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要点【完整版】

时间:2022-07-17 11: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要点【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2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要点【完整版】

 

 2022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要点

 【摘要】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近年来发病有不断增高的趋势,由于其早期的诊断率较低,常存在误诊误治的现象,造成后期治疗的难度成倍增加,患者致残。为规范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诊疗流程,让更多业界同仁了解此类疾病的治疗细节,并在治疗时有据可依,中国防痨协会骨关节结核专业分会、西部骨结核联盟、华北骨结核联盟联合组织专家共同拟定了,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开始论述,对其常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讨论。

 布鲁氏菌病(又称布病、马尔他热、地中海弛张热、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不典型、潜伏期较长,容易误诊和漏诊。该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其并发症容易对肝、血液、脾、神经、生殖等多个脏器和系统造成损害。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是布鲁氏菌侵犯脊柱(椎间盘、椎体、肌肉)导致的脊柱感染性疾病,在国内外发生率报道不一,约占布鲁氏菌病患者的2%~53%,发热和脊柱局部疼痛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该病若治疗不及时容易转化为慢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而且该病通常容易复发和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尽管目前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在临床越来越

 常见,然而大部分临床医师对其诊断和治疗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研究,有些观点尚未达成一致,临床诊疗欠规范。

 病原学、传播途径及流行病学特征

 一、病原学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阴性不运动细菌,无荚膜(光滑型有微膜),氧化酶阳性,可还原硝酸盐,在细胞内寄生,可以存活于多种家畜和人体内。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二、传播途径

 牛、羊、猪是动物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人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无年龄和性别差异,主要取决于免疫状态、感染途径、染菌载量、染菌种型等多种因素。人感染布鲁氏菌主要为直接接触感染,如动物接产、屠宰、入肉加工。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夜间盗汗、厌食、头痛、肝脾肿大、关节疼痛、腰背痛等全身及局部症状。

 三、流行病学特征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季节性较为明显。

 共识 1: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是人体感染了布鲁氏菌而患的人畜共患疾病、人感染布鲁氏菌病主要为直接接触感染,如动物接产、屠宰、入肉加工等,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

 临床表现

 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1~3 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1. 发热:

 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颤、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病例。

 2. 多汗:

 3. 肌肉和关节疼痛:

 4. 乏力:

 5. 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6. 其他:

 共识 2: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多发于中青年,常累及腰椎、其次是胸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夜间盗汗、厌食、头痛、肝脾肿大、关节疼痛、腰背痛等全身及局部症状。

 专科查体

 共识 3: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专科查体主要是脊柱受损后出现的肢体疼痛等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二、细菌培养

 其中,血液最常用。

 三、血清学检测

 检测机体对菌体细胞膜上的光滑脂多糖(S-LPS)产生的抗体。

 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2. 血清凝集试验: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4. 布鲁氏菌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 试验):

 5.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及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五、其他检查

 共识 4: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凝集试验、ELISA、布鲁氏菌病抗 2-免疫球蛋白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细菌培养等。

 病理学检查

 共识 5: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病理学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由布鲁氏菌破坏导致的细微变化,Gimesa 染色通常可发现布鲁氏菌。

 影像学检查 一、X 线检查

 二、CT 检查

 三、MRI 检查

 共识 6:

 MRI 检查是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早期首选的检查方法,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能早期发现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局部病变、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早期很少有死骨形成,一般椎体塌陷也不明显,极少有脊柱后凸畸形.”花边椎”是布鲁氏菌性脊柱炎 CT 扫描的特征性表现。

 诊 断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目前主要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

 1. 流行病学表现:

 布鲁氏菌病在我国主要见于西北、内蒙古、东北等农牧区,易感人群为从事畜牧养殖业的牧民、接触含菌标本的实验室人员及饮用或食用未经灭菌的乳品及肉制品人群。

 2. 临床症状:

 (1)全身症状:发热、寒颤、头痛、多汗、乏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或伴男性睾丸炎及女性卵巢炎。(2)局部改变:关节肌肉疼痛、游走性疼痛及骨关节器质性损害,脊柱感染症状为胸部、腰背部持续剧烈疼痛,以腰背部疼痛多见,肌肉痉挛、局部压痛、叩击痛,伴活动受

 限,或见脓肿及神经根症状等。

 3. 影像学检查(X 线、CT、MRI):

 观察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其他影像学表现还有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骨质硬化、椎间盘破坏、韧带钙化、椎旁软组织脓肿、硬膜外脓肿,以及少数椎体两侧可见骨桥形成等,结合病原分离培养、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和标准血清凝集试验滴度≥1:100。符合以上标准可确诊布鲁氏菌性脊柱炎。

 共识 7: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目前主要结合患者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二代测序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治疗。

 治 疗

 一、药物治疗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及关节痛等感染中毒症状时期,主要采用联合抗生素保守治疗,且联合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和链霉素等3 种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二、手术治疗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手术时机存在争议。

 (一)手术入路的探讨

 (二)后方入路手术优点

 (三)Quadrant 通道辅助下的 MIS-TLIF 技术

 三、注意事项

 共识 8: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包括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头孢曲松、链霉素等,利福平+多西环素联合治疗一般能取得良好效果。

 共识 9: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手术治疗,一期后路或前路手术均可达到病灶清除、重建脊柱稳定性及病变节段融合的目的。术者应根据自身技术特点实施对患者创伤最小的外科手术,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基础上将手术时机前移可早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疗程。

 总结与展望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应引起足够重视,对患者的诊治在科学的角度上达成共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方面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与深入研究。未来,对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

 防治研究应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开展:(1)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建立国家或地区性的登记系统和数据库;(2)疾病早期诊断技术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3)更为有效及规范的治疗方案的研究;(4)加强手术方式的进一步改善及规范化研究;(5)疾病防治措施的进一步落实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