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如何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办学,实现教育目标最大化、人才培养市场化和资源利用合理化,是需加以重视的一个问题。本研究主要从分析吸纳社会资源办学的重要性、意义的角度入手,在归纳社会资源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吸纳社会资源的有效措施,旨在为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办学提供措施建议,实现高等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社会资源;大学科技园
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教育、科研、生产联合组织已成为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普遍做法和共同趋势。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一种社会组织,必须适应社会大环境,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实现现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没有充分吸纳社会资源,以改革促发展,走品牌提升之路。因此,如何充分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促进高校进一步深入发展,是目前我国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产学研合作、吸纳社会资源办学的必要性
1.加强产学研合作、吸纳社会资源是高校资源供应渠道和供应量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资源是由国家统一单独配置的。国家根据财力状况和高校的资源需求采取计划调拨的方式无偿给学校使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不会也不可能再包揽高校资源的供给。近年来,国家包揽教育经费的能力在降低,虽然高等教育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但是面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国家财政给高等教育的经费在高等教育总支出中的比重已经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国家资源发展教育已经不可能,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主动合理地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办学。
2.高校的功能和地位决定了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和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高校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源。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导致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严重影响了高校职能的发挥,在此背景下,要求高校必须从过去等着国家财政拨款的模式中走出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尽可能地利用社会资源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吸纳社会资源办学的意义
1.加强产学研合作、吸纳社会资源办学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具有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优势,只有集中这些优势,以人才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充分实现将高校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最终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充分发挥高校的自身优势,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办学,加强产学研合作,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学发展观的实施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加强产学研合作、吸纳社会资源办学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是研究学术、造就人才和服务社会。在新的历史机遇和重要使命下,如何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实现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难题。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高等院校从国家和地方政府得到的发展支持,与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具有明显的高相关关系。高校通过积极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努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地方特色,构建共性技术的研发平台,组织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培育知名品牌和优质企业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合作空间,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与此同时"高校也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支持,为自己的后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地方经济和高校发展的双赢。
3.加强产学研合作、吸纳社会资源办学是国外高校办学的成功经验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尤其是一些著名大学,利用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学已经成为传统。美国的高校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筹集资金:一是来自校友、企业和基金会的募捐。据高校公布的数据,不少高校来自校友、企业金和基金会募捐的基金高达学校资金的30%,甚至更高。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捐款,许多大学相应地设立了“学校发展部”等类似的机构,高校同公司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通过为企业和公司培训人员、合作开发等途径获得资金。除此之外,在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建立了各种相应的部门和配套机制,不仅加快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步伐,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发展中经费筹集困难的问题。
三、社会资源的类型
1.有形资源
有形资源是指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能被人们利用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如土地、河流、矿山、森林、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有形资源主要表现在传递给客户价值的过程中生产消费的物理因素,集中体现在财力和实物资源。
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实验室的设备、教学楼的建设、实验器材的配置等等有形资产必不可少,同时,这也是高校培养人才重要的硬件条件。没有这些有形资产,高校的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只能是空谈。
2.无形资源
无形资源是指那些非物质性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人文资源(如思想观念、理论知识、科学技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道德伦理等)。无形资源主要表现在那些传递给客户价值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损耗的、隐性的产品因素,但其是具有长期作用的资源,并贯穿于始终,主要起着战略管理的作用。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教育资源部不仅单指学校的有形资产,也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校风、学校管理、教师队伍素质等等无形资产。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利用教育的产业性功能,充分吸纳社会资源,创造出新的教育生产力。
3.政策资源
从传统的方面来看,资源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资源。除此之外,相关政策也是高校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资源。在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的过程中,关键要善于把握和利用外部环境与政策带来的机遇。
我国目前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两种转变并存、“工业文明、信鼠文明、生态文明”三种文明叠加的社会转型期,同时,经济转轨和体制转换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条件下,高校就要充分利用转轨期的机遇,寻找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社会资源,比如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长期低息贷款。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吸纳社会资源的有效措施
1.加强各项设施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高校的活力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必须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的思想,明确服务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活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育^的硬件环境。雄厚的办
学设施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吸引优秀生源的有利条件。高校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依托产学研这一合作平台,充分吸纳优秀人才的加入,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效益融为一体。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育^的软环境。教育资源的配置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的最大冲击是学校骨干教师和中间力量流入社会,高校急需的高质量人才进不来,进来了也留不住,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部分学科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带头人,其发展—直停滞不前,甚至有倒退的现象发生。因此,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可采取灵活机动的形式,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放宽对教师的限制,保障优秀人才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自由流动。
(3)深化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突破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在实行定编、定岗、定职、定责、定工作量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全员聘任制,精简机构、理顺关系、转变职能。全面推进后勤服务市场化,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制度,形成满足师生员工多层次、个性化消费的后勤服务保障新格局。努力探索形成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2.构建产学研技术联盟,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
以面向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主体,发展紧密型、规模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条件,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渠道。从企业需求出发,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项目合作上,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科技成果的转化模式,理顺科技成果创新、培育和转化的各个环节。与企业合作共建技术开发和转移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建立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服务对象的、覆盖全国的科技合作网络,通过与企业共建技术中心和联合实验—,在科技合作过程中培训技术人才,通过人才培训带动技术转移。构建产学研联盟,推动共性技术的开发和转移。产学研联盟要形成从点到面、与企业群的科技合作形式,建立一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转移的规模化发展。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科技中介工作。中心充分运用高校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咨询建议。
3.重视各种载体建设,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宣传手段
在完善自身建设的前提下"高校应重视各种载体的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手段,加强对学校的宣传力度,使其成为吸纳社会资源、加强学校建设的重要纽带。
(1)重视校友工作。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广大高校校友活跃在社会各界,他们既是学校的品牌又是学校发展的支持力量。加强同校友的交流,探讨校友的工作特点和作用,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巨大作用,必将对学校的发展、人才培养工作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校友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同时,他们对母校又有深厚的情谊,因此,在加强产学研合作、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合作办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校友资源,使其成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校友是学校和社会信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充当着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中介,他们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在高校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重视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学科技园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体现了大学和科技产业的密切关系,突出了科技园在倡导大学和社会资源良性互动的作用。作为大学科技园,做好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吸纳社会资源组建高科技企业,促进高新技术发展,是大学科技园必须担负的重要使命。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高校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充分认识到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教学功能的重要延伸和高效窗口的职能。高校应在人才、技术、装备和信息等资源方面进一步向大学科技园开放,推动大学科技园在企业管理体制、生产管理运作机制、金融资本筹集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使大学科技园成为高等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汇聚的平台。
(3)组织有益的宣传活动。众所周知,必要的宣传活动将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社会效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社会资源,为高校发展服务。高校每年定期举办的大学开放日、学术研讨会、科技成果展等活动从某方面来说不仅可以促成项目的合作,而且能更进一步加深社会对高校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