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胡萝卜先生长胡子》教学设计公开课(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围绕“预测”的主题展开编排。《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为略读课文,在本单元中起到运用方法、练习预测的作用。本文是一篇没有结尾的童话故事,讲述了胡萝卜先生有一根不断变长的胡子,被小男孩剪了一段放风筝,还可能会被鸟太太当作晾尿布的绳子……文本情节与学生读过的许多故事一样,具有“反复”的特点。
根据课前导语“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题目、插图、生活经验、联系上文这四种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预测,体会预测的快乐。课后习题 1 以四人话题交流的形式,对预测的内容、预测的依据、及时修正预测提出了要求。课后习题 2 给出了文章或书的题目,要求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什么,将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阅读量已经有一定积累,在平时的阅读中,也会有不自觉的预测故事发展的情况。但是,缺乏预测的方法和训练。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后,已经初步了解借助题目、插图、上文和生活经验进行预测的方法,在适当的引导下,可以尝试运用方法进行训练,并发现文本特点,习得预测需要合理依据和不断修正等。这四种预测方法中,“联系上文”对学生来说是较为生疏的一种,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建立一定的支架,降低难度,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
1.尝试以题目、插图、生活经验、联系上文等方法,有依据地边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能根据实际内容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
2.发现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发散思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预测故事接下去发展的几种可能,激发阅读兴趣,体会预测的快乐。
教学重点:尝试以四种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预测故事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能根据实际内容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体会预测的快乐。
教学难点:发现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设计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的差异,因此设计了两次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在小组学习活动过程中,组内以生带生,组间明确竞争,并以星级标准量化评比。
二、建立对话式的教学关系,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本次教学设计力求还学于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得并内化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
板块一
牛刀小试, 边读 书 边 预测
1. 回顾 导入: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一座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还知道了一些边读书边预测的方法。说说有哪些方法。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方法来读一个有趣的故事。
首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指板书,读题)。看着这个题目,预测一下长着长胡子的胡萝卜先生会是怎样的? 2. 铺垫” “预测” :
(1)第一段:这么会猜,胡萝卜先生都忍不住出来和大家见面啦,(ppt 出示图片)打个招呼吧。胡萝卜先生有一件令他发愁的事。
(ppt 出示第一自然段)。
“愁”字教学:
①大家仔细看这个愁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 A.哦,这位同学根据愁字的字形,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这方法不错,要是能把愁字的意思也编进顺口溜里去,那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记忆了。
B.秋天心里直发愁,你真厉害,这样的顺口溜既帮助我们记住了字形,又记住了字义。我们以后给生字编顺口溜也可以这样编。
②给愁找找朋友吧,ppt 出示积累。
(2)第二段:ppt 出示,谁来读读?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预测呢?你的依据是什么?真了不起,你们不但有预测,还能说出自己的依据。老师也有自己的猜想,ppt 出示。
3.” 初试“预测”:接下来故事又会怎么发展呢?我们来个预测大比拼吧。
(1)ppt 出示挑战一:
小组合作:
①四人一组,绿色组员负责将大家的意见填表,红黄蓝三人轮流朗读第三到第八自然段。
②在读完第三、第五、第八段时分别将书倒扣在桌子上,四人预测故事的发展,形成一致意见后,绿色组员记录,其他组员接着往下读。
故事里的内容 预测的依据 预测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
果酱营养丰富。
胡子会越来越长。
第五自然段: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第八自然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评星标准:一星:有预测。
二星:有预测,有依据。
三星:有预测,有充分合理的依据。
(2)展台讲评,评星(评价重点指向预测依据)
