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微时代境遇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20 08:50:02 来源:网友投稿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对高校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一种“软环境”也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弘扬大学精神文化,打造优质的制度文化,營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当前,随着微信、qq、社区群等新的社交工具和媒介的出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微时代的挑战,新的社交媒体及新媒体的广泛影响,一定程度上疏离了学生对传统途径打造出来的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归属。同时,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抓住微时代带来的机遇,创造性的打造贴近时代精神和时代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在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当下微时代的特点,探索如何有效发挥微平台的优势,拓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式,新思路,建立新的校园文化微生态圈,进一步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及传统又新颖的课题,这个课题因为高校本身所承担国民教育,培养人才的功能而广受重视,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基本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理论探析性探究。解构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强调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综合实践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等。二是结合新时期价值理念的发展,从不同角度,研究不同视野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式。以上两个层面对于处于微时代境遇当中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深入,较少结合微时代的特征研究,对微时代的认知不明显,停留在初步的分析和研究上。

1 微时代内涵和特征

微时代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通讯技术为平台,凭借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微信、微博等通讯交流软件作为媒介的传播形式的时代。微时代与以往不同,它具有新的舆论形式和方式,具有新的生存环境,具有新的传播形式。集开放性和去中心性、草根性和原创性。碎片化和隐匿性等特征于一身。

1.1微时代的开放性

与传统时代相比,微时代所表现出来的信息共享的程度和资源交流的广泛程度前所未有,它提供了巨大的开放的平台,囊括了人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媒介的微时代,实现了通讯交流的及时化,资源信息的共享等。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信息内容更新更频繁。

1.2微时代的去中心性

微时代使传统媒体告别主话语权,数字技术使传播者与受者位置互换,重叠并逐渐变得模糊,自媒体的出现和流行使每个个体直接面对镜头的中心,人人携带移动终端,个人很容易成为自己时代的主角。微时代的去中心性某种程度是对传统权威的挑战,对中心任务直接的冲击。逐渐“去中心化”,甚至出现“无限中心化”的趋势。在web2.0的技术台上,信息传播交互的每一个节点上都可能是一个传送或接收的中心,传播活动早已不再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而是呈现信息传播的网状结构、双向结构。

1.3微时代的草根性

微时代实现了全民的狂欢,特别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微平台几乎成为人们普及性登录和使用的媒介,各行各业加深与微领域的合作,也是继互联网深入发展后的有一大飞跃。与此同时微媒介的使用不仅在精英阶层实现了普及,大众性的覆盖让微媒介打上了鲜活的草根性的特征。

1.4微时代的原创性

与微时代的去中心性和草根性相伴而生的是微时代激发了大众的原创热情,通过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特别是智能手机实现了个体技术层面的难以突破的功能性的升级,APP软件的窗口式对话,人们可以多种途径发布自己的原创作品,包括文章、视频等。微时代使得人人在对话中实现对策参与,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并便得传播的长尾效果更加明显。

微时代更进一步延伸了互联网时代的深度和广度。微平台进一步发挥新社交媒介和自媒体的优势,个体在微生活中更具有隐匿性的特征。

2 微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在教书育人这个主体环境下,以师生为主体,以教育为导向,以学校支持和管理为辅助,全面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的,由全体校园人共同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及其创造的全过程。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1微时代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伴随着微信、qq、微博等新社交媒介及自媒体的强势推动,微时代对校园主体的直接影响是冲击了传统的校园学习和交流的方式,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发生了变革性的改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疏离了以往校园环境文化影响的力度,从推行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来讲,推行效果并没有依托微平台来推行的效果好。本文通过两个渠道通过广泛了解和总结微时代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是依托社区群平台,设计制作并开展网络问卷,实地走访高校,实地选取90%以上的学生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经常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终端上网人数高达90.2%,每天使用手机终端上网的时间高达5小时以上,调查中显示上网主要目的是以查阅学习资料、娱乐、看电影电视剧、打游戏为主,使用更多的都是微信、qq等实时通信类手机app,更多人都认为微平台信息传播的特点偏向于便捷及时、即时互动。走访的绝大部分学生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前都要登录微平台,使用手机终端和微平台带来最大的便利则是信息获取的便利快捷性,通信联系很方便即时,网上服务智能周到,很多学生认识到微平台广泛使用也存在弊端,比如使人们远离纸质书报,使人们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和网络,网络欺诈和网络暴力等负面效应影响较大,个人隐私易被侵犯等。

二是实地调研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了解高校在面临微时代境遇,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困境和問题。通过走访,各高校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大力投入建设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课堂教学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后勤服务保障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向智能化迈进,学生管理和学生服务方面实现数字化系统管理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搞笑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校园文化也伴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突破传统校园的局限,形式和内容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趋势,一方面,微媒介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登录移动终端了解,搜集相关信息,学习课堂外的知识,除了文字外,视频、音频等各种多媒体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载体及信息传播的方式,校园主体可以多渠道、多角度多元性的接收到外在信息,而且更直接更生动、更活泼、更有趣。更容易被受体接收。另一方面,微平台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负面的信息相伴其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很多不好的间接影响。

3 微时代境遇中高校创新性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面对微时代的挑战,善于抓住机遇,充分了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诉求,充分发挥微平台的优势,创新高校文化建设的方式至为重要,从而全面而系统的构建虚拟校园微生活,建设优质的高校校园微生态圈。

3.1构建全面而系统虚拟校园微生活

依托微平台,开发设计线上微校园,打造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校内超级IP,占领校内互联网至高点。微校园仿真校园真实场景,包含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搭建基于现实物理校园的镜像网络校区,成为学校办学软实力基础设施,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平台全面开放接口所有用户都是微校园的建设者,通过开放平台,让各部门、师生、厂商、第三方公司成为建设者。从而丰富校园文化的多样性。

3.2建设优质的高校校园微生态圈

建设优质的高校校园微生态圈,强调高校除了构建系统的微校园外,更加注重线上人文生态的营造,需要构建和谐绿色健康的环境,并且焕发持久活力与动力,畅通老师学生交流互动、倾吐心声的微渠道、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同时,在这个校园微生态圈里,校园社交、办公、学习、文化、安全、管理都是保证生态圈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因子,这些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最终形成良性,优质的校园线上微生态。

本文系2017年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17A0934)

(作者单位: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