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对乡土地理教学效果与途径的探究

时间:2022-10-19 20: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实践,创设有效条件和途径,加强乡土地理的教学。” 乡土地理即家乡的地理,是学生身边熟悉的环境,让学生感到亲切。乡土地理融入教学,不仅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爱乡的情感,教学效果明显。

关键词:乡土地理 教学效果 教学途径

结合我国“乡土地理”教学的实践并综合考虑我国各地区的特点,新课程标准中对“乡土地理”的范围作了如下的规定:一般要求以“县一级行政区”为单位,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也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比如赣州市学生学习乡土地理,即可对赣州市管辖范围内赣南十九个县市区的多雨丘陵自然地理特征和以客家文化为代表的人文地理特征的学习。

一、融入乡土地理的教学效果

1.激发爱乡情感,提高实践能力。“学生在乡土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特征和发展优势,通过对家乡自然环境或社会经济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评价,对家乡未来建设献计献策,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就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了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 学生学习乡土地理,不仅仅是学会知识和原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教师将地理知识与学生每日耳濡目染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利用课堂中学到的地理原理和方法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和措施。在这一过程中,既能落实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通过切身体会,学生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努力学习的情感自动萌发,情感教学目的也得以实现。如:学习我们的家乡赣南时,教师先介绍赣南自然条件并不优越,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号称“八山半水一分田”,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酸性强。然后强调赣南客家先民披荆斩棘,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不仅生存了下来,并且改良了土壤同时将坡地改造成层层的梯田,种上了一垄垄的茶树,创造了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赣南采茶戏。学了这些,赣南学子会自然萌生继承先民光荣传统,建设美丽富饶家乡的雄心壮志。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课程标准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光在课堂上和书本中是很难真正树立的,必须在实践中通过反思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逐步形成。如:在讲到生态问题时,赣南作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基地,有色金属厂矿企业众多,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某个区域的厂矿企业排污情况,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情况及产生后果开展课外实地调查,让学生发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会产生哪些问题,并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及时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知识的应用就得以树立和完成,个人的环保意识得到提升,保护家乡环境的责任感更加强烈。

3.培养创新能力。“乡土地理从学生身边最接近最熟悉的小区域入手,学习研究人地关系是区域地理学的最低层次或基本层次,承担着区域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蕴含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丰富素材。”如在讲到森林的环境效益时,教师可设计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赣州城郊峰山。教师预先描述峰山上世纪八十年代森林覆盖率较低,基本是荒山,水土流失严重,峰山脚下沙石镇火燃村靠山无柴,靠水污水,缺衣少食,癌症患者多,生活十分贫困,村民纷纷外迁。再展示如今的火燃村变为赣州优质矿泉水产地,赣州绿色产品基地和重要自然风景区。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比较这一变化过程,理解该知识点,进而体会江西省实施的“山江湖”工程的生态措施取得的实效。通过对比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方案措施的讨论也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新性观点和创新能力在分析、对比、讨论和问题的解决中得到闪现和锻炼。

二、渗透乡土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结合教材,抓好课堂。课堂是以教材为蓝本来落实教学大纲的。因此,乡土教学的主要途径首先要结合教材,抓好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文字、图表、探究活动和多媒体数字影像等方法。学生从家乡的环境入手,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教材知识与周边实例紧密结合起来,课本理论有活生生的案例验证,学生印象深刻,知识掌握速度快且不易遗忘。同时,抓好课堂也为学生课外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讲到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内容时,教师必然要用一到二个课时介绍赣州市特色鲜明的客家文化,教师应紧扣教材中文化区域形成、发展变化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备课时充分查阅资料,案例的引用也要典型。同时,布置课前让孩子们调查自己的家乡史,运用预习课文时了解的方法,比较自己家族的变迁与整个赣南客家民系变迁的联系。教师安排一定的时间在课堂上讨论和展示,在自由的思想和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仅落实了知识的传授,而且情感教育也能得到升华。

2.加强实践,提升质量。“对中学生较有效的实践教学是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尤其是乡土地理野外考察。只有坚持实地观察,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进一步经过创造性思维产生出创造性的产品。”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综合性、实践性强,而乡土地理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乡土地理都活生生地存在于周围环境之中,开展各种實践活动可使乡土地理知识得到延伸。例如:办墙报和专栏、读乡土历史等读物、介绍赣州名人等活动。不但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感性认识的加深。如:学校展出的“客家文化系列图文展”,介绍了赣南客家民俗、饮食、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学生热烈欢迎,产生了强烈反响,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

野外考察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外走走,一路上还可教学生辨别方向,植物名称、地貌类型等,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乡土地理的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有效的途径。如让学生参与植树活动,树立起绿化家园的观念。如讲到丹霞地貌,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赣州龙南县小武当山,现场学习这些典型丹霞地貌,知识掌握会更加牢固。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强调从身边的地理讲起,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乡土地理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旅游观光、保护环境等课外活动,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将明显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笔者感受到寓乡土地理于地理教学中,能让学生对 “生活离不开地理”“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的含义体会更加深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海莉,刘军伟,邓英达.基于新课标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探讨[J].消费导刊(教育时空),2007,(10).

[3]张素娟.乡土地理教育的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18).

[4]李章启.如何在乡土地理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