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析王羲之《兰亭序》中自我意识的萌发

时间:2022-10-20 09:4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国书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革,绘画创作者“自我意识”的宣泄是使书法和绘画本身变成了一种独特而有意义的美,“自我意识”也给中国书画作品构筑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而这种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作者自我发现,自我剖析的一个过程。这之中的自觉便是我们所说的自我价值观的体现,而中国书画作品已脱离了现实的实用性而仅仅是发泄作者内心的情绪、情感。本文以魏晋书画名家为例深入解读在大时代背景下王羲之等人内心的自我觉醒,从中来分析在我自己的绘画创作中自我意识的发现。

关键词:王羲之;自我意识;《兰亭序》

一、略说魏晋之历史

改革汉代末期,战乱横行,社会也动荡不安,黄巾起义也是各地带来了连年的战火,汉末皇室为了维持战争以及庞大军费的支出增加了对人民的搜刮,人民生活窘迫,随后黄巾起义被强行镇压了,但带来了三国纷争,八王之乱,汉朝也在这动乱中瓦解了。从汉代末期到隋代整整四百余年,这个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苦闷的时代,汉代以前所形成的士大夫制度在魏晋时期也开始离乱。

曹操改革了汉代官员的世袭制度,旧的体制和新兴体制变革的时代也会让人们失去某些内心的依赖,人格上也逐渐开始趋向独立,由于玄学之风的盛行,让魏晋时代的士人思想有出世悟道的感觉。况且绘画本身就是艺术家自我意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苦痛的时代。而这个时代的各种艺术理论,如谢赫的《古画品录》里的"绘画六法"为后来的绘画理论奠定了基础,无论是美学,书法,绘画往往都是从这个时代开始。当然从新石器到汉代也的确有丰富的美学思想,绘画艺术创作,这些也有着不同于六朝以后的特点。这是一个多么离乱的时代,有着苦闷,有着激情与昂扬,有着文学和艺术的巅峰与发展。

二、魏晋与《兰亭序》中的自我意识的萌发

魏晋时期是我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魏晋时期汉代所形成的统一政权被打破,出现了崇尚玄学,崇尚自然,儒学由于经历了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之后也开始倒退,处于衰落的趋势,佛教信仰也开始在民间所普及。士族阶级也开始逐渐形成,造成了魏晋南北朝所独有的特点。正如我国美学名家宗白华先生说的"汉代的铜器、陶器,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陶潜的诗、宋代的陶瓷,这是一种美,‘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

1、艺术的目的来看魏晋美术前后的变化

在魏晋以前,秦乃至汉代,不论是秦兵马俑还是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石刻、画像石、画像砖都是为死去的皇帝、将军以及上层贵族所服务的。在长沙出土的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中描绘的生者对死者美好的愿望,在我国的远古图腾龙凤是一种神圣的灵物,生者希望用此来祈求亡灵能够灵魂不灭,能够御龙遨游,能在死后也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这种丧葬制度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夏商周时期人们对死去的人希望其幸福的一种盼望。到秦朝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秦朝一系列等级森严的丧葬制度,其中秦兵马俑中的佣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紧接着就是俑的出现,俑变成了丧葬中雕塑、石雕人像的代名词,秦俑的写实程度也达到了当时艺术水平中极高的程度。

魏晋后由于三国纷争,统治者无暇顾及诗歌、书画、音乐、哲学的发展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战争上,孔孟之学也开始逐渐衰落,人们也没有了升官的梦想,士大夫的政治才能也无处展现,因为政治才能的无处施展,他们的抱负也无法实现。同时也造就了这一时期,辉煌的、自由、赋予创造的艺术史诗。很多史学家认为魏晋是离乱、颓废、破败、酒、女人,这实在是太过偏颇,李泽厚先生则认为魏晋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人性的解放,汉以前绘画艺术是宗教的,礼仪的陪衬,或是建筑的装饰,所表达的不是个人的情感,而是统治者的或者说是上层阶级的愿望的表达。

2、以王羲之的艺术作品来分析创作者“自我意识”的体现

自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汉代通行隶体,但并未形成独立的艺术审美,文人的思想受到了经学的束缚难以有精神上的自由,当然也有可能是书写工具的原因,但这也仅仅是次要原因。在魏晋后统治者无暇顾及文化艺术哲学的发展,于是中国的象形字抽象的线条,或疏密,或张驰,或阴阳都有了一丝哲学的韵味。顾恺之的画把人的审美感受归结为传神,反映出在藝术创作中对主题情感表现的高度重视。当然这个时期的艺术表现也不仅仅是出现于绘画中,也可见于文学、书法活动中。

魏晋的书画艺术从顾恺之的“形神兼备”到王羲之发展成为“离形神似”,讲究道法自然,他的艺术上升到了得意忘形的地步,书画艺术对外客观世界的表达转到了向内在世界的表达。在东晋永和九年时,四十余位名士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诗酒赋兴,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事后汇编成集,《兰亭序》就是为其编写的序文手稿。序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响。

王羲之《兰亭序》是魏晋风骨的审美典范,而魏晋风骨的审美典范对后世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故而《兰亭序》对后世书风的影响是深远的是无法比拟的。王羲之书风对后世的影响是后人对他的技法的学习,也可以表现为后人对他的艺术精神(魏晋风度)的理解和把握。前者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消极影响,后者则促进了书法艺术理论和实践的深入。

王羲之具有典型的晋人风度,性格耿直,超凡脱俗,不拘礼法,委任自然。《兰亭序》诚然只有三百二十四个字,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形象,赋予其各自的生命特征和秉性。可以看出其笔、人合一的高超用笔,而不是根据客观的对象而改变自己。

三、书画创作之我见

艺术的目的决定的艺术的内涵,魏晋以前为亡灵的服务的形象主要是形似,不论是秦马俑还是各种石雕石刻以及各种壁画无一不体现出创作者的目的也可以看出魏晋前艺术家创作的目的主要是迎合统治者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表达自我内心。在魏晋前,文艺更注重实用性,是表达思想和概念的工具,而在魏晋后开始强调情感表达层面,才艺活动本身就是目的。在书法创作中我们要从我们的内心出发而不要拘泥于书法创作中的摹古,在创作中要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有自我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M],1981.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M],1988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王羲之 萌发 浅析 自我意识 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