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受到教育界甚至全社会的重视。本文将深入挖掘文学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文学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路径,充分发挥文学特有的育人功能,以提升高校學生人文素养为价值诉求与目标追求,促进青年大学生与学校、社会多方面和谐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elite education stage to the mass education stag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has gradually been valued by the education community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literary resources advantage, actively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path of litera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give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literacy function of literature, improv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value pursuit and goal pursuit,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nd schools and society in many aspects.
关键词:文学;校园文化建设;应用路径
Key words: literature;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application path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9-0188-03
0 引言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这样一个举国兴文化的时代列车上,校园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齿轮。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青年群体文化自信的养成,影响着校园教学、科研、管理、文体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所高校文化自信的养成,是其长久生命力的体现。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术界已不是一个新兴话题。但是研究思路的创新力度不足,多数仍然停留在文学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贡献的角度。应用层面的研究力度不够。本文将另辟蹊径,从实证研究角度,将研究的出发点定在文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路径探索;探索路径的结果还需要有效果检验阶段,所以本文落脚点是路径效果检验及分析。路径探索与效果检验是一一对应,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搭建起本文的研究实体。
1 搭建文学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路径体系
笔者任教的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近年来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书卷校园”口号。本文倡导的文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路径体系,立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深入挖掘了文学的资源优势,利用四象限法,从课内/课外与显性/隐性两个不同的标准来做应用路径的基本分块探索。
然后再细致从文学体系出发,确定四个象限的基本思路:完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影视文学、大学语文等文学课程建设;从文学阅读、文学吟诵、文学讨论、文学创作四个阶段,层层递进来开展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工作;从文学微课和文学网络资源库来服务其他思政课程教育;从文学走廊建设、图书馆文学书籍建设、文学社团建设等方面来提升校园文学氛围。路径体系的具体设计请见图1。
四象限中,笔者就文学课程与文学活动进行了实践,以下笔者将分点论述文学实践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
文学课程: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建设实践为例。
本人在学生群体中做了相关调查: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2014级185名同学为问卷调查对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四类教学目标中,让学生们选出他们心中最重要的目标,结果见图2。
从投票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学生心中,文学兴趣与素养的需求仅次于专业技能培养,并以大比重超过文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所以无论是学校需求,还是学生追求,《中国现当代文学》都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从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目标出发,笔者进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活动改革实践,并且采访学生提炼教学效果,总结为图3。
文学活动:以《雷雨》话剧表演与现代诗歌朗诵比赛为例。
竞赛式文学活动是目前校园文化建设最活跃的活动方式,有一些竞赛还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比如笔者面向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举办的《雷雨》话剧表演比赛。让学生们分组分角色表演曹禺的《雷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话剧的艺术魅力,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与上台表演的胆量。图4是学生参与情况的调查统计,从数据中我们也能发现学生们在文学活动的收获。
除了戏剧,文学的四大体裁还有小说、散文和诗歌。诗歌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诗化校园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想境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会诗歌中的情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熏陶和精神教育,笔者用课外的时间举办了一场《诗歌朗诵比赛》。每个参与者需要脱稿朗诵,还需要专门的朗诵配乐。比赛结束还有诗歌诵的专家进行点评。每一位学生都参赛并且按要求朗诵,许多学生因为一场比赛而爱上诗歌,爱上朗诵。
2 文学应用路径体系的操作难题与效果检验
本文总结了为时三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上有许多创新点:如文学微课建设服务于思政教育这一思路;文学吟诵的实践探索等等。但该路径从设计到一步步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应用难题。最集中体现在以下两点:
行动力:新的应用路径的探索、设计和执行,对于校园师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师生们是否有时间和经历来组织校园文学活动或是搜集文学网络资源?老师们是否有能力动员学生们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或是鼓励学生阅读、吟诵甚至创作文学作品?并且,单凭中文系的力量还不够,全校有许许多多热爱文学的老师,能不能把他们的热情也调动起来?师生们的行动力直接影响着应用路径的检验。
