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模型建构(范文推荐)

时间:2022-07-20 14: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模型建构(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模型建构(范文推荐)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模型建构 ——The Construction of Measurement Model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

 者:

 朱德全

 作者简介:

 朱德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 400715

 原发信息:

 《教师教育学报》(重庆)2016 年第 20164 期 第 53-63 页

 内容提要:

 综合运用文献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建构中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体系以全面监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量指标体系包含了入学公平、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保障和办学效益共 5 个一级指标、16 个二级指标;各维度信度良好,5个维度的 α 系数分别为 0.765、0.842、0.816、0.880、0.823,整个模型的 α 系数为 0.816,各维度之间的拟合度及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测度模型的效度良好;基于专家打分,5 个维度的权重分别为入学公平 0.106、办学条件0.142、师资队伍 0.234、经费投入 0.251、办学效益0.267。

 The Construction of Measurement Model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模型/测量学性能

 vocational education/balanced development/measurement model/surveying properties

  期刊名称:

 《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

 2017 年 02 期

 中图分类号:G40-058.1;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16)04-0053-11

  一、问题提出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在恩格斯提出“城乡融合”的理念之后,斯卡利特·爱泼斯坦与戴维·杰泽夫的乡村增长区域、乡村增长中心和城市中心的三维城乡合作模型,缪尔达尔的“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等理论推动了城乡统筹运动的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内,英国掀起了“新城运动”、美国开启了“乡村复兴”、法国推动了“乡村新城”、德国实施了“城乡等值化”、挪威推出了“乡村计划”、日本也启动了“造町运动”等。这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而不同”,虽然各自采用不同模式、不同的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但是都积累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等有效推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国际经验[1]。我国自“五个统筹”提出以来,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已经 10 年有余,也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先后诞生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庆模式①、成都模式②、绍兴模式③等先进经验[2]。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资源最大最优利用的战略选择,是保证城乡居民享受均等职业教育服务权利的重要举措,是改变我国职业教育城乡失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3]。

 尽管职业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公平性缺失引发的职业教育机会的区域性失衡,支撑性不足引发的核心教育资源的匹配性失衡,协调性孱弱引发的职业教育结构的局部性失衡,水平性阻滞引发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效力性失衡等问题[4]。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不同区域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类型与行业产业部门的需求不协调,社会大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等问题突出[5]。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当前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公共理性缺失和多重制度阻隔的信息不对称,国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等不同治理主体在各自不同治理逻辑的驱动下走向了行动中的自由博弈[6]。又由于传统科层制的痼疾,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治理出现了以成果为导向的“行为偏向”,整个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治理陷入了一种迭绎循环的低效率困境之中,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具体的标准和操作性定义众说纷纭,缺乏统一的标准[7];其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不明,缺乏大型的实证研究;最后,难以确定推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作。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之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成了新时期的战略重点,甚至关系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和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因此,明确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标准,对于开展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和实践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借鉴现有的教育均衡测评指标体系,基于局部地区的大样本抽样,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制定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的基本维度与评价标准,从而全面监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效果,以期为科学评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进而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二)研究程序

  本研究遵循量表编制的一般过程,研究按照从理论到实证的研究设计,整个研究进阶分为“三阶段六步骤”,如图 1 所示。

 图 1 指标体系确定程序

  其中,第一阶段是文献研究阶段,也就是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元分析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明确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趋势、热点主题等;二是对文献主要观点进行回顾。第二阶段是指标体系设计阶段。第二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基于文献和访谈,确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维度,并在每一个维度之下,确立对应的观测点。第三阶段是指标体系的测度验证阶段。第三阶段的主要工作:一是借助 SPSS 20.0、AMOS 20.0 和 MEC 3.1 统计分析软件,运用项目分析、因子分析等分析方法探究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评体系的基本结构,并借助SPSS20.0 统计分析软件,对测评体系的性能进行测试;二是运用德尔菲

 法(Delphi method)和层次分析法(AHP),对整个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值,设定权重。

  (三)研究实施

  1.研究工具

  为建构比较有权威性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评指标体系,本研究自编问卷,并邀请职教专家和职校教师对指标体系的维度与项目进行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审查。问卷原始项目与维度主要来自于文献和开放式访谈。

  (1)元分析。采用文献分析法,查阅已有的文献,包括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文献,借助文献分析软件 Ucinet 6.0 和 SATI 3.2 进行文献内容分析,探索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评的常用指标,并作为初始项目的一部分。

  (2)半开放式访谈。在重庆市 5 所高职和 5 所中职学校以及重庆市评估院邀请到 20 位职教专家与职教教师,就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问题、重点工作、评估督导等方面进行访谈,从而确定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量的实践性指标。

