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刺殉难后,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聘请教务长黄钰生(子坚)教授、总务长沈履(茀斋)教授、训导长查良钊(勉仲)教授、历史系主任雷海宗(伯伦)教授、哲学系贺麟(自昭)教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教授丧葬抚恤委员会。由黄钰生教授任主席的闻一多教授丧葬抚恤委员会,于7月16日、17日、18日和23日召开四次会议,就有关治丧事宜作出具体安排,并于7月18日发表《闻一多追悼会布告》。
为有助于读者了解当年闻一多治丧事宜办理经过,现将有关史料予以披露。同时,将湖北省浠水县闻一多红烛书画院最近收藏和公布的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罗庸教授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闻一多先生事略》发表,供各界人士研究鉴赏。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第三八三次会议记录(摘录)
时间:三十五年七月十七日下午五时
地 点:昆明文林街昆中北院清华大学校长公舍
出席者:梅贻琦贺 麟查良钊黄钰生雷海宗
霍秉权董明道
主席:梅贻琦
记录:章廷谦
报告事项
(一)梅主席报告:本月十五日下午五时许本大学教授闻一多先生在西仓坡教职员宿舍门前被暴徒狙击殒命其子立鹤亦被枪击重伤及办理善后情形。
(二)梅主席报告:本大学已聘定黄钰生、贺麟、雷海宗、沈履、查良钊诸先生为闻一多教授丧葬抚恤委员会委员并请黄钰生先生为该委员会主席。
(四)梅主席报告:云南省警备总司令部为本大学教授闻一多先生被刺殒命案复电。
(六)黄钰生先生报告:闻一多先生丧葬抚恤委员会开会情形。
闻一多追悼会布告
1946年7月18日下午5时,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教授丧葬抚恤委员会发出举行闻一多追悼会布告。由于国民党当局对昆明民主运动采取高压手段,西南联大学校当局为避免治葬活动引发其他因素,加剧紧张局势,在《闻一多追悼会布告》中郑重表示:“丧葬抚恤等费,已由本校负责筹办,本会不另向外界捐募。”《布告》全文如下:
敬启者。本校教授闻一多先生于本月十五日不幸被狙逝世,本会奉本校常务委员会命,负责办理先生丧葬抚恤事宜。兹定于本月二十四日下午三时在大西门内青云街昆中北院大教室举行追悼会,并自十九日起在上述地点设置挽礼收件处。凡先生生前友好及本校在昆师生,如有挽幛祭礼,请于每日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下午二时至四时,赐交该处。至于丧葬抚恤等费,已由本校负责筹办,本会不另向外界捐募。谨此奉闻。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教授丧葬抚恤委员会谨启
第一次会议记录
闻一多丧葬抚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闻一多被刺的第二天下午召开。西南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教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包括两项内容的报告。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闻一多遗体火化事宜,会议记录全文如下:
开会时间:七月十六日下午六时
地点:梅校长客厅
出席委员:黄子坚先生、雷伯伦先生、沈茀斋先生、查勉仲先生、贺自昭先生
列席者:梅常委、丁主任、胡先生、范宁、何善周
主席:黄子坚先生
记录:何善周
壹:梅常委报告 要点:
(1)希望各位先生以联大同事立场,商讨丧葬抚恤事宜。
(2)一方面妥善安葬死者,一方面学校当尽力从优抚恤生者。
贰:根据闻夫人所得之举行火葬与在联大新校舍四烈士墓前建立衣冠冢石碑等意见,首先讨论火化事宜,议决要案如下:
(1)决定火化骨灰装坛,以便运回故里安葬。购买坛子事,由总务处胡先生与丁主任负责,花色务求雅素。
(2)十七日下午五时装殓,十八日午十时火化。
(3)请佛教会办理火化事宜。
(4)诵经及火化诸仪式,任佛教会僧众办理,唯得预先征询闻夫人意见允否诵经及举行佛教仪式。
(5)火化地点在云大医院前广场。
(6)关于火化地点及时间,须通知云南大学及医院,并备文通知警备总部与警察总局。
(7)火化时间及地点,须分别通知联大在昆教职员,校内各处贴通告并本市各报发布消息。
叁:决定第二次会议时间及地点:明日下午四时在清华会议室讨论衣冠冢事宜。
肆:散会。
第二次会议记录
闻一多丧葬抚恤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主要讨论决定闻一多追悼会的组织工作。会议记录全文如下:
开会时间:七月十七日下午四时
地点:清华办事处会议厅
出席委员:雷伯伦先生、黄子坚先生、贺自昭先生、沈茀斋先生、查勉仲先生
