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间:2022-10-19 15: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泰勒说:“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这句话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一个老师,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营造生动的学习气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素质,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纲领和方向。但就某个学科而言,应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下面本人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 加强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象、直观、生动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之一,五颜六色的化学变化,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配合实验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上,让学生能围绕教学主题系统地、分层次地、深入地展开思维。如在讲初中“绪言”时,什么是“火”?为什么会有“火”?铁可以烧吗?真的有“鬼火”吗?等一系列与“火”有关的问题,问题的提出,必定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这样设疑激趣,使学生的求知欲倍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以化学实验为诱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化学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装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再取两个一样的气球,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固体,套在试管口,同时把气球中的固体倒入试管,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其中一个气球马上鼓起来,而另一个气球速度慢很多。这一实验现象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地进行探索、讨论。原理:碳酸钠与酸反应经两步,第一步,CO32-+H+=HCO3-;氢离子过量进行第二步反应HCO3-+H+=CO2↑+H2O,所以生成气体的速度慢;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只有一步,HCO3-+H+=CO2↑+H2O,生成氢气的速度当然就快,让学生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理解更透彻。这样的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了课堂教学秩序,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化学教师对此已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为学生提供了掌握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如用蔗糖和浓硫酸做“黑馒头”,做这个黑馒头为什么要加水?这个馒头为什么又黑又松而且还有一些怪味道?学生就会热烈讨论,积极思考。“黑”是因为浓硫酸的脱水性,使蔗糖碳化而变黑;“水”起到提供热量的作用,浓硫酸稀释放热;“松”是因为有气体生成;“怪味”是因为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原理:C+H2SO4 CO2↑+SO2↑+H2O。通过思考和参与,学生对该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一改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教学方式,某些实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学生演示,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比如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性质自己设计出整套装置,再实际操作。其装置如下: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再思考、讨论、解决,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自然觉得学习得轻松,掌握得牢固,理解得透彻。

二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位好的教师对学生“授之以渔”,要在课堂教学中多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碱金属元素”学习中,让学生利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以金属钠为例,学习碱金属元素的性质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在化学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那么碱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又由于电子层数递增,化学性质呈递变规律,什么规律,为什么?同时渗透元素周期律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三 创设生产生活情境,增加学习的探索性

创设生产生活情境,增加学习的探索性,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习中的成功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讲到燃料的充分燃烧时,创设煤气在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燃烧,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以液化气灶改为燃烧管道煤气应怎样改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他们学有所用,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

当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可用新的内容、新的观点、新的教具、新的板书等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唤起是展开化学思想的启动器,学生有了兴趣,上课便能全神贯注,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便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便可积极主动地认识、实践和创造,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只有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