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学习心得体会7篇
学习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学习心得体会篇1
今年两会提出重点工作包括减税、降费、消费、创新、乡村振兴、环保、教育、医保、住房……这些都事关老百姓切身,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不仅学习好两会精神,更要把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做好服务工作,踏踏实实地办好群众的每一件事,大家团结一致,我们的祖国会更加好。
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我们看到了“大国担当”,当代青年要在“继承和创新”的探索中开创局面,要有“乘风破浪”的拼搏精神,要有“继往开来”的改革精神,勇于突破思维定势,既要继承过去的成功经验,又要摆脱“路径依赖”,学会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以新思路、新举措、新观念努力打开工作新局面。
学习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学习心得体会篇2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我们伟大的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奋进、共同拼搏的结果。新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也是肩负重担的,人之立、国之强,从来不会自己到来,需要我们拼搏争取、双手创造、接力奔跑。
坚定信念,做新时代的见证者。走过20xx,迎来2022,听着报告中的一组组数据,一件件举措,一幅幅画卷,使人激动、让人自豪,同时也给人期待和憧憬,中国越来越强大!我们是幸运的一代,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了中国风采,期待2022年新时代的中国!
心有担当,做新时代的开创者。万事开头难,但越是艰难越要向前,历史前进的车轮永远都不会为了谁而停下来,我们在新时代要勇做开创者。心中有勇于担当的执念和敢于斗争的勇气。
牢记使命,做新时代的建设者。《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举措并不是一个人或者某个人做好的,是通过千千万万个各行各业的人共同完成的。2022年的政府工作已经定好了蓝图,现在需要的就是大家齐心协力。不管在什么岗位,在什么地方,都要时刻不忘初心。只有撸起袖子、真抓实干,才能无愧于这个美好的新时代。
2022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学习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学习心得体会篇3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走过2021,迎来2022,听着报告中的一组组数据,一件件举措,一幅幅画卷,使人激动、让人自豪,同时也给人期待和憧憬,中国越来越强大!做这个美好时代的见证者,就必须要心中永存共产主义的明灯,在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格局中找准方向,同时要脚下一步一个脚印走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好地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我们是幸运的一代,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风采,期待2022年新时代的中国。
学习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学习心得体会篇4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学习心得体会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22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2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伴着春天的气息,再一次牵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迈着奋斗的脚步,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逐梦前行。
人民的声音就是时代的声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是我们执政的底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我们从人民中来,必须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造福人民。从全国两会不断传来的“最美的声音”中,人民的声音最是动听。
“民有所盼,我有所应”。纵观每年的全国两会,民生领域里的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关于进一步改善民生的提案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一年以来,各位代表委员们深入基层,沉下身心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把人民群众迫切的需求牢记在心,并一一作出回应。他们也将这些群众的“呼声和“良言带到了今年的全实干是最掷地有声的回答。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正值青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挑战自我,没有理由不去奋力拼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不断奋斗,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才能不负韶华,与这伟大的新时代共频共振。
学习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学习心得体会篇6
科技人才评职称“看能力”值得期待
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不将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多项具体举措,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
我国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不将论文、外语等作为职称评审限制性条件,这条消息令人欣喜,也是广大科技人员盼望已久的。一直以来,我国在职称评定中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严重,也颇具争议。而一旦有了职称、论文、学历、奖项,科技人员就可以“赢者通吃”,而对那些职称、学历较低或奖项较少却很有实际能力的人,无论是在职称的评定、享受的待遇,还是科研立项申请等方面,就会受到重重限制。
在去年末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评价更为科学、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政策要向基层倾斜。而本次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即是在科技人员中率先出台的具体措施,也是对科技人才职称评定的重大改革,可视为朝着职称评定向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实际的正轨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必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
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说到了人们的心坎里。以往在职称评定中,只看申请者的学历、论文、奖项等,基本不看实际能力。而只看“纸面”资历,无非是论资排辈,既耽误了科技人才的职称晋升,也使其工作积极性遭受严重打击。由于职称问题产生的各种矛盾不断,抱怨声四起,既不利于工作,更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就职称评定中存在的弊端,要求改革的呼声一直很高,而“意见”的出台,就是对此做出的积极回应。
“意见”提出,“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不把人才荣誉性称号作为承担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确定的限制性条件……强化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落实职称评审权限下放改革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大型企业等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审。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这是在淡化原有的成绩,下移职称评定的权限,更加注重基层人才职称评定的特殊性,也是在鼓励“再接再厉”而非“吃老本”。
鼓励创新,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更强调实际能力,而不是让已经有了些成绩的人“坐享其成”,可视为职称评定的一次根本性变革,看来这次要“动真格”了。不过,出台“意见”仅是第一步,各地如何贯彻执行还需要一些时间,如何使“意见”精神落地,使其不走样,还有不少工作要做。由于受原来科研业绩“量化”评价体系的影响,如何做到“意见”中以“看能力”来评定职称,尚需要具体的配套措施来保证。而最令人担忧的,恐怕还是要防止“意见”沦为“一纸空文”,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觉。
事实证明,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确实已到了该克服的时候了,因为按照原来的做法,已经导致了很多学术腐败,压制了创新,极大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而“意见”的出台,就让人们看到了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希望。所以,唯有把“意见”精神贯彻到底,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其都能发挥所长,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尽心尽力。
学习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学习心得体会篇7
“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春日里,我们迎来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我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心情如今天北京的天气一样灿烂!在听取报告的过程,代表们多次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李克强总理所作报告的充分肯定。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所取得的成就,让代表们备受鼓舞,振奋人心!”全国人大代表、汕头超声电子显示器事业部工艺高级工程师黄贵松激动地告诉记者。
黄贵松说,在国际形势严峻、世纪疫情肆虐的环境下,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在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的情况下,全国财政收入仍然保持10.7%的增长,为今年的经济持续发展打下了强劲的基础。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今年预期非常好,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可用财力明显增加,新增的财力要下沉基层,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一串串令人鼓舞的经济数据,一项项铿锵有力的政策落地,让我感受到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对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与信心!
“我关注到中央政府仍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作为新型显示行业触控显示模组制造企业的代表,我们要充分利用政府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增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政策扶持,更有信心加大对触控显示技术及相关产业应用的研发投入,攻克技术瓶颈,以技术创新加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也要增加对生产线工艺技术的优化、升级投入,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助力企业提质增效,达成企业既定经营目标。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汕头实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大局,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深情厚望!”黄贵松信心满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