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唐家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申请书 述职报告 自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科学发展,依法治校的思考

时间:2022-10-20 15:5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实行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正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战线上的具体体现,是现代大学管理的现实追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行依法治校,转变观念是关键,同时要规范管理,并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

[关键词]依法治校 和谐校园 以德治校

一、高校依法治校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自由裁量性的特征

1.法定性。高校所拥有的管理权都是依法授权并经相应的审批而取得的,其运行应遵循法律规定,具有法定性。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我国《教育法》第15条明确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教育工作”。

2.强制性。法律、法规所赋予高等学校的权利,诸如规章制度的定权,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对受教育者的学籍管理权、奖励权和处分权、对学业和学术水平的评价权等,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单方面性,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只有服从的义务。否则高校可以采取强制手段和措施来推行。

3.自由裁量性。从实质上来看,法律、法规所赋予高校的权利是一种自由裁量权,其自我把握的空间非常大。高校作为履行特定职能的特定主体,依法享有在其特定职能范围内自主判断、自定规章、自主管理的特别权力。

二、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管理的现实追求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和管理范畴发生了重大变化。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权力高度集中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不同,当前的教育体制正在向分级管理、共同负责的体制转变,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正在由单纯的隶属关系转变成自主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学校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学校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领域日益广泛。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已经不是单纯地依靠行政手段就可以解决了的,只能在法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才能加以调节和解决。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沿袭以行政为主导的管理体制,以人管人、以权治事,忽视法律法规规范作用的现象还相当普遍。这种高度集权、自成一体的管理模式导致高校涉讼案件不断增多。在依法治国的大气候下,需要依靠法律、依靠制度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保持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而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校、举办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

三、实行依法治校,转变观念是关键

在高校中实行依法治校,转变观念是关键,要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法治是一种治理模式,它倡导一种自由的、规范有序的、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从治理层面上讲,法治的内容包括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就生活方式而言,法治是公民拥有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和谐统一,是理性思维,健康人格和现代文明的统一。法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高校是传承文明的殿堂,因而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培养高校师生的法治精神显得尤其迫切。

1.在高校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要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

2.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法治的价值是以人为中心和归宿,实质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要求高校的学生管理必须以尊重和保護学生权益为核心,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在我国正在逐步走向法治社会的今天,衡量高校管理工作好坏与成败的标准,已不仅仅是效率的高低,同时还要看其是否实现对学生的正当权益的维护和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必须高扬教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树立法治精神和维权意识,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从而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逐步营造尊重权利的浓厚法治氛围,这将有利于学生自由、民主、平等之精神塑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育,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和实现,最终服务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由此可见,依法治校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也是“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本身的要求。而要真正做到依法治校,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状态,首先必须对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完善,这是根本。其次,应该彻底解决高校与学生权利纠纷的可诉性问题,在充分尊重学术自由和高校自治的前提下,明确界定司法审查的范围,这是实现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校管理者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并依法建章,从而把高校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使高校管理工作与建设法治社会的步伐协调一致。

同时把法律知识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内容,要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让广大青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依法保护自身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这对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民主与法治进程,都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四、规范管理,为依法治校构建坚实的基础

1.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保障,为此,我们要按照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要求,切实转变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切实维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精简审批项目,公开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探索综合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依法监督办学活动,维护教育活动的正常秩序;要依法健全和规范申诉渠道,及时办理教师和学生申诉案件,建立面向社会的举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校的违法行为,特别是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2.健全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条件

首先,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要根据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要依法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学校党委、校长、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各种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做到相互配合,权责统一,依法办事

其次,要健全学籍管理制度,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据合法,符合规定程序;保障学生申诉的法定权利,保障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要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

同时,要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

五、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

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关系类似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道德强调自律,法律强调他律,对高校来说,法治与德治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在依法治校的同时,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教师是人类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教师作为一个人,固然有物质生活的需要,但作为文化素养较高的知识分子,更注重于精神方面的满足。作为一个校长,必须把握住教师这种心理特点,在搞好学校物质福利的同时,努力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的心理需要。

以德治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教育方针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个培养目标,在教育中应该坚持德育为首,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要培养有道德的学生,必须依靠品德高尚的老师,而品德高尚的老师又需要品德高尚的校长来带,一个品德高尚的校长,不仅能以他的人格感化人,同时,能用德治创造学校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以此陶冶人的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前,在教师管理中尤其不能放松的是师德教育。事实上,单纯运用经济手段不一定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搞教育工作,一举一动都要讲价钱,不符合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教师管理,除了需要改革校内分配制度外,还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教师的风格,要提倡奉献精神。

以德治校,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不以权谋私,不以权压人、坚持以理服人、以德感人。对自身严于律已,言行正直,表里一致,秉公办事;对教师充分尊重,坦诚相见。这样的校长,必然能团结绝大多数教师,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制度建构只是法治进程的开始,如何在制度运行中使之进一步完善,最终使良好的制度融入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每一个人都能自觉地在其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又能发挥积极作用,使法治精神、法治观念真正成为我们的人文素养,内化为自身道德的一部分,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价值追求。

回顾过去,我们在依法治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中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展望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汇编[M].人民出版社.

[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G].中央文献出版社.

[3]刘学灵.法律社会学[M].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1999.

[4]李林.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M].中国法律出版社,2007.

[5]李龙.依法治国方略实施问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6]陈哲新.对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

推荐访问:依法 治校 思考 科学 发展

猜你喜欢