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由于,CSR,一般被界定为企业自愿性行为,-,副本(全文),供大家参考。
由于 CSR 一般被界定为企业的自愿性行为,因此,当企业积极从事 CSR 活动时会向外界发出企业并非完全利己的信号,从而形成道德资本。但并非所有的 CSR 行为都能形成道德资本,因为道德资本的形成并不取决于 CSR 行为背后的动机或实际表现,而更多源于利益相关各方对 CSR 行为的看法与评价。一方面,企业会主动采取实质性 CSR 行为,“取悦”需要依赖其持续参与经营下去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而此类相关各方也希望在未来能与企业发生更多的优势交换,由此交换资本形成;另一方面,由于次要利益相关者只能影响到企业或被企业所影响,且影响力有限,因此,针对此类利益相关方的 CSR 行为(Institutional CSR,即 ICSR)才更可能被看做基于真实诉求的自愿性利他行为,一旦被公众接受,即形成道德资本。由此,企业取得了由交换资本与道德资本构成的社会资本,形成了一种包含了公信力和合规性的战略性资源。
然而,企业所处行业的性质对道德资本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如,对于身处消极社会影响行业的烟草企业来说,负面事件一旦发生,其 CSR 表现的正面信号价值即会消失殆尽。
从企业的特性来看,市场份额与交易量巨大、发生负面事件可能性高的大型企业更有意愿、也更有能力履行 CSR,从而形成更多的道德资本以缓冲由负面事件可能导致的风险。同时,企业拥有无形资产越多,财务绩效面临的压力越大,也更惧怕其商誉受损、顾客流失,因此,该类企业会更有动力投资于 CSR,在负面事件中也更可能使其股东价值受损程度远低于无形资产越少的企业。但这一点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够明显,这可能与无形资产(尤其是由 ICSR 形成的道德资本)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才能得到回报的过程有关,而我国资本市场自身又存在泡沫大、投机性强等缺陷,使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更偏好于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