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师教学设计《北宋建立》示范教学教案【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1 《北宋的建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 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重文轻武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教师出示汤因比、余秋雨的名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北宋的建立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
时间:
人物:
定都:
事件:
2、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实《陈桥兵变》。
3、地图展示:北宋取代后周。
(二)北宋的统一 1、提问:北宋是如何推进统一的?是否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教师讲解方针及意义,展示课本 29 页地图,强调北宋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教师出示材料,引入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2、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宋太祖从哪些方面着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强化中央集权? 3、教师讲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其影响。
①军事上: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问题:宋太祖是怎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的呢?(引导学生阅读 P29 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
B 控制军队的调动 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宋太祖采取的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对朝廷构成威胁。)
②行政上:
A 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宰相不止一人,并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教师课件展示北宋的中央机构 B 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教师展示 30 页材料研读,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提问:宋太祖采取以上措施有什么作用?(削弱了宰相权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但也造成官僚机构的臃肿。)
③经济上:
A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
B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提问:采取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4 影响: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四、重文轻武的政策 1、由 31 页“教材研读”引入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3 2、如何理解宋朝的重文轻武。教师课件展示 31 页“相关史事”。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读书思考:
宋朝重文轻武的原因、措施和影响各是什么? 4、教师讲解 (1)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
A 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课件展示文臣统兵代表欧阳修 这一措施有何弊端?(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B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教师课件展示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时科举取士的人数。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影响:出示教材 32 页“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重文轻武的影响 积极: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②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①军队战斗力减弱;②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措施及政策是一柄双刃剑,,既给宋朝带来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兴盛,但同时有造成了政治上的腐败、军事上的软弱,我们应辩证地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