区域合作:该应用路径如果想取得广泛而长久的影响力,还需要与地区,与临近高校合作。目前东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有意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合作,打造更多优秀的文化品牌活动。这样不仅推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推动了地区的文化建设。同时临近高校,比如德州学院的柳湖吟诵社团也有意与我院的翠湖学社合作建设校园传统文化。关起门来做文化,这样的文化犹如一潭死水。所以,这些外来合作的意向也是开展路径探究需要考虑进来的。那么以怎样的形式合作,如何长久的区域合作也就成了本文后续研究需要突破的难点之一。
3 文学应用路径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大学校园文化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校园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文学是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犹如雨露甘泉,是一种柔性的力量,在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功能和价值,潜移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应用路径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笔者从三个层次来阐述:
3.1 服务大学生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成长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推动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那些充满积极的人生理想和哲理的文学作品传承至今,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伟大的精神财富,其中的积极意义都能启迪后人。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也是知识的运用者。学生在写作中为了提升作文水平,经常会选用典故或诗句等对文章进行渲染,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促使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我是从读者成为作家的。”这样的坦言也向我们证明了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性。校园是知识的集散地,也是文化形成中心,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首先就要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
在精神层面上,如我国最早的个人诗歌总集《离骚》,就是屈原的精神写照。他的爱国精神,他的不屈思想都在诗歌中表现出来,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至今仍然可以给人以激励。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如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反思国民精神的一面镜子。文学的校园推广,不仅丰富大学生群体的课余生活,更能让他们的在作品诵读中,吸取正能量,完善人格,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
在审美层面上,文学作品能够流传,最主要的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美的艺术形式,通过欣赏,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描绘出一幅安静美好的山间景象,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则描写了一幅广袤的图景;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仅具有平仄搭配的韵律美,还有对仗工整的形式美,字面上表现出来的意境美还是有颜色、有动感的。大学生通过阅读各种体裁风格的文学作品,在充实精神的同时还能增强审美能力的修养。
3.2 服务高校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校园文学建设可以提升一所高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高校师生的凝聚力,推动教育、科研等事业更好的实施开展。文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更是为高校的底蕴和气质增添色彩。
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校园设施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而具有浓厚文学气息的校园建筑和场所,更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也有助于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比如中国海洋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空间——斯文堂,建堂伊始,就由当代作家王蒙先生与校长吴德星一起为斯文堂揭牌。而斯文堂里陳列了许多文人大家图片,向师生展示学校人文学科的发展脉络,进一步营造校园的人文氛围。“斯文堂”一名,寓意此处是文人、儒士汇聚的场所,是文学的殿堂。由此可见,文学在校园文化物质建设上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文学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比如近几年,在胜利学院效果和口碑都不错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传统文化月”、“《论语》晨读”、“读书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谷山话剧”、“中华传统礼仪”讲座、“大学生微电影节”等等,这些都与文学密切相关。而这些校园活动让整个学校的气氛活泼起来;参与活动的学生精神上朝气蓬勃,人格品质上也受到教育;而组织活动的老师们,除了课堂上的教书育人,也明白了课下服务育人的重要性。
3.3 服务社会
闭塞的校园文化建设,其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优秀的高校会与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样。
学校的文化活动可以面向社会人士开放,比如大学生微电影节、大学生话剧表演等等。学校的文化资源可以服务地区市民,比如学校教师开展的文学讲座等等。而地区的一些文化名人也可以邀请来学校为学生拓展思维。地区的文化建设更是可以引进学校。如果合作足够密切,高校还可以与地区合作,共建市区文化平台。
大学生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高校成功的校园文化熏陶下的学生,必然也会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新生力量,为社会输出建设区域文化的创意人才。
参考文献:
[1]易巧巧.应用技术型大学视域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活动改革初探.赤子(上中旬),2017(1).
[2]许军娥.用文学经典引领大学生阅读的新航标[J].职业时空,2007(19).
[3]叶林.试论文学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崇作用[J].文化建设横,2015(7).
[4]李志权.简论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引导与管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