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微型研究:高三学生解教材题目正确率调查(全文完整)

时间:2022-07-16 11: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型研究:高三学生解教材题目正确率调查(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微型研究:高三学生解教材题目正确率调查(全文完整)

 

 微型研究:高三学生解教材题目正确率调查 作

 者:

 吉林华

 作者简介:

 吉林华,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226611).

 原发信息:

 《中学数学月刊》(苏州)2014 年第 201411 期 第 32-34 页

 期刊名称:

 《高中数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5 年 02 期

 一、研究的起因

  在日常教学中高三教师有一种普遍的感受,就是学生基础题做不扎实,影响中高档题的正确率,即使是优秀学生,做教材题时的错误也常令人意外.代表性例子是 2011 年江苏高考第 18 题,该题“题根”是数学选修 2-1 第 37 页习题 4,变题后作为一道高考中档题命题,是几年里江苏高考解几试题中较简单的一道,然而全省得分率只有 45%,满分率小于10%,这显然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教材中例题习题所蕴含的知识和方法.

  鉴于这些日常教学及高考中出现的问题,并注意到在数学学科中知识能力水平与“解题水平”高度相关,即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数学意识的强弱,通过数学解题就能有效反映出来,笔者进行一次“高三学生解数学教材题目正确率调查分析”微型研究,拟探求个中原因并提出教学建议.

  二、调查的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学教材题目”指苏教版普通高中数学必修 1 到必修 5五本教材的例题和各不同栏目习题,将题目分类对学生进行限时测试.笔者将一名学生在“一次测试实验中做对的题目数除以该次所做的题目总数”所得值称为“一名学生在一次测试中的正确率”,取平均数得全体学生的正确率.其中,一道题目“做对”是指与标准答案相比“解题思路正确、对题中概念理解准确、运算和作图过关、书写过程清楚、结果正确”,如果在上述各个解题环节中出现非本质性错误均忽略不计,皆认定为“做对”.以上关于学生做一道题的评判结果只有“做对”“做错”两种情况的设想,其实关乎教育样本研究中分析所需的“精确性”要求,笔者这样设计,更偏重于对正确率的整体性观察.

  为了使测试调查的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笔者分析了调查对象的“异质程度”,并将学生成绩按高考选学科目分成“物理化学组”、“物理生物组”、“文科组”三类进行统计,同时请另外两所不同层次学校的两位数学老师选取本校部分高三学生参加测试,形成好、中、差生源三所学校搭配.

  本次微型调查中“样本容量”究竟为多少也是笔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通常认为调查对象越多,调查结果似乎就越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根据研究的条件和微型研究的界限,笔者不可能海量抽取成千上万学生测试.事实上,根据教育研究理论,样本容量并非决定性因素.基于此,笔者设计参与调查的学生数为 161 人和 850 人,在置性水平为 95%之下分别允许约 7%和 3%的误差.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 1:测试学生对不同栏目题目题型掌握的区别,从而探析不同的教学态度、不同的教学处理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配备了不同栏目的题目,不同栏目编者的意图不同,在教学中会处于不同时段,也会以不同的教学面貌出现.我们推测由于师生主观原因以及处理方法的差异,学生对不同栏目题目的掌握程度并不相同.教材所设置的栏目可归结为三类.第一类为“基础栏目”,有“练习题”、“思考题”、“探究题”.练习题是紧接各教学内容的阶段性习题,起当堂认知的作用.思考题和探究题通常以“变题”形式穿插在概念和例题之后,起深入理解概念、方法的作用.第二类为“巩固栏目”,有“感受理解”、“思考运用”、“探究拓展”三种题目,安排在每节(即每个教学小单元)、每章结尾,起巩固知识、强化理解的作用.第三类为“研究栏目”,有“阅读”、“链接”、“实习作业”,都在每章末,题目一般由材料、问题和任务构成,形式与传统题型有较大差异,需要筛选信息、制定方案、分析思考等.

  调查 2:测试学生对应用题的掌握状况,拟借此分析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突破方法.