列席者:范宁、赵世昌先生、何善周
主席:黄子坚先生
记录:何善周
议决案件
(1)以联大师生名义举行追悼会。追悼会地点、时间,及仪式程序均预先公布之。
(2)追悼会日期定于七月二十四日下午三时,地址定昆北北教室。
(3)追悼会筹备事项:
A. 寻找闻先生像后送照像馆放大,此事由联大事务组办理。
B. 撰写祭文,请罗庸先生主稿,并请罗先生于是日报告闻先生从事学术著作之事略。
C. 聘请奏哀乐人员,此事由赵世昌先生负责聘,并准备钢琴、提琴等乐器。
D. 布置礼堂,此事由赵先生、丁先生共同负责。
E. 追悼会由梅常委主祭。读祭文人员由罗庸先生荐举。
F.由黄子坚先生致哀辞。
散会。
第三次会议记录
闻一多丧葬抚恤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是在闻一多遗体火化后的当天下午召开的。会议对追悼会的各项程序做了进一步安排,决定成立文书、挽礼收件、庶务、招待四个股,分别着手具体工作。会议记录全文如下:
开会时间:七月十八日下午一时
地址:清华大学会议厅
出席委员:黄子坚先生、雷伯伦先生、贺自昭先生、沈茀斋先生、查勉仲先生
列席者:何善周
主席:黄子坚先生
记录:何善周
议决事项:
(1)推选中文系学生在追悼会上致哀辞:议决于朱德熙、马忠二人中由何善周洽商聘请一人担任之。
(2)自十九日起,在昆北教室设置办事处。办事处分以下四股:
A. 文书股:由何善周总其责,另聘中文系同事或同学四人组织之,负会议记录、来往书札、草拟新闻消息、撰写公告等责任。
B. 挽礼收件股:由范宁总其责,并由范先生聘请八人组织之,负接收挽幛祭品、登记礼品名目、书写领帖及保管礼品等责任。
C. 庶务股:由联大事务主任丁先生总其责,另聘六人组织之,负布置礼堂、摆设礼品,及购买、出纳、照料等责任。
D. 招待股:招待事宜由五位委员共同负责,另聘本校教授五人、学生五人担任之。校内同人及眷属与校外来宾由各同人任招待之责,学生来宾则由同学招待。
(3)追悼会请赞礼一人。议决聘请颜锡嘏先生担任,由何善周接洽聘请。
(4)定制纸花,凡签名参加追悼会者,均赠纸花一朵,以志哀思。
散会。
第四次会议记录
闻一多丧葬抚恤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讨论了追悼会的各项事务,确定了会序与仪节。会议还决定接受闻一多夫人高孝贞的意见,在“一二•一”四烈士墓前建立闻一多衣冠冢,并于追悼会后举行葬礼。会议记录全文如下:
开会时间:七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时
地点:昆北大教室
出席者:黄子坚先生、沈茀斋先生、查勉仲先生、雷伯伦先生、贺自昭先生
列席者:丁兆兴先生、何善周、范宁
主席:黄子坚先生
记录:何善周
议决事项:
(1)衣冠下葬时请闻名参加,衣服由家庭备办。
(2)牌坊上面用白纸写字,于二十四日晨贴出,字由马忠写。
(3)签到处不落雨在院内,落雨在北教室内。凡参加追悼会者均请签名。
(4)会场摆条凳,由事务股负责办理。
(5)在北教室预备茶水,由事务股办理。
(6)租桂花两盆,如租不到时,即行购买,由事务股办理。
(7)借酒爵一个,檀香由事务股购办。
(8)追悼会行礼之后,举行衣冠冢葬礼。
(9)举行葬礼时预备香烛。
(10)请马文竹先生襄礼。
(11)仪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教授追悼会仪节:
奏哀乐。
全体肃立。
主祭者就位(梅常委)。
上香。
献爵。
献花。
向遗像致敬(三鞠躬)。
默哀。
恭读祭文。
奠爵。
报告生平事略(罗膺中先生)。
致哀辞(黄子坚先生、马忠先生)。
闻先生家属致谢。
奏哀乐。
礼成。
(12)书写一份贴出,油印多份备用。
(13)准备黄布条十五个,书写执事字样。
(14)招待由训导处请两位,事务组一位,总务处一位。
(15)执事人员两点钟到场。
(16)闻先生(遗体)十八日火化后,骨灰中捡出金属品四块,可能为闻先生遇狙之枪弹熔化的残余,议决由委员会转送清华大学保存。
(17)通知中央社、云南社及各报馆追悼会时日。
(18)委员会表示希于追悼会后由闻先生生前友好与中文系师生于最近出特刊,但只限表彰学术方面。
散会。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闻一多先生事略
2009年9月,由闻一多家乡湖北省浠水县闻一多红烛书画院收藏和出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闻一多先生事略》,是一份63年来从未面世的文化藏品,具有重要学术文献价值和收藏鉴赏价值。它是由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庸撰文,在1946年7月24日举行的西南联大闻一多教授追悼会上,由雷海宗教授报告的。
