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象耳朵,微课程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
19 、 大象的耳朵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第一自然只有一句,直接写大象的耳朵。第二至七自然段侧重写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第八至十一自然段写大象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以及竖起来的后果。第十二至十三自然段,写大象的最后一次改变。
学习目标
1.认识“耷、咦”等 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等 8 个字,会写“耳朵、扇子”等 8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重点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今天就让我们一篇和大象有关的课文《大象的耳朵》。(板书:大象的耳朵)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
②指名分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对字音读得准确、语句读得流畅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帮助) 2、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读文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出示多音字:似、扇、觉。
4、出示慢慢地和 ABAC 词语。
5、理解“耷拉”“自言自语”“心烦”等词语,可以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理解。
耷拉:松弛地向下垂着。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四、精读感悟,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第 1 自然段。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①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
②引导学生抓住大象的外形,运用“像”造句。
预设: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四根腿像四条柱子。
2、朗读课文第 2-5 自然段。
师:想一想,小兔子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它的心理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总结出朗读的语气。(吃惊、痛心) 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小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 学生自荐朗读,然后齐读,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小兔子的心情。
朗读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们要用重读、拉长语气等方式读出小兔子看到大象耳朵耷拉着的时候的那种惊奇以及痛心的情感。
3、朗读第 6、7 自然段。
①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②大家都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③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答案。
五、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1、文中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都有谁说了大象的耳朵?(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 3、大象一开始是怎样做的?最后又是怎样做的?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六、总结全课,谈论收获 大象先是对自己耷拉着的耳朵产生怀疑,结果想办法让自己像其他小动物那样竖起自己的耳朵后心痛又心烦,最后还是把耳朵放了下来。大象的这种变化过程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1:人应该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预设 2:人应该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不要轻易盲从别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