  应用题在教材中占有独特地位,新教材中应用题比例增加,高考小题、大题必考,这是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调查 3:对例题与习题正确率进行比较研究,联系两类题的学习过程,探讨“讲授给学生听”和“让学生亲手做”两种倾向性教学手段的优劣.

  无疑,教师在例题教学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超习题,那么在一定时间之后,学生对同等难度的例题和习题掌握程度是不是与教学所耗时间相关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也是“教给”与“习得”谁优谁劣的佐证之一.笔者在测试之前先有意咨询了数学组 40 位老师,有 31 位明确地估计学生再做例题必定比再做习题得分要高.对此结果笔者十分期待,因为笔者意识到这其实关乎于课改提及的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理念的争锋.笔者筛选了教材各章节难度相当的典型例题和习题各 10 道用于测试.

  四、分析与建议

  1.调查 1 结果分析与教学建议

 (1)得分情况

  先看每大类中内部三小类题目的得分情况.练习题学生掌握较好,思考题和探究题学生掌握较差.其中练习题最简单,题型传统,思路直接,所以不同学生掌握均可,但总均得分率只有 85%,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思考题和探究题得分率只有 55.9%和 55.3%,属于不及格水平,出乎意料.感受理解题、思考运用题和探究拓展题其实难度相差不是很大,但是无论

 是理科还是文科的学生,掌握情况均渐次变差,说明所有学生对三种题型的适应程度是一致的.阅读、链接、实习作业三种题型之间得分差距大,但是基础比较好的物化班与基础欠佳的物生班及文科班差别不大.一般来说,理科生比文科生在基础知识方面要好些,但在解这三小类创新型题目时各种能力却没有明显优势,可能说明一个问题,纯粹掌握基础知识并不会衍生出明显的能力.

  再看三大类题型之间的得分情况.表 2 题型难度最大,因为每道题都涉及若干概念、公式,解题思路多样,还需要一定的作图运算.基于此,表 2中得分率还是比想象要高的,尤其是不亚于最基础的题目,超过表 1 中的得分率.

  (2)教学追因

  练习题的错误主要表现在概念理解不深刻、公式变化运用错误多等.这说明教学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等教学精度和深度不够.一些学生回忆,高一或高二时段学习那些概念、公式、定理时,在课堂上能够知晓和理解,但时间一长就产生模糊,说明对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内化”不够,没有通过“建构”将有关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思考题和探究题学生则主要是说理出发点不准,逻辑混乱,结论不明.可能许多教师还没有把这部分问题作为教材“正式”内容,教学时有所轻视.这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反思的.

 由表 2 的得分高于表 1 可见,每节、每章后的这块习题学生掌握较好,原因为这些题目在教学时是学生“动手做”的主干,基本逐条上本,独立练习,完整书写,有了这三个教学手段的保证,学生收获自然深刻.

  对三大类题型及每类中的三小类题型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一个重要现象,“传统模仿类题目”正确率要明显高于“现代创新型题目”,如练习题、感受理解题明显优于思考题、探究题、实习作业题.其中突出的是,做阅读题、链接题时不会提取信息、归纳问题,实习作业题的方案设计不合理.学生囿于模仿,创造性思维缺乏,反映出教学中教师擅长于讲解示范,让学生接纳,缺少把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说明在新课程之下中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型仍然不够.

  (3)教学建议

  其一,要“公平”看待教材各类题型,充分发挥每类题型的教学价值.各类型题目在教材的位置不同,设问方式也有区分,教学价值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自然也不同.思考题一般都是在教学内容的关节点上的提问,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探究题是重要内容后的变式提问,想让学生知道还有什么;研究拓展意在锻炼学生分类剖析、转变化归的能力.应该认识到没有哪种题型是可有可无的、多余的,教学不可偏废.

  其二,要进一步认识苏教版教材内容组织的意图,健全教学环节.每册教材卷首说明都点明了教材的编写结构,即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要遵循教学建议,教学中在数学建构

 这个环节上花足时间和工夫,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而不是着力在倾听老师讲解.