相机渗透“及时修正预测”:老师发现有的小组的预测和故事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指名。是啊,当我们发现预测和实际内容不一样时,我们要及时修正自己的预测。
4. 发现“反复”,概括梳理:
(1)发现“反复”:老师发现,很多小组都是预测鸟太太会用长胡子来晾尿布。
预设:
①上一环节学生有联系上文小男孩放风筝的:有个小组特别厉害,他们利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预测下文都是写胡子帮别的动物忙的。这种相似的情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中,也同样出现过。ppt 出示老屋一文,总结老屋帮人的三件事。这种特点,我们称之为“反复”。
②学生未能联系上文的:想想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到依据呢?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ppt 出示老屋一文,回顾三件事。你发现了这三件事都是老屋帮助小动物们的,这种相似的情节,我们称之为“反复”。
(2)概括梳理:你能概括一下,课文写长胡子分别用来帮助谁做了什么事吗?指名。预设:
①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可以给小男孩当风筝线,让他的风筝飞得更高。你表达得很完整,谁能把这个句子表达得更简洁呢? ②长胡子给小男孩当风筝线,嗯,简洁多了,要是能再简短一些就更明了。
③给小男孩当风筝线。嗯,简洁明了,板贴。第二件事,我们能不能也这样来说呢?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谁能照样子来概括?你真棒,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能一次就把第二件事给概括出来了。板贴。
想看看原文吗?相机出示鸟妈妈晾尿布原文,指名读。
板块二
尝试续编, 预测故事结尾
1. 预测故事发展: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动物,它们又会和胡子有什么关联呢?挑战又来了,这次的小组合作给大家 5 分钟的时间。ppt 出示:
小组合作:
(1)小组讨论预测故事接下来的发展,由绿色组员负责整理,完成思维导图。
(2)选择其中一种,仿照课文展开说说,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全班发言。
2. 展评。老师挑选了两份学习单,请同学来点评。
预设:嗯,这一份学习单紧紧抓住了“反复”的特点,导图中的几种可能都是围绕长胡子的用处来展开的。那这一份呢?你来评一评。你的眼睛真尖,这一组孩子写了三种反复的情节和一种不一样的情节来作为结局,你们觉得这样的想法怎么样? 3. 适当提升,预测结局:那么终极挑战来了,故事是不是就这样无限“反复”下去呢?指名。
预设:
①这位同学觉得这样无限循环下去也挺好,那就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了。你们同意吗? ②看来大家都不太同意,你来说说原因。这位同学觉得如果总是这样反复的话,就没有新鲜感了。看来你有当作家的潜质呢。是啊,孩子们,作家们不会把自己局限在眼前的固有思维中,他们总是能别出心裁,高屋建瓴,成就语文的诗和远方。
想不想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出示。
板块三
拓展延伸, 看题目猜内容
1.。
完成预测习题。孩子们,故事到这里就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实践了联系题目、上下文、生活经验和插图等预测方法。这些在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可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出示题目,请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预测一下内容。将你的预测写在课堂作业本第二题。
2. 引导拓展阅读:孩子们,光看题目,只能预测书中的一部分内容。真正想走近经典,想探求作家的思维脉搏,那就拿起你心爱的书,好好读吧。如果能在阅读中用上今天学到的一些方法,相信你会离作家们又更近了一步。
板书设计: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题目
小男孩放风筝
插图
鸟妈妈晾尿布
生活经验
……
联系上文
(反复)
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于“预测”的兴趣浓厚,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
一、关注单元目标定位,允许学生差异发展。
学习“预测”是本单元的重点。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按照平时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红、黄、蓝、绿四种。在“边读边预测”和“预测故事结尾”两个环节,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给不同颜色的组员指定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活动任务。在独立完成任务的基础上,组内以生带生,组间明确竞争,并以星级标准量化评比,提高学习热情。从课堂学习单反馈来看,两次小组合作的效率都较高。
当然,在关注有依据预测的同时,充分重视进行多维度的预测,不追求绝对统一,而是引导学生找到更合理的依据,或者帮助其修正想法,然后继续预测。
二、在学生能力未及处组织学习活动。
在对故事发展进行“预测”的环节,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信息变成可视化的脉络,这个“整合”过程就相对比较顺利。从小组学习单的反馈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反复”的特点,并能发散思维,构思出用胡子当跳绳、用胡子当渔线等情节。但是在我看来,仅仅让学生止步于此还是不够的,在掌握了“章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思考是否一直这样“反复”下去,进而引领学生更加贴近地触摸作家的思维脉搏,领略“章无定法”的更高境界。
阅读是一场发现之旅,一篇文章能带给学生的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支架,要形成能力,必须不断向外延拓展,去发现同一类文本阅读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