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国现代化中,城乡一体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被提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议程,教育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不仅应在资源共享层面落实,还应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际层面。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 德育 校长管理
引言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层,必定避免不了对于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新式人才的思考,在切实基础教育的同时落实好素质教育,这是农村小学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本文将针对农村校长如何规划并落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案提出几点建议。
一、农村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
1978年以来,农村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与城市的教育仍旧具有很大的差距。在立足于基本的理论知识普及的基础上,教育资源不足,教学环境较差,农村教育观念的转变较为迟缓,这些都限制了农村道德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从业者忽略了对于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学生的家庭环境也不利于其健康人格和优良品质的培育,部分孩子双亲离异或者存在家暴行为、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而轻视对孩子的批评性教育;农村学生在面对网络自制力不强,上网成瘾,在浏览网页过程中接触了网络的负面文化。与此同时,为了逃离农村而强调知识灌输的应试教育理念仍占主导地位,真正拥有长远教育理念的教育管理型人才缺乏,可以说,农村的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
在经济发展作为本位的现代,德育的教育观点让位于培养工具性人才的教育观点。社会以及经济方面的转换,在教育方面也形成了特定的影响。传统的农村文化氛围未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便被经济和信息的洪流裹挟着向前,经济的发达和对生产效率的强调在带来利处的同时也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对农村的教育问题带来了自发性浸染[1]
二、小学教育道德困境的原因分析与相关措施
1.确立德育的目标设置
作为学校教育的领头羊,部分学校管理者存在有官本位意识,过于追求学校升学率、成绩通过率等切实的实利性数据指标,而忽略了对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的关注,未能及时恰当地做出相关的规定和引导。由此营造了唯成绩论的教学氛围,固拗于狭隘的教学观念,遵循死板的教学方式,形成农村教育的消极循环。
没有规划意识就没有具体的方案去知道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措施[2]因此,要将社会主义新式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德育实践结合起来作为长期目标,同时设立具备考察性的中期目标以及实际可操作性的短期目标,使德育落实到位。
2.加强管理者的道德育人理念
教师队伍的设立对于落实好道德育人的观念具有首要意义,教师应该思想优良,能力突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德育事业。[2]首先,校长应起到领头和示范作用,多在学生群体中进行考察,而非通过教师来间接了解学生。其次,学校应定期展开相关的教师德育培训工作,设立专门的道德教育工作小组,建设管理队伍。 [3]比如说,在每周的周五下午安排一场教师培训,由管理层对传统教学文化中优秀的德育理念进行授课,并让教习者撰写相关的理论看法以便在下一次会议中进行集中的探讨和互动。
3.设立道德模范,加强法制教育
相较于基本的成绩标准,德育作为一项软性指标,缺乏衡量的现实性和实操性标准,使得德育成为教育视野中较容易被忽略的一处宝地。作为学校的管理层,应该对道德要求有更加明晰化的认识,通过设立学校的道德模范,有意识地选取中外古今的一些就学者比较熟悉的人物,学习党中央有关道德建设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来确立具体的学习对象,对我国的法律常识要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普及,开设相关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课程,全校集中式进行学習。比如,可以将“两弹元勋”邓稼先作为热爱祖国、为科学献身的道德楷模,由老师来讲述邓稼先瞒着妻子和家人义无反顾地去科学研究,一生奉献给中国核事业的故事,加深大家对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的德育教育虽然正在发展,不可避免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困境和问题,但是身为农村基层的管理者,探索者,实践者,校长应该率先承担德育教育的责任,加强传统文化和现实基础性教育的结合,通过设立目标、明确道德指标、加强法制观普及、培养高素质的德育教资队伍来进一步贯彻“九个坚持”,立足于教学的根本任务,来推动农村德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社会的建设输出一批高素质的农村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石炜,符海兰.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实践中的困境与对策[J].河南农业,2016(23):111-115.
[2]周本坚,张学忠.校长治校浅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3(10):10-11.
[3]郭文龙.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一体化”管理工作模式探讨[J].基础教育参考,2019(03):22-23.
[4]黄晓均.浅谈农村中学校长如何管理学校[J].魅力中国,2017,(4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