  综合来自文献和实践的原始项目,整理成包含 23 道题目(含背景变量)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同时,为了检验初始问卷是否存在表述不清、语意模糊或者过于专业化的现象,问卷编好后请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各两名进行审阅,确保所有指标能够准确反映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容。基本观测点形成之后,采用 5 级量表的

 评价标准,就每一个原始项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从 1—5 的等级量化。

  2.样本选择

  在指标体系初创之后,研究者将每个初始维度和每个观测点打散,重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对维度与观测点的必要程度作实地调查。调查抽样的选择充分考虑代表性、随机抽样的要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办法,分别在高校职教研究专家、高职与中职学校教师中发放“指标体系建构调查问卷”60 份,回收问卷 54 份,有效问卷 54份,有效回收率为 90.0%。样本的分布如表 1 所示:

 (四)数据处理

  在对问卷和数据进行必要核对之后,把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编码、整理并保存,数据分析主要用 SPSS 20.0、AMOS 5.0 和 MEC 3.1 统计分析软件执行。收集的数据在测算之前,应经过数据同趋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在具体数据分析方法上,综合比较国际国内的各种数据测算方法,选择差异系数作为衡量的主要指标④。

  差异系数,也称变差系数、离散系数、变异系数,用 CV 表示。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是测算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差异系数通常用标准差计算,因此,差异系数也被称为标准差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V 为差异系数,S 为标准差,X 为总体平均数。可见,离散系数越大,代表其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其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差,反之亦然。

  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建构的过程与结果

  (一)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初始框架

  1.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观测点的遴选原则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综合化变革,关于其测评的观测点很多。本研究在构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时,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是由一系列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指标的选建应以相关理论作为指导,同时结合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有关的典型案例,从而清晰、易懂地诠释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第二,操作性与体悟性兼备。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的数据必须能够被搜集和计算,收集到的数据可重复、可检验;同时,也要保证所有指标通俗易懂,有助于人们感受与反思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第三,力求简化,突出重点。在利用统计学方法描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时,如果挖掘的细节过多,不仅容易掉入相互解释的死循环,还会让事实变得更加模糊。所以,本次研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探究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力求简化有关维度与指标,同时突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素。

 2.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的观测点框架

  广义上的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与法律制度。从宏观层面分析是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与统筹,从中观层面分析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与统筹,从微观层面分析是学校教育过程包括内部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的均衡与统筹、教育结果的均衡与统筹以及教育评价的均衡与统筹[8]。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可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个是区域内职业教育机会供给和区域人口(劳动力)对职业教育需要之间的均衡,可称作入学机会均等;另一个是区域内职业教育毕业生供给量和用人单位需求量之间的均衡,可称作就业均衡[9]。一般意义上,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包括 4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的统筹、二是机会的均等、三是质量的统筹、四是结构的统筹[10-11]。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又与多位职业教育专家和教师进行了访谈,最终确定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 2 所示。根据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本研究将均衡发展指标分解为入学公平、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保障和办学效益共 5 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中,入学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核心要素,也是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观测点包括:每万人高职/中职在校生数、近五年招收学历生递增/减率。办学条件指标是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条件。其观测点包括: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等。师资队伍指标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的关键所在。其观测点包括:生师比、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高学历教师比例等。经费保障指标是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其观测点包括:生均教育投入、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等。办学效益是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结果的体现。其观测点包括:学生满意度、近五年毕业生数、毕业生获双证比例、一次性就业率、毕业生岗位薪酬等。

 图 2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初始框架

  (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性能分析

  1.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指标的因子分析

  为了探究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指标构建的合理性,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法抽取公共维度对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对《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 KMO 和 Bartlett 球型检验,如表 2 所示,KMO 值为 0.576。根据学者卡塞尔(Kaiser)的观点,如果KMO>0.5,问卷即适宜做因素分析,所以本问卷适宜做因素分析;同时Bartlett 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 536.100,P=0.000,因此,拒绝Bartlett 球形检验的零假设,同样证明了问卷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同时,以特征根大于等于 1 为因子抽取的原则,并参照碎石图来确定指标抽取因子的有效数目。如表 3 所示,特征根大于 1 的因子共计有 5个,且都在 1.130~5.067 之间,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70.23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法抽取公共维度。经过几次探索之后,最后抽取出 5 个维度,其贡献率为 70.233%。各个指标在相应维度上具有较大的负荷,处于 0.501~0.895 之间,具体结果见表 4。其中,毕业生岗位薪酬的因子负荷低于 0.5,因此,可以考虑删去毕业生岗位薪酬这一指标。如此,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测评指标体系就包含了 16 个二级指标(观测点)。

 结合主成分因子抽取结果与观测点的分布,我们依次把 5 个因子命名为:入学公平、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办学效益。每个因子与观测点的对应关系如表 5 所示。

 2.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指标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为了检验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建构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5 维度模型”是否合理,笔者还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如表 6 所示,尽管 /df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