  其三,指导学生完整解题,增加学习的“完整经历感”.区别于作业题,练习题、思考题、探究题常常是一讲而过、一答而过,没有完整的书写,更没有批改纠错;实习作业等更是缺少教师系统的分析指导和学生严谨的设计书写.今后教学需要强化学生学习中的完整经历和感悟,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从这个角度讲,学生解题并非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这也是很多教师共同的教后感.

  2.调查 2 结果分析与教学建议

  (1)得分情况

  “应用题”抽测数据:5 道题 100 分,测试 60 分钟,850 人平均得分 63.9 分.

  应用题测试虽然也只考虑了整题的正确率,没有分步去仔细给出研究,但对学生解题过程略作比较,我们发现问题主要在于学生的建模得分较差,并直接影响后面运算解答得分.面对非数学问题,学生不知道下手之处,找不到突破口,对问题的判断缺乏方向感,寻不到问题的数学本质.当有的应用题基本明晰了是什么数学问题时,学生解答顺利许多,得分率较高.

  (2)教学追因

 应用题教学的问题在于平时课堂教学因时间紧而讲得少,学生课外作业做得多但书写简单化,教师评批时要求松而默认学生失范.这在调查试卷中反映明显,除个别班级因教师比较严谨之外,其他班级学生呈现出通病.

  (3)教学建议

  在新课程强调数学应用的情况下,应用题成为教材一个重要的题型,每章复习题中有接近三分之一为应用题型;同时,应用题也成为高考必考的题型,江苏高考一般在 14 道填空题中会考查 1 至 2 题,6 道解答题中必考 1 题,在理科附加题中还可能涉及应用问题,分量很重.教学时可适当增加应用题的课堂分析篇幅,章节复习时安排应用题专题,有效沟通阅读题、链接题、实习作业题与应用题的教学.另外,也应加强研究化解学生对应用题的心理畏惧倾向.

  3.调查 3 结果分析与教学建议

 (1)得分情况

  测试数据显示,一般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的习题得分总是比例题高.但是观察解题过程发现,一些例题解题规范性比习题要好.

  (2)教学追因

  例题的正确率低于习题,只要分析一下教学过程也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一般是由教师详细讲解学生倾听;习题教学则是由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发生错误后,同学之间相互比对讨论或者教师根据学生板演评讲.在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学生的收获必然有所区别.这印证了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

 体、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的优越性胜于让学生倾听.当然,我们发现对女生占多数且基础略差的文科生而言,讲解的效果会好于理科.

  (3)教学建议

  其一,“教”和“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分量要适当把握.要摒弃“学生在教师详细讲解之后,对例题的掌握情况应该比习题掌握情况要好”的想当然,强化学生的学习实践.数学教学是“教”好还是“学”好?这个问题当然不可以简单化地下结论,但要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把新课程所倡导的“体验、经历、感悟”的教学方法落到数学教学的实处是唯一出路.例题应成为学生尝试、教师点拨的例题,习题应成为学生体验、反思纠错的习题.这样才能化解众多教师的困惑:“这个题目讲了好几遍,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来!”

  其二,例题教学要“活教”和“深教”.即使注重思路分析、方法总结,例题教学也可能效果不佳.一道例题要当做“正反例题”、“群组例题”、“系列例题”去教,比如对例题适当地改数据、改条件、改问法后进行教学,用一条线索把几个例题、几个问题串联起来,灵活使用教材组织教学.教师点拨要力透纸背,高屋建瓴,立足问题的“上位”,教给学生教材上没有呈现出来的问题本质和思考方法.

  五、研究的体会

  本次微型调查研究笔者立足于“微”,选取“高三学生解教材题”这样一个微小的切入口展开问题研究和思考,不将问题扩大化、宽泛化.本次微型调查又不局限于“微”,以“测试教材题正确率”细微而具体的问

 题,反推整个高中学段的数学教学状况,揭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教学建议,基本达到了本次微型研究以小见大的价值追求.

推荐访问:微型研究:高三学生解教材题目正确率调查 正确率 题目 高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