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以改革精神统领我国基础教育科学发展

时间:2022-10-20 15:4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德育课教师的队伍建设,把德育情况作为教师、学校负责人、学校考核和评优的重要内容。规范办学行为,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通过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导向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四是加强实践育人。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利用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宫、家、站)等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开展红色旅游、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2.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一是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细化,研究制定中小学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各学段教与学的程度要求。

二是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先行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充实到课程标准中。合理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依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按照立德树人的新要求,调整完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并加强课程实施的管理。

三是编写修订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教材要充分体现各个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反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组织编写、指导修订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组织编写普通高中德育、语文、历史等科教材,指导修订各学科教材。进一步提升教材的适宜性和可读性,做好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各地要结合育人工作实际,开发完善地方课程教材。新修订的教材审订要体现减少教学内容、降低课程难度。

要按照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珍惜劳动成果,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去探究思考、了解社会、参与实践,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全面发展。

五、改革基础教育教学过程

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推进基础教育教学过程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抓教学改革,首先是抓课堂教学改革。要提高教学效率,减轻课业负担,面向全体学生,提倡因材施教,促进人人成长。

1.提高教学效率

好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各地应开展优质教学比学赶帮活动,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研工作,改革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充分整合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等力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颁布减负规定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减负工作,不但涉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也涉及每位学生的自我感受、家长的思想观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管理水平,还涉及政府的政绩观和社会的人才观,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减负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负担,把时间、空间、健康还给学生。做到负担适度、学习质量高,让学生睡眠充足,使他们有时间参加科学、文艺、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发挥兴趣和特长,享受幸福学习生活,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举措之一,教育部研究制订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两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又进一步征求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改领导小组成员和教育咨询委员会义务教育组、素质教育组专家的意见。“十条规定”明确要求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减少作业、每天锻炼1小时、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严加督导检查。

“十条规定”只是改革的一个环节。减负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十分关键。希望各地进一步加强家校联动,充分听取家长意见,不断完善和改进减负措施。积极开展家访活动,关注每一个家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动员广大家长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减负工作,引导广大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理性择校,不要盲目报班。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

3.组织“减负万里行·第2季”活动

2014年教育部在上年“减负万里行”基础上,部署开展“减负万里行·第2季”活动,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组织督查巡视。在部署各省对各县(市)进行督查巡视的基础上,对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举报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省份进行督查巡视,重点检查减负“十条规定”落实情况,将督查巡视结果向社会通报,并向省级人民政府进行正式反馈。将学校减负工作情况纳入督学责任区日常督导范围,每学期发布督导报告。

二是推广先进典型。综合督查巡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学业负担监测、绿色评价试点等工作,挖掘、培育一批认真贯彻“十条规定”、学生课业负担明显下降、“轻负高质”的先进地区、学校和个人,通过教育报、教育电视台、教育部网站、简报等渠道推广其先进经验。适时召开全国性会议,予以总结推广。

三是加大惩处力度。教育部、各省(区、市)、地(市)、县(市)分别设立举报电话和曝光平台,接受群众举报,对减负十条规定落实不力、存在违规行为的地区、学校和个人进行查处和曝光。

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在央视综合、新闻频道播出减负系列公益广告;开展“身边的好学校”推广活动,宣传“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组织减负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校长、教师、有关专家等组成减负工作巡讲团,赴部分课业负担较重省份进行重点宣讲。

4.开展课业负担监测

由监测中心开展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工作,科学设计模型,完善监测工具。2014年,对全国各地(市)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抽测,并将结果予以公布。把各地减负工作开展情况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等挂钩。

5.推进信息化教学

以农村为重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启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到2015年解决所有学校宽带接入问题。加快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及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集中力量开发更加适合农村学校的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基础教育短缺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各地要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升学校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六、改革基础教育教师管理

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就是要建立教师队伍管理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激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优化教师队伍总体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1.改革教师资格认定

完善教师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严格教师职业准入,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建立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对教师入职后从教资格定期核查。中小学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改革教师编制配置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启动统一城乡的教师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改善教师资源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探索农村学校实行班师比核编办法。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3.改革教师生活补助

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给予生活补助。按照“地方自主实施,中央综合奖补”的实施原则,从2013年开始,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中增列综合奖补资金,财政部和教育部根据各地落实情况等因素逐年核定综合奖补资金。

4.改革教师职业从属

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落实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七、改革基础教育督导监测

改革基础教育督导监测,就是要建立权威、独立、有效的教育督导体制,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监测制度,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做好督学、督政、监测评估各项工作,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1.健全体制机制

充实完善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加强专兼职结合的督学队伍建设。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督导评估工作。研发教育督导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教育督导评估方法,提高督导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国家已经成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使教育督导机构提升到国家层面,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

2.开展质量监测

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全面开展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评估监测中的作用,适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完善评估监测制度。

3.坚持两个并重

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做好各级各类教育综合性督导评估工作。强化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建立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做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针对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做好教育专项督导工作。做好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估。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制度,继续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