组成 1、 、 自然环境的物质组成:由以气体物质为主的大气圈、液态水为主的水圈、固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组成。

 2、 主要环境能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3、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点 考点 2.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 、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1)整体性是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2)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3)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

 (4)整体性表现在不同尺度的地理环境中,大到全球尺度的海陆对比,小到地方性尺度的森林系统。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系统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作为一个 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比如,形成土壤的功能、生产有机物的功能等;东亚季风的形成,也是大陆与大洋组合后产生的新功能。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整体性强,系统抗干扰

 的能力强,稳定性就好;反之,则表现为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如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1)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变化。

 )

 (2)

 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 系统结构就会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 结构, 产生新的功能 , 形成新的平衡。

 点 考点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1、 、 整体性的积极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

  2、理论依据:

 ( (1 )单项资源及其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2)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相互影响的。如黄土高原。

 (3)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需要其他资源配合, 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如废弃矿石堆。

 产 例如,平均每生产 1 吨铜,需要消耗相当于 35 吨煤炭的能源,会产生 142 吨废渣。同时,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三、 关键能力看拓展

 展 拓展 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

  展 拓展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气候与 地貌 气候→地貌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 地貌→气候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

 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 气候与 水文 气候→水文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水文→气候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气候与 生物 气候→生物 赤道附近为雨林气候,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气候,动物耐寒 植物→气候 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 气候与 土壤 气候→土壤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土壤→气候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地貌与 水文 地貌→水文 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 水文→地貌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 地貌与 生物 地貌→生物 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 生物→地貌 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水文与 生物 水文→生物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 生物→水文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 土壤与 生物 土壤→生物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生物→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展 拓展 3.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

 理要素的功能 功能 形成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CO2 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 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O2 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 O2,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 O2

 展 拓展 4.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展 拓展 5. 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需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2) 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展 拓展 6. 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1)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 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 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2) 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 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 由因到果步步推进, 完整呈现因果关系。

 ( 3) 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 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 4) 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 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 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 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

 展 拓展 7.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采取的措施 1 、警示意义:

 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 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 沙尘暴” 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2 、采取的措施: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 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三峡水利枢纽” 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作出综合评价。

 展 拓展 8. 东北林区森林面积锐减的整体响应

 1 、造成土壤缺乏枯枝落叶的补给,且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2 、降低了森林滞留降水的功能,导致降水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3 、水土流失加剧使地面沟谷纵横;

 4 、土层变薄,岩石裸露,岩石的风化速度加快。

 展 拓展 9. 黄山“四绝”

  黄山“四绝”组合是花岗岩断块山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组合:

  1 、在缺水少土的峭壁岩缝间,发育不良的黄山松成为“奇松”;

  2 、花岗岩岩体沿节理风化,造就“怪石”;

  3 、山体高大陡峭,气流抬升强烈,形成“云海”;

 4 、岩浆上涌加热地下水,形成“温泉”。

 展 拓展 10. 修建大坝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展 拓展 11. 生物入侵 互花米草原产于美国、欧洲等地的海岸,繁殖能力很强,能够抗风浪,是海岸线的天然屏障。但引进我国后,由于没有了天敌,互花米草致密而发达的 根系剥夺了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并与原有的滩涂植物发生生存竞争,导致芦苇、红树林大量减少。同时致密的植株阻挡泥沙,导致潮沟阻塞,鱼类和底栖动物失去了家园,鸟类无法在互花米草生长区停歇或觅食,种群数量锐减……

 四、 高考真题回头看

 ( (2017 年 年 4 月 月 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④⑤ 2.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答案】1.C

 2.A

 【解析】

 1.据图可知,③④为地质和地形。

 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时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动的影响因素。故选 C。

 2.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A 正确。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B 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C 错误。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D 错。故选 A。

 3. (2017 年 年 11 月 月 浙江· 高考真题)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 573 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云雾天数增多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降水天数减少 D.气温年较差增大 【答案】A 【解析】人工湖形成后,库区水分蒸发加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云雾天数增多,A 对;水汽充足更易形成降水,降水天数增加,C 错;水库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使气候的海洋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会减小,B、D 错。所以选 A。

 ( (2017 年 年 4 月 月 浙江· 高考真题)多年冻土是长期在 0℃或 0℃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读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与现今相比,该区域 17—18 世纪处于 A.冰期 B.间冰期 C.温暖期 D.寒冷期 5.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 A.养分循环加快 B.污染程度减轻 C.水热条件变差 D.生产潜力下降

 【答案】4.D

 5.A 【解析】

 4.与现今相比,该区域 17-18 世纪多年冻土南界位置偏南,说明当时比现在寒冷,D 正确。

 5.图中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变暖,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增强,养分循环加快,故 A 正确。全球变暖与土壤污染程度没有直接关系;热量条件变好,生产潜力可能上升,故 B、C、D 错无。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主要是分析出与现今相比,该区域 17-18 世纪出多年冻土偏南,位置的北移说明气候变暖。

 二、综合题

 6. .( (2021 年 年 1 月 月 浙江高考真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

 (1 1 )疏勒河补给类型主要有

 、

 和地下水等,该河中下游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区。

 (2 2 )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

 (3 3 )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大气降水

 冰雪(川)融水

 西北干旱半干旱 (2)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大;山前地形平坦。

 (3)缓解水资源紧缺;补充地下水;减缓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 【分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考查对知识的运用和调用,难度一般。

 【详解】

 (1)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和区域差异。疏勒河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内流河,水源补给可能是祁连山冰雪融

  ...

推荐访问:专题16 自然环境整体性(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年高 整体性 自然环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