罗庸(1900—1950),字膺中,江苏江都人,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闻一多同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曾任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主任,著有《中国文学史概要》、《魏晋思想史稿》、《鸭池十讲》等。罗庸又是一位书法家,矗立在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原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校园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是一座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标志性的文物建筑。纪念碑由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中文系教授闻一多篆额、中文系主任罗庸书丹,珠联璧合,堪称三绝。闻一多殉难后,罗庸为悼念故友,曾撰《挽闻一多先生》:“猿鹤混虫沙,抚迹疑非人世境;名园犹水木,论文空忆旧时樽。”文词意境深沉,悲怆动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闻一多先生事略》一文如下(该文有三处提法不准确,笔者用【 】标出):
先生讳一多,姓闻氏,湖北浠水人也。以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九月生。幼颖异冠侪辈。民国初年至北京,肄业清华学校中等科,既卒业,升高等科,在校十年,成绩优异。民国十一年,由清华学校选送美国留学,初在丹维尔【闻一多赴美留学,最初是在珂罗拉多大学学习,没有去过丹维尔】及芝加哥习美术,凡二年。继入哥伦比亚大学【闻一多没有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过】习文学,专攻西洋诗,于欧美名家深有心得,其后创作新诗,植基于此。十五年夏返国,初任国立政治大学及北平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继先后任国立武汉大学国立青岛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长。讲学之余,创作新诗,于并时诸家外独具风格,有红烛,死水二集,风行海内。二十一年夏,任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迄于卢沟之变,凡五年。先生旧学本有根底,至是乃益肆力于古代文学之研讨,而于诗经,楚辞,及唐代诸家诗,致力尤深。其治诗经,探源于古代民俗,辅之以声音训诂,不守恒蹊而自得神解。其于楚辞,校正章句,疏通故训,多发前人所未发。其治唐诗,于大家则博考生平,极知人论世之致,于全唐诗则钩深索隐,尽错综辨析之能,前此治唐诗者,未之有也。二十六年秋,随校南徙长沙,居衡岳者数月。及寇逼武汉,学校再徙昆明,师生之入滇者,或循港越海道,或自黔桂乘车,先生独与同学千余人【西南联合大学湘黔滇旅行团参加者为320余人,不是千余人】,自长沙徒步经贵州,直抵昆明。途中不及栉沐,须长数寸,遂蓄之,曰:待寇灭而后剃须,所以志国难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既成立于昆明,文法学院设于蒙自,先生居哥鲁斯洋行宿舍中,恒旬日不下楼。始专力于尔雅,周易,及两周金文,因文字以订训诂,本训诂而释经文,其所创获,突过乾嘉诸老矣。神话之学,在中土尚未跻于专科,先生既深于社会民俗之学,本其意以治中国神话,往往于荒唐繁赜中,窥见文化演进之迹象。兼滇南民族繁复,其风俗文物,往往可为取证之资,于是先生神话之学,遂为中国学术开一新径。二十八年夏,清华大学研究院恢复招生,先生主持中国文学部,独与研究诸生移居昆明远郊,结庐共读。时物价高昂,藜羹不糁,人不堪其忧,先生益肆力于学,更治庄子及汉魏乐府,积稿盈尺。兼以余晷游心于金石篆刻,其所治印,端凝古峭,深得汉印之神,识者珍之。比年国事蜩螗,先生愤惋之余,时或发为政论,然于学校课业,未尝不勤勤恳恳,勖学子以专力读书,受学者亦莫不因材而笃,各成其学。大学诸生,咸识其为学术导师,忘其为政论家也。本年七月十五日下午五点三十分,先生偕长公子立鹤归自外,甫抵寓所,突遇狙击,中弹多发,竟殒于路,年四十八。远近惊悼,承学失依。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既推派同人经纪其丧,爰撰事略,以彰硕学。遗著有易经义证一卷,易林琼枝一卷,诗经通义若干卷,尔雅析义若干卷,璞堂金文丛稿若干卷,庄子释义若干卷,楚辞校注若干卷,楚辞校补一卷,乐府诗笺若干卷,唐诗汇注若干卷,唐代诗人事迹考若干卷,杜少陵年谱会笺一卷,岑嘉州系年考证一卷。其篆刻则有璞堂印存一卷。新诗集则有红烛,死水二集。关于神话之论文,则有伏羲,高唐神女等多篇,暨杂文若干卷,强半未经印布。夫人高孝贞女士。子三,长立鹤,西南联大学生,与先生同时遇狙,重伤未愈。次立雕,立鹏。女二,名,,均幼。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教授丧葬抚恤委员会谨撰。
(责任编